上海10岁男孩坐诊看病,十秒就能判断病症,老中医:他是华佗转世

文/编辑 玉箫苒的笔记

明明只有10岁,却被很多中医称为华佗再世!

每天找他问诊的人更是不计其数,一般不出10秒,他就能很快的判断出病人的病情!

就连从医数十载的老中医也被他的医术深深折服,直呼他是"华佗转世"

那么,这位10岁的"神医"到底是谁?

他又是如何走上中医之路的呢?他到底是真有本事还是说纯属就是被一些媒体给炒热的?

一个偶然的机遇

在普通人眼中,10岁的孩子应该无忧无虑地玩耍,而不是忙于看病问诊。

但在上海一家中医诊所里,一个10岁的男孩却让众人瞠目结舌。

他就是刘尚瑾,出生于上海一个普通家庭。

由于先天体质孱弱,他自小便饱受疾病折磨。为了治好儿子的顽疾,刘尚瑾的父母带他辗转于各大医院,可医生们却束手无策。

就在他们渐渐失去希望时,一位善良的中医老者为刘尚瑾把脉开方,没想到一服药下去,他的病情竟然好转了许多,这让一家人对中医重拾信心。

小小年纪的刘尚瑾也被中医的神奇疗效深深吸引,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中医文化,这颗小小的种子在他年幼的心田悄然生根,终将萌发出他对中医的执着热爱。

从搭在家人手腕处感受微弱的脉搏跳动开始,刘尚瑾迷上了给家人把脉的乐趣。

他开始钻研起中医理论和医典,试图去理解这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他耐心地一页页翻阅着典籍,仔细辨识着上面的奇文共赖和古老的汉字。

虽然一开始对中医知识的理解只是皮毛,但刘尚瑾从未对中医失去兴趣。

很快,刘尚瑾就迷上了那些复杂的医药方子、药理歌诀,甚至连中医理论他都能信手拈来,侃侃而谈。

随着对中医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刘尚瑾越发热爱上这门古老的学问。

他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希望能有机会正式学习中医,用所学的知识去救治更多的病人,帮助更多的人。

神童本领再现

为了让儿子有专门学习中医的机会,刘尚瑾的父母在北京为他找到了一位久负盛名的国手级老中医杨志勋教授。

8岁那年,刘尚瑾成为杨老师最年轻的徒弟,开启了学习中医的艰辛之路。

杨老师素以严格著称,教学过程中对徒弟们从不手软。

但刘尚瑾却展现出了不凡的天赋,他能在极短时间内记住和领悟老师讲授的中医知识。

更让杨老师惊讶的是,短短几个月,刘尚瑾就能熟练掌握把脉诊脉的方法了。

杨志勋教授也因此十分看重这个天资聪颖的小徒弟,时刻关注着他的学习状况,并不时为他解答疑惑、指点迷津。

为了帮助徒弟们牢牢掌握中医理论知识,杨老师还独创了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

比如用水盆和筷子让学生体会脉象跳动,用游戏的方式教授中药知识等。这些生动有趣的方法让枯燥乏味的课程变得形象生动,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

除了理论知识,实操技能同样是刘尚瑾需要克服的一大挑战。

如切脉诊脉、施针放血等系列技能操作,都需要大量的实践锻炼才能熟练掌握。面对这些高难度动作要求,刘尚瑾从未气馁。

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道具和工具进行模拟练习,如用吉他琴弦来练习切脉技巧。有时难免会把弦弄断,但他总是能很快找到新的替代品,继续刻苦练习。

刘尚瑾就是在杨老师这种独特的教学方式下,逐步掌握了深奥的中医知识。

他白天虚心向书本学习,晚上回家后还会拿起吉他的琴弦来练习诊脉,对中医的热爱一点也不输给大人。

短短几年时间,刘尚瑾就已在中医学习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他不仅能流利背诵医典,还可以独立坐堂看诊。

杨老师也对这个"小神童"赞赏有加,更是把他当成接班人来培养。

中医界"小神医" 10秒说出病情

经过数年的刻苦学习,刘尚瑾也终于积累了足够的中医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

在杨志勋老师的认可下,10岁的他正式开始了独立坐诊的历练。第一次独立主理诊室,面对络绎不绝的求医者,刘尚瑾难免有些紧张。

虽然在杨老师指导下,他已经见过不少临床病案,但真正亲自上阵诊治病人可就另当别论了。

好在杨老师一直在一旁虚心指导、及时纠正。刘尚瑾暗暗给自己打了口气努力稳住心神,按照步骤有条不紊地开始为病人把脉问诊。

面对首位病人,刘尚瑾先是礼貌地让对方暴露手腕部位,自己则屏气凝神,食指、中指轻轻搭上去,开始感受那微弱而有力的脉动。

闭上眼睛后,他的意识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只有那有节奏的搏动声在脑海回荡。

很快,刘尚瑾就判断出了病人的大致症状和体质状况。紧接着,他以略带稚嫩但十分自信的语气,将自己的诊断结果毫无保留地告知病人。

结果令所有人叹为观止,刘尚瑾竟然无一差错地把病人的症状和病因都准确判断出来了!

而且他开具的中药方子,也恰如杨老师所言,切中要害对症下药。

就这样,一个又一个前来就诊的患者都被刘尚瑾准确无误地诊断出了病情。

无论是生冷体质还是热盛之症,亦或是内伤或外感,刘尚瑾都能通过切脉看舌等方式,轻松分辨出来。

第一天的独立坐诊可谓是出乎意料的大获全胜!就连诊所里的老中医们也被这位10岁"小神医"的医术深深折服,纷纷拱手称赞是"华佗再世"

接下来的日子里,刘尚瑾就这样挺起稚嫩的肩膀,独当一面在这家小诊所坐诊行医。有时一天要接诊几十号病人,但他总能游刃有余、从容应对。

很快,刘尚瑾在当地就小有名气了,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只为一睹这位"小神医"的风采,亲自体验他的神乎其技的医术。

随着刘尚瑾的名气越来越大,央视也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栏目采访 受到质疑

2010年,一档专门报道中医文化的栏目就对他进行了采访和报道。镜头记录下了这位小小年纪就能如医神般准确诊断的"神医"

采访中,10岁的刘尚瑾有条不紊地为前来就诊的患者把脉问诊。

短短10秒,他就能判断出患者的病因,为其开出中药方子。全程下来,刘尚瑾表现得游刃有余,稳重老练,一点也不像是个10岁的孩子。

就连他的师父杨老师在一旁也是赞不绝口。

采访结束后,刘尚瑾的名声遍及中国,成了真正的"小神医"

但他的出色表现也同时引来了舆论的质疑声音。

主要质疑声音来自于网络。一些自命不凡的所谓"专家"大加指责,认为中医乃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怎么可能被一个年仅10岁的孩子所理解和掌握?

他们直斥刘尚瑾的行为是对中医文化的亵渎和侮辱。

还有一些职业打击和诽谤者,则直指这是一场精心炮制的营销噱头。

他们声称,背后一定有什么利益团伙在操纵,想趁热打铁借机牟利。

面对如此猛烈的质疑和非议,不少人以为刘尚瑾和他的师傅们会气急败坏地做出反驳和解释。

但出乎意料的是,他们始终云淡风轻,选择用沉默来回应。

他们用行动来回应所有人的疑虑,通过行医救人的实际行动让所有人见证刘尚瑾的医术。

于是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刘尚瑾依旧如常在诊所坐诊看病,用真诚的医术和精湛的医技为更多求医者解除病痛。

无论是寻常百姓还是权贵人家,他都一视同仁,秉持着对病人的真挚善意,耐心细致地为他们诊治。

很快,刘尚瑾精准无误的诊断和亲和的医德就征服了越来越多的人心。他们不但被刘尚瑾的精湛医术所折服,同时也被其博大精深的中医知识所震撼。

一位老中医曾赞叹,"尚瑾的诊断精准程度已经超越了我等这些老中医,真不愧为神童。"随后,老人感慨万千地说,"中医文化的薪火得以这样传承下去,我也可以放心了。"

就这样,刘尚瑾用实际行动和扎实医术征服了所有质疑者,消除了世人对他的疑虑。人们再次被这位10岁"小神医"的非凡医术和过人智慧所折服。

更难能可贵的是,刘尚瑾从始至终都未对曾经的质疑者怀有恶意。

他只是一心一意地专注于自己的事业,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诚挚医德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好评。

有人说,这个世界总有太多的质疑和怀疑,但只要我们用真诚和勤恳去对待自己的事业,总有一天会让所有人都被征服,刘尚瑾正是最好的例证。

在那之后的很多年里,刘尚瑾一直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他专心学习中医知识,沉淀自己的医术,期待着有朝一日能成为一名出色的中医师。

千辛万苦终有回报

时光飞逝,10年过去了,如今刘尚瑾已经圆满完成了学业,正式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师。

他用实力证明了自己并非小小年纪就注定了成就有限,只要坚持梦想和热爱,谁都可以成为行业佼佼者。

回首10年前的自己,刘尚瑾感慨颇多。他说:

"虽然学习中医的路途艰辛,但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够走到最后。中医绝非封闭保守的学问,而是一门充满智慧和人文精神的博大学问。"

作为一名中医后继有人的代表,刘尚瑾将继续沿着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前行。

他希望能够用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认识并传承中医这一中华民族的瑰宝,让中医文化在世界各地熠熠生辉。

看着眼前这个谦逊有为的年轻中医,人们由衷感慨万千。

中医文化的薪火相传,离不开一代代人的接力和坚持,也正是有了像刘尚瑾这样的后起之秀,中国传统文化才得以永续传承。

网友们也是评论道:

中医后继有人啦!

一个好的中医大夫必须经师带!因为只有师傅手把手的传授和相互讨论脉象与病情状况的密切关联,以及药性和剂量与病史病情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些都来自师傅多年的经验!

在当今这个时代,中医不再是寂寥无闻的小众文化。

凭借其独特的智慧,它正在重新被人们所认识和珍视。中医也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照亮更多追求健康的人。

信息来源:央视网:《中华医药-我是小中医》,2010-6-3

央视网:《健康故事:刘尚谨 我是小中医》,2010-2-4

#MCN首发激励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华佗   神医   医术   病症   徒弟   上海   病情   病人   中医   男孩   老师   知识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