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乡·骑行保定”探寻最美乡村丨冉庄:红色故事带动“产业红”

瞧,刚出炉的抗战饼。保定日报记者 葛淑霞 摄

□保定日报记者 葛淑霞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这么美那么炫,欢迎到清苑。3月23日,星期六。当日上午,“恋乡·骑行保定”——探寻最美乡村第二站在清苑区冉庄村冉庄文旅小镇启动。作为此次骑行的首站,冉庄村用独有的红色文化和特色美食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

“这是原汁原味的冉庄烧饼,也叫抗战饼。”骑行开始前,小镇广场小吃一条街上,摊主渠会玲的抗战饼供不应求。

“为什么叫抗战饼?”不少骑友疑问。

“这烧饼熟了以后,基本上没有了水分,容易保存,放时间长,抗日战争时期村民们将烧饼送给八路军当干粮。”渠会玲解释。

原来,这烧饼为抗击日寇侵略做出过贡献,才有了这一光荣称谓。

“我们这儿的地道战团结菜也很受食客欢迎。”冉庄文旅小镇负责人张海川在一旁饶有兴致地介绍:“用干白菜、清苑红薯粉条、冻豆腐、封缸肉、豆嘴等熬成菜,多种菜在一起营养丰富,象征团结起来力量大。地道战团结菜寓意抗战时期工农兵学商团结起来,共同打击侵略者。”

当地将抗战红色文化与菜品相结合,以地道战命名的这道菜,如今成了家喻户晓的美食。

在废弃的窑坑旧址上建起的冉庄文旅小镇位于冉庄村南,距离冉庄地道战纪念馆1.1公里。文旅小镇依托冉庄地道战遗址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红色景区,发展文旅经济和乡村旅游。景区包括红薯文化博物馆、户外拓展训练基地、民俗文化街等,其中,红薯文化博物馆里“藏”着红薯和地道战的故事,吸引众多游客带孩子去参观学习。

在抗战时期,红薯作为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以其高产且营养丰富,深受百姓喜爱。但是,红薯不易储存,于是冉庄村民家家户户在院子里挖红薯地窖,这就是地道最初的形态。在抗日战争时期,村民们把彼此的红薯地窖连通之后,就形成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

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文化,冉庄村通过保护历史遗迹和民俗文化实现文旅融合发展,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带动了乡村振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保定   清苑   抗战时期   抗日战争   乡村   红色   地道战   红薯   烧饼   小镇   产业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