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期,张之洞为什么把钢铁厂建在汉阳,而不是有铁矿的大冶?

张之洞像

钢铁被称为工业的骨骼。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都需要钢铁作为支撑。中国的钢铁产业,要追溯到一百三十多年前由湖广总督张之洞主持兴建的汉阳铁厂。

1890年,张之洞在汉阳的龟山下,动工兴建了中国第一家钢铁企业——汉阳铁厂。3年后,汉阳铁厂建成投产。当时,汉阳铁厂包括生铁厂、贝色麻钢厂、西门士钢厂、钢轨厂、铁货厂、熟铁厂6个大厂和机器厂、铸铁厂、打铁厂、造鱼片钩钉厂4个小厂,以及2座炼炉,3000余名生产工人,是中国乃至于亚洲规模最大的钢铁企业,被誉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

汉阳铁厂

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前夕,汉阳铁厂已经拥有3座炼铁炉、6座炼钢炉,年产8万吨生铁、4万吨钢、2万吨钢轨。

不仅如此,张之洞还以汉阳铁厂为核心,在龟山下兴建了汉阳兵工厂、汉阳火药厂、汉阳针钉厂、汉阳官砖厂等一批军工企业,打造了一条绵延十里的“制造工业长廊”,奠定了武汉的近现代工业基础。武汉能够获得“东方芝加哥”的美誉,与此密切相连。

不过,汉阳铁厂自兴建之日起,就面临着巨大的争议。争议的焦点就是:大型钢铁企业一般都会选择在靠近煤矿或者铁矿的地方,而武汉既不产矿也不产煤,张之洞不应该将铁厂建在汉阳。

张之洞视察汉阳铁厂

那时候,李鸿章和盛宣怀都建议张之洞将铁厂建在位于湖北东南部的大冶。大冶拥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和悠久的开采历史。据史书记载,早在1700多年前,孙权就在大冶制造过兵器。隋朝时期,隋炀帝也在大冶铸造过铁钱。但是,张之洞没有同意。

有人说,张之洞将铁厂建在汉阳,而不是大冶,是想更好地控制这家庞大的企业。毕竟,大冶离武汉太远,张之洞难免有鞭长莫及的担忧。其实,我们以现代人的观念来看,张之洞建汉阳铁厂,也有现实的衡量。

一是便于为京汉铁路提供钢轨。

“要想富,先修路。”张之洞很早就意识到铁路建设的巨大作用,向朝廷提出了修建京汉铁路的计划,认为“干路之枢纽,枝路之始基,而中国大利之萃也”。京汉铁路位于北京与汉口之间,全长1200多公里,是中国第一条南北铁路大动脉。

京汉铁路

修建铁路,首先就必须解决钢轨的问题。张之洞选择在汉阳建立铁厂,能够就近为京汉铁路提供钢轨,可以节约一大笔从国外购买钢轨的费用,和从大冶运送钢轨到武汉的物流费用。

除了京汉铁路,汉阳还有汉阳兵工厂、汉阳火药厂、汉阳针钉厂、汉阳官砖厂等军工企业。张之洞将铁厂建在汉阳,能够为这些军工企业提供钢铁材料。

2012年,在万源市境内,一位正在修复检查货运铁轨的工人偶然发现铁轨上刻下的一段文字——“1902年汉阳铁厂造!”这令他十分惊喜,随后,他拍摄了铁轨的照片,联系了相关部门。

经过专家的鉴定,证实了这段钢轨的确为110年之前所造!并且,经过试验,工人们发现这段钢轨材料足以媲美如今生产的钢材质量,而它依然可以继续使用下去。

但是,这段钢轨毕竟是一件珍贵的文物,文物管理局还是将这段钢轨放入了博物馆中保护了起来。

汉阳铁厂所造钢轨

“汉阳造”的钢轨,向如今的人们呈现了昔日的工业光辉。汉阳工厂时隔百年,以另一种全新的方式继续存在于人们的心中,给予了广大工业制造者深深的民族自豪感。时隔百余年,我们依然能够从这段坚固的钢轨上,看到华夏民族追求卓越的坚定之心。

二是靠近港口,有利于将钢铁产品运送到全国。

在20世纪以前,炼铁技术比较落后,每炼1吨铁,需要消耗大约110吨煤炭和30吨铁矿石。那时候交通工具也比较落后,火车和轮船没有得到普遍使用。因此,将铁厂建在离煤矿和铁矿较近的地方,在欧美国家是一种很普遍的做法。

汉阳铁厂

到了20世纪,炼铁技术突飞猛进,炼出1吨铁,只需要消耗大约10吨煤炭和5吨铁矿石,再加上火车和轮船的普遍使用,使得是否将铁厂修建在离煤矿和铁矿较近的地方,变得不太重要了。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将铁厂修建在离港口较近的地方呢?

武汉自古就是“九省通衢”的地方,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张之洞将铁厂修建在武汉,有利于尽快将钢铁产品运送到全国,而将铁厂修建在大冶,就不具备这种优势条件。

江汉关

大冶最大的优势是拥有铁矿,但也仅此而已。要兴建铁厂,只有铁矿还不够。张之洞如果将铁厂建在大冶,一方面要考虑从外地运送煤炭到大冶来,另一方面要考虑从大冶运送钢铁产品到外地(比如武汉)去,这两点对于水陆交通非常不便利的大冶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三是汉阳铁矿靠近煤矿。

虽然汉阳本地没有煤矿,但距离汉阳铁厂不远的地方,有一座马鞍山煤矿。1893年春天,张之洞委派的德国矿师,在马鞍山仙女岭脚下发现了适宜炼铁的焦煤资源,并获得了开采权。1895年,马鞍山煤矿投入开采,雇佣1000余名工人,日产焦煤达200吨。

张之洞非常看重马鞍山煤矿,亲自指定煤矿的高级管理人员,并几次前往煤矿视察工作。

遗憾的是,马鞍山煤矿的煤矿资源,并不适合炼焦,所生产的焦炭产量太少,远远不够汉阳铁厂使用。不得已之下,张之洞派德国矿师在全国范围内寻找煤炭资源,终于在光绪二十四年成功地在江西萍乡发现了一个大煤田——萍乡煤矿。萍乡煤矿规模很大,足以满足汉阳铁厂的需求。为了将萍乡煤矿的煤炭运送出去,张之洞专门修建了一条株萍铁路,自江西萍乡安源煤矿矿区连至湖南株洲,全长约89公里。

株萍铁路株洲站

株萍铁路修建好后,萍乡煤矿出产的煤炭,源源不断地通过这条铁路运送到株洲,再转运到汉阳等地。

除了上面这3点原因,属于武汉三镇之一的汉阳,还具备大冶所没有的技术、人才优势技术和人才,也是兴建铁厂必不可少的软件设施。

汉阳铁厂在张之洞的管理下迎来了短暂的“春天”,可最终仍然难逃倒闭的命运。关于汉阳铁厂倒闭的原因,学者们也是众说纷纭。除了受到时局因素、技术因素等的影响,当朝者的不当管理也是加快其走向倒闭的一大诱因。虽然这次近代“工业救国”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洋务运动的成就也只是昙花一现,但它为中国近代化工业开辟了史无前例的崭新道路,意义深远。


来源:汉冶萍数字博物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大冶   铁矿   萍乡   马鞍山   株洲   钢轨   铁厂   钢铁厂   武汉   清朝   煤矿   铁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