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教授痛批:现在中国大多数人都沦为半人,半人时代横行

#MCN首发激励计划#

文| 洱

编辑| 昭明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清华大学教授彭林却说这是一个半人横行的时代。

当今社会,我们接受着最好的教育,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倡导所谓的多元与自由,可是却迷失了做人最重要的东西。

彭林教授在上千人的演讲会中公开向大众发问:“现在还有谁敢说自己是一个大写的人?”

他在接受采访时痛批道:“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群体的迷失”,他为何会发出这样的灵魂拷问?他口中的半人时代指什么呢?

半人时代最早由梁思成先生提出,1948年,梁思成在清华大学演讲时提出了半人时代这个概念。

1948年正值中国解放时期,中国的工业经济飞速发展,力图向苏联这个工业大国靠齐。

人的一生有限,学习的时间更是有限,教育部门为了提升学子的学习速度,培养更加精专的人才,对国内各大学的院系进行了调整,仿照苏联经验,重点培养工业人才、理科人才,发展专科学校。

文理作为两个学科大类,一个与文学、文字息息相关,一个整天与数字公式打交道,文理本为一家,教育部门将其精细划分直接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这种培养专才,精细化的教育模式加重了学生的偏科。

当年,一阵轰轰烈烈的讨论四散开来,我们究竟应该培养专材,还是应该培养通材?学生是应该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还是应当钻研一门技术,将专业研究到极致?

面对这种偏科情况,梁思成表现出了自己的不满,他认为这是畸形的表现,他说这是一个半人的时代。

他认为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当什么都涉及一些,应当掌握基础知识,他把文理分开,单条腿走路的人称之为“半人”。

他在清华大学发表演讲时,公开对半人时代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对各个学科细致划分的教育现象进行了批判。

他认为把各学科分的太过精细,会导致学生学习知识片面化,一个只懂得公式而不懂得逻辑的人,无法真正搞好科研,一个只喜欢谈人文,而不懂得科技的人则只会纸上谈兵,无法更好的理解这个世界。

为了杜绝这种片面化,梁思成呼吁学生注重全面发展,他强调学生不应只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中沾沾自喜,应该从学科中跳出来,走向更加广阔的世界。

他之所以会提出这样的理念,与他个人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

1924年,他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时,遇到了一个困扰,他的老师是出身巴黎美术学院的建筑学家,老师要求学生在研究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精准的绘制建筑图。

梁思成一连画了很久都不得其法,整日埋头绘画的他担心自己这样下去,会成为一名画工,他认为这与他当初来国外留学的初衷不符,所以他专门给父亲写去了一封信,说出了自己的困扰。

梁启超收到信后开解他说:“孟子有名言,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他说:“教授教给学生的是已经被前人凝练的知识,但要想获得自己的见解,就应该踏入社会实践,所以要想做一个真正有创建性的人,一定要熟练的掌握规范性的知识”。

梁启超的这番话深深的影响了梁思成,成为了他的人生金句。

梁思成是一个涉猎颇广的人,他既爱建筑也爱文学,既擅长实践也懂得理论知识,正是因为他对绘画艺术多有见解,对绘制相当熟练,所以他才成为了一代大师,以美学的理念开拓了属于自己的建筑风格,并将他的建筑图纸落于实处。

多年之后,深谙礼法的清华大学彭林教授在梁思成的基础上,对半人时代做出了进一步阐释,并赋予了“半人”新的时代意义。

彭林教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得过历史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先秦史等历史文献学和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的教学研究。

他偏爱经学,对于儒家经典《周礼》《礼仪》《礼记》和中国古代礼乐文化非常感兴趣,在礼学方面颇具建树。

他的人生阅历相当丰富,高中毕业后进入了南昌航空工业学校读书,曾在摩托车厂做过装配钳工。

后来因为对文学感兴趣,有较好的文科基础,进入了一所学校担任历史、地理老师,已经步入工作的他没有放弃学习,在贵人的帮助下顺利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进修,这次进修机会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开启了他的学术研究之路。

彭林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他的《周礼注疏》和《礼仪注疏》影响了许多研究者。

底层出身的彭林经历过社会的艰辛,了解民之所想,他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了将理论与现实结合,总能一针见血的指出当今的社会问题。

他直言不讳,用词犀利,曾当众讽刺过那些崇洋媚外之人,他说:“中国是五千年的礼仪之邦,可是我们的年轻人如今却要跟着外国人学所谓的潮流,连穿什么衣服、说什么话、用什么语言都要学洋人”。

中国的传统服饰非常丰富,去年马面裙火遍了世界各个角落,可是在西方文化的渗透下,我们却渐渐将本国服饰抛之脑后,将外国服饰穿在身上。

他认为当代社会有一种非常畸形的状况,我国积累了大量财富,渐渐摆脱了吃不饱穿不暖的困境,可在物质生活日益丰裕的今天却忽视了精神的财富。

国人的生活质量稳步向前,可却忘记了人生的本质。

《礼记》有云:“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彭林认为一个合格的人应该懂得礼义廉耻,有羞耻之心,不做伤天害理之事,不做有愧于心的事情。

他认为学礼就是学做人,我们应当将礼字贯彻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双重发展,要两条腿走路,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彭林教授的“半人”观念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当代社会的失礼问题,给万千大众提了个醒,我们在发展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

我们要正视自己的民族文化,正视自己的人生追求,正视自己的精神价值,从“半人”当中脱离出来,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参考资料:记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彭林.千千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人时   周礼   北京师范大学   注疏   清华大学   清华   文理   中国   大学教授   教授   人生   时代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