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子崖为何被称作“考古圣地”?

3月20日正值春分,济南市章丘区龙山街道龙山村东北、巨野河东岸、胶济铁路的北侧,一大片绿油油的麦田正迎春生长,静谧中孕育着无限生机。而如果将历史的指针拨回至距今4000-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偌大的城邦内将呈现一派忙碌繁荣的景象:龙山先人们有的在忙着种植粟、稻、黍、麦等农作物,有的在饲养家畜,有的在热火朝天地制作黑陶、冶炼铜器,还有的正祭祀天地神灵……

而这里正是城子崖遗址,著名的龙山文化发现和命名地。在其东北角,伫立着山东省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城子崖博物馆。记者对龙山文明的探秘之旅从这里开始。

从外面乍一看去,城子崖博物馆既不“气派”也不显眼,相对低矮的建筑形制,很容易与周围村里的民居混淆。但此建筑的精妙独特也在于此。建于1994年的城子崖遗址博物馆是山东首座遗址类博物馆,馆建占地3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4千平方米,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古建专家洪勋设计,远眺为一组古建城堡,俯视为一只展翅欲飞的玄鸟,是全国唯一的土堡式建筑,仿照原始社会土城的建筑风格建造。展陈文物400余件套,其中80%是陶器,重要展品包括红陶鬶、香熏炉、石盘与石棒等。行走其中,精美的陶器文物目不暇接,历史的厚度扑面而来,先人的智慧令人惊叹。

1928年,考古学家吴金鼎首先在城子崖发现了具有独特性的文化遗迹。1930-1931年,由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进行了首次考古发掘,以李济、梁思永、董作宾等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考古学家齐聚济南,此次发掘发现了以油光黑陶器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当时称作黑陶文化。因为城子崖旁边村庄叫做龙山村,后来根据考古学命名原则,便命名为了龙山文化。

“城子崖遗址的发现,打破了中国文化‘西来说’,这是它最重要的意义。”城子崖博物馆办公室主任任冰表示,早在17、18世纪,西方学者就对中华民族文化来源进行了探讨,主张中华文化“西来说”。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在河南发现了仰韶彩陶文化,而在西欧、北非等很多地方也发现了非常精美的彩陶文化,当时不少学者认定中华文明是通过陆路传播到中国的。“龙山文化的发现,出土的油光黑陶器,是外国人史书上没有记载的,包括外国的地质学家、人类学家等之前也没见到过这种器物,就印证了此种黑陶是我们本土的,证明了中华文明的本土起源。”任冰说。

此外,城子崖遗址的发现,还创造了多重意义上的“第一”。它是第一个由中国国家学术机构独立发现和发掘的史前文化遗址,第一次绘制了考古底层图,运用了地层学考古原理,且此原理一直发展沿用至今。同时,这是我国第一代考古学家独立自主、有目的发掘的第一座史前遗址。如1921年仰韶文化、1928年安阳殷墟的发现,都是由外国人主导、中国人参与的发掘工作,而城子崖才称得上是中国考古学真正开端的地方。这次发掘还是中国境内发现和发掘的第一个黑陶文化遗存,后在1934年由傅斯年、李济、梁思永等 7 人编著了中国第一部田野考古报告集《城子崖》。因此,龙山城子崖在中国考古学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意义,被考古学家称为考古圣地。

虽然20世纪30年代初的发掘意义重大,但当时中国考古学刚刚诞生,理论和技术都不成熟,难免存在不足,为解除更多疑惑,以张学海带领的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员于1990-1991年再次对城子崖进行发掘。此次发掘发现了龙山文化城、岳石文化城和周代城三个时代的叠加城墙,确认了20世纪30年代发现“黑陶文化时期城”实际上是岳石文化城,龙山文化城是这次新发现的城址。目前,从2013年至今,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持的城子崖遗址发掘还在进行中,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考古工作的继续推进和深入,现在的龙山文化泛指4500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以黑陶文化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在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安徽北部、江苏北部、河北,特别是山东海岱地区,都有龙山文化城址的存在和发现。山东龙山文化是继承自大汶口文化,城子崖遗址是典型的龙山文化代表。

龙山文化与周边地区的互动、对周围文明的影响又有哪些呢?任冰表示,通过考古工作的开展,发现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与南方的长江流域、北部的辽河流域,已经有了贸易的往来。龙山文化时期著名的黑陶,在辽河流域、长江流域都有出现。包括其他地区的一些玉石、绿松石等玉器,也在龙山文化城址当中发现。说明我国早期民族已经有了融合,多元一体的趋势有所呈现。

龙山文化以“黑、亮、薄”的油光黑陶器的使用为最重要的特征,也是其区别于其他文化类型的显著特征。8000多年前,先民采用类似捏塑法的泥条盘筑制器,先把泥巴搓成长条,然后盘起来,再用手或简单工具将里外修饰抹平。到了6000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开始使用慢轮制陶技术。到了龙山文化时期,采用快轮制陶技艺,与现今制陶制瓷原理相同,只不过那时候是人力。“实际上,到了龙山文化时期,中华大地的制陶业达到了顶峰阶段。这一时期龙山的陶器采用快轮制陶技艺,利用物体旋转的离心力,将整个陶器拉起来,所以我们看到龙山十时期的黑陶,无论口沿、腹部还是底部,都是非常规整的圆形,而且器物里面都有明显的旋纹。在4000多年前,快轮制陶技艺就是那时最高的生产力。”任冰说。

在龙山文化晚期的时候,冶铜技术渐渐出现。任冰向记者介绍,夏商时期青铜器的造型,比如青铜鼎、青铜甗、青铜鬲、青铜豆都沿用了龙山陶鼎、陶甗、陶鬲、陶豆的造型,既体现了先民对古人技艺和美学的传承,这也证明了中华文明的一脉相承。“特别是在龙山这片土地上,从一万年前到今天,一直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而且每个时期它都是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没有断代,所以我们这边历史底蕴比较深厚。”

2017年,城子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公布成立,考古遗址公园规划以城子崖遗址及其环境风貌保护为基础,以科学研究与合理展示为发展方向,逐步将城子崖遗址规划建设成为具有“真实性、可读性和可持续性”的考古遗址公园,为城子崖遗址的永续保护、研究和利用奠定基础。谈及城子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立的意义,任冰认为,首先城子崖的发掘,为中华文明5000年历史提供了实证,体现了城子崖在中国考古学上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意义。另外,近些年来政府每年都持续对遗址保护进行资金投入,也反映出政府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视,我们只有把文物保护好,才能传承好。

继前不久城子崖遗址博物馆被评为3A级景区后,今年2月28日,城子崖遗址博物馆又入选了“全国考古遗址保护展示十佳案例”。任冰介绍,近年,为了让文物活起来,馆里开展了一系列研学活动和体验活动。学生来参观博物馆,对龙山文化有初步了解后,再模拟古人的生活方式、制作技艺来进行黑陶制作的体验,并且还有植物印染、石器磨制、钻木取火、城墙夯筑等体验项目。未来,在践行山东文化“两创”的过程中,在保护遗址和文物的基础上,将进行区域性的点线打造,让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元素呈现在观众面前。同时,进一步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让游客们了解、体验并喜欢上这段历史,感悟古人的智慧、美学和精神内涵,并一代代传承下去。

同时,任冰表示,通过对城子崖遗址博物馆基础设施资金的投入,馆内的展陈效果有了很大提高,展示更加科技化、数字化、智能化。这几年,以打造“中国龙山·泉韵章丘”地域名片为契机,城子崖遗址博物馆也在加大向全国推介龙山文化。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宫小昀 宋说 段婷婷 谢巨洋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城子   龙山   龙山文化   圣地   黑陶   考古学   陶器   遗址   中国   博物馆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