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绝密档案被公开,侵略中国并非表面简单,真实目的让人恐惧

随着近年来日本部分档案保密时效的过期,日本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做出的罪行也随之公之于众。

根据档案表明,侵略中国绝非一时冲动,而是早有预谋。

其中所向我们揭示出来的真实目的竟然是对中国实行种族灭绝政策,这一说法可不是骇人听闻,而是他们确确实实谋划的阴谋。

一.伪满洲国的建立

1931年9月18日,日本借口对东北地区发动侵略,张学良在蒋介石的指示下奉行不抵抗政策,并且将军队退出东北,致使东北地区完全沦陷。

东北地区沦陷后,日本对当地人民采取了一种殖民统治乃至种族灭绝的政策。

首先,日本军队将日本本地国民选取一部分移民到了东北,这就是一开始所奉行的移民政策,妄图通过同化来实现对于东北地区的控制,一旦这个计划成功,之后将会推行到所有的占领区。

其次,日本对于东北地区的儿童采取了一种极端手段,让他们必须学习日语,使用日文,以从孩童开始改造,使其忘掉根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日本国民。

最后,日本军队并没有善待没有战斗能力的平民,反而对部分平民进行了迫害,是为了将那些无法改造成为日本国民的中国人民清除出去,同时那些为了生存不得不妥协的中国国民,他们则强迫其学习日语,使用日文。

试想一下,在这样的情况下,东北地区的中国国民不出几代,就会忘掉自己的语言,忘掉自己的民族,忘掉自己的信仰,从出生开始就会认同自己是日本大和民族的人。

他们统治地区的中国国民被同化只是时间问题,这是非常恐怖的殖民政策。

日本还利用了清朝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将他扶植成傀儡皇帝,在东北地区建立了伪满洲国,建立了傀儡政权,利用部分国民内心深处的封建统治思想,从而使得清废帝溥仪成为了他们控制当地居民的手段。

同时日本还摧毁了中国的传统信仰,日本军队在中国东北地区大肆摧毁寺庙、道观,取而代之的是将自己那时候学习的佛教重新传入,企图从宗教信仰、思想观念上来同化中国。

日本对于整个中国的侵略计划从东北开始,原因不仅仅只是因为地理位置上东北距离日本相对较近,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东北地区资源相对丰富,与日本本土相比,东北地区矿业资源丰富,更适合发展工业。

日本由于自己本土资源非常匮乏,需要通过侵略和占领其他国家来实现自己对于资源的需求。

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中国的侵略就是他们蓄谋已久的行动。同样的,对中国进行殖民统治也是他们早就计划好的一环。

然而有着四万万人的中国,日本想要完全占领,就是在蛇吞象罢了。但是伪满洲国的建立,还是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人民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影响。

伪满洲国里的日本统治者对整个伪满洲国内的中国居民进行洗脑教育,同时和国内调来的居民共同生活,希望能够改造伪满洲国内的中国居民,使他们成为日本统治范围内的第一批被改造居民。

对于伪满洲国的移民政策,和美国那时候对待印第安人一样——几乎将整个印第安人杀至绝代。

这说明对待中国原住民,他们没有丝毫的尊重,对于中华民族,他们所打算的就是亡国灭种,他们要彻底将整个中国变成自己的囊中之物。

二.令人发指的累累罪行

日本军队对于中国人民不仅仅只是强迫他们必须使用日文,甚至还对中国居民进行了屠杀!

其中最为令人发指的有两场屠杀,一场是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的旅顺大屠杀,一次是日本侵华战争的南京大屠杀。

日本作为法西斯联盟的一员,和德国一样,对其他民族表现出了歧视的态度,并且尊崇自己的民族为高等民族,并且将中华民族称为“Zhi那人”

这样的态度体现了他们根本没有把我国国民当做平等的人来看待,而是充满了傲慢与歧视。

于是在1894年甲午中日海战时,他们登陆了旅顺,对旅顺原住民展开了一场惨无人道的屠杀,这是日本军队对我国国民的第一次屠杀,此次屠杀人数在历史上没有具体数字,但是粗略估计在三万人以上。

然而日本在谋划并侵略中国的整个期间,千人以上的大屠杀就有一百五十余场。

而之后的南京大屠杀,更是将日本的丧心病狂表现到了极致。

1937年12月13日,由于中华民国政府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当时的首都南京沦陷,日本军队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长谷寿夫的指挥下,对中国南京及附近地区的居民展开了长达六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

战争结束后,我国有关部门对南京大屠杀人数进行了统计,粗略估计人数在30万人以上。

那时候的南京可谓尸山血海,几乎人人自危。然而日本在当时犯下的累累罪行虽罄竹难书,但是后来的日本在自己媒体的宣传下居然呈现出一种与中华民族和谐共处之姿。

同时,时至今日,由于部分国家和日本的关系,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所犯下的罪行并未完整地教育给下一代。

尤其是日本本国,甚至一边忘却二战时候自己所犯下的罪行,一边歌颂那时候的战犯!

同时,除却人数最多的南京大屠杀外,日本人还在中国使用生化武器,抓捕中国国民做人体实验。

由于日本军队数量相对不多,且中国领土过于辽阔,日本军队前方作战部队与后方辎重部队往往相差过远,这时候就形成了一种战略相持的局面。

伴随着武汉会战的失利,我国与日本军队的战斗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由于上述情况的出现,日本和我国的资源供给存在极大差异。为了实现能够持续作战的目的,日本居然对我国国民采取了“就地征收”的政策。

然而说着“就地征收”,实则是一场“三光政策”。日本在其占领区内,不仅将粮食劫掠殆尽,还伴随着奸淫妇女等罪行,同时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他们往往采用屠杀和烧毁的手段。

他们甚至为了能够提供给自己更多的资源,对占领区进行了大扫荡,凡事所过之处,皆是尸横遍野。他们的侵略是一场有计划有预谋的种族灭绝。

他们期冀能够在中国境内实现换国计划,和其他殖民侵略不同,这种政策更加恶毒,也更加惨无人道。

三.吞并世界的野心终将自食其果

日本对于中国的侵略早已谋划近百年,从日本明治维新开始,就一直在谋划着能够为自己争取到一片资源众多、地域辽阔的土地,来实现自己的换国计划。


随着日本军事实力的不断增强,他们扩张的野心也越来越难以抑制,他们向扩张的话,就有一个不得不逾越的鸿沟放在眼前,那就是中国。

于是就在1894年挑起了甲午中日海战,他们企图利用中国当作跳板来征服亚洲乃至征服世界。

当时的中国已经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日本也企图在这个条件下分一杯羹。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不断妥协,导致了日本顺利进驻中国地区。

然而此时的日本所分到的区域并不能完全满足其需求。

随着日本的野心越来越大,它希望能够以中国为跳板来征服亚洲从而征服世界。于是就在1931年挑起了“九一八事变”,1937年挑起了“七七事变”。

日本对于中国的侵略行为,自然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迅速沦陷。然而当日本想要使用殖民同化政策的时候,中华民族的血性自然觉醒。

在整个日本统治期间,东北义勇军活动在整个东北地区,对日本统治者及其军队进行了不断的反抗与打击。

后来伴随着日本将战线拉长,正面战场上国民党有志之士的军队几乎死伤殆尽,日本军队战力也受到一定损失,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日本由正面战场转移到了对占领区的作战,我党军队在战斗中英勇奋战,对其统治地区不断骚扰打击,切断其整体供给,打乱其整体联系。

日本国终究是一个岛国,面对四万万我国同胞的联合反击,日本国本土很难给予任何供给。

在这样的条件下,日本深陷中国战场无法自拔,不得不以战养战开启新的战场。

于是就有臭名昭著的“珍珠港事件”,也导致了日本在二战后期战线全面崩坏。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德国如果将当时的苏联彻底攻占,将会在亚洲和日本会面,从而实现法西斯的战略纵深。

而这样的战略纵深一旦实现,就会导致整个二战的局势非常严峻。因此作为当时抗击日本法西斯军队的主力,我国在二战当中做出的贡献非常重要。

随着美国向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日本国因为本土安全受到威胁,不得不选择投降。

然而他们的投降时至今日也不是真心实意的,他们从未反思过自己的罪行,反而还在参拜供奉着战犯的靖国神社,还在企图军事复苏。

战后对于日本的制裁虽然相对还算严峻,但是由于当时的民国政府无力派兵驻守日本,导致现在的日本仍旧对中国有所企图。

日本对于中国的企图时至今日已经不再是领土上的占领。现在的中国有能力也有信心回击世界上任何一个敢于去挑战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国家。

因此日本所采取的政策和美国对苏联采取的政策一样,是和平演变。通过文化入侵和针对部分人群的洗脑,实现对中国的和平演变

回顾往日,之前的“文化祭”事件,以及在南京、旅顺等城市出现过的和服事件,都无不彰显着日本时至今日仍旧在对我国国民进行洗脑,企图同化部分我国国民。

而在网络上,也依旧充斥着许多精日分子,这些精日分子的存在,严重危害到了我们的网络环境。

因此,我们需要时刻保持着最高度的警惕,对待我们这个如同豺狼般的邻居,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清醒,居安思危,警钟长鸣。

日本对我国种族灭绝之心火仍未熄灭,风平浪静之下仍旧暗藏阴谋,我们应该始终坚定自己的信仰,坚定自己的立场。

相信我们的祖国在未来某一天能够令日本不得不重视二战历史,必须向我国国民真切忏悔。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日本   日本国   旅顺   中国   东北地区   目的   罪行   绝密   国民   恐惧   表面   真实   简单   我国   政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