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入门:脏脏关系之肺与脾、肾与肺,肝与脾、肺、肾,脏与脏

藏象学说的形成,可以上溯到中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内经》。当时解剖所取得的直观认识为藏象学说的形成打下了形态学的基础。如《灵枢·经水》说:“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脏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皆有大数。”说明在《内经》时代,人们已自觉地把解剖知识引进了医学领域,所记载的人体脏腑的位置、形态、大小等,即是中国古代医家对人体解剖的真实记录,许多数据都与现代解剖学非常相近。而且古代医家凭借长期的生活、医疗实践,对脏腑功能活动、脏腑与形体官窍的关系的认识已超越了解剖的范围。

按照脏腑的生理功能特点,可分为脏、腑、奇恒之腑三类:

中医里的五脏

  1. 心: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在五行属火。生理功能:①主血脉;②主神志;心开窍于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心与小肠为表里。
  2. 肺:肺为魄之处、气之主,在五行属金。生理功能:①主气,司呼吸;②主宣发肃降;③通调水道;④朝百脉主治节;辅心调节气血运行;肺上通喉咙,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肺与大肠相表里。
  3. 脾: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藏意,在五行属土。生理功能:①主运化;②主升清;③主统血;开窍于口,在体合肉,主四肢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与胃相表里。
  4. 肝: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在五行属木,主升主动。生理功能:①生疏泄;②主藏血;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与胆相表里。
  5. 肾:肾为先天之本,藏志,腰为肾之腑,在五行属水。生理功能:①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②主水;③主纳气;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与膀胱相表里。

中医里的六腑

    1. 胆:生理功能:贮存和排泄胆汁,胆主决断。
    2. 胃:生理功能:受纳腐熟水谷,胃以降为和。
    3. 小肠:生理功能:主受盛和化物,是泌别清浊,小肠主液。
    4. 大肠:生理功能:传化糟粕,大肠主津。
    5. 膀胱:生理功能;贮尿和排尿,依赖肾的气化功能。

“老师,早上好!”小王推开门,一脸笑容地迎上前去。

“早上好,小王,来,坐。”谢老师和蔼地笑着招呼他坐下。

肺与脾、肾与肺

小王拿出笔记本,准备记录下今天的教诲。“老师,我今天想请教一下肺与脾、肾与肺、脾的关系,这方面的知识我还不太清楚。”

谢老师点了点头,微笑着说:“很好,这是中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你要好好听哦。”

谢老师开始向小王解释起来。“肺与脾(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脾主运化水谷精气,而这些精气的输送则依赖于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只有肺气的宣发才能使得脾气的水谷精气得以布达全身。所以,肺与脾对于人体宗气的生成和维持有着重要的作用。

小王认真地记录着:“肺与脾之间的关系,肺气宣发,脾气运化水谷精气。”

“对,你说得没错。”谢老师点头赞许。“另外,如果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湿,可能会聚而成痰饮,导致肺失肃降、宣散,从而产生咳嗽、喘促等症状。反过来,肺病也可能影响到脾,例如肺气宣降失职,导致水液不能下行,脾会受湿困扰,出现倦怠、腹胀、食少、便溏甚至水肿等症状。

小王聚精会神地听着,感觉自己在谢老师的指导下对中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接下来是脾与肾的关系。”谢老师继续解释道。“肾藏精,需要依赖水谷精气的不断滋养。而脾气的健运则需要肾阳的温暖资助。如果肾阳不能温暖脾阳,脾阳就会虚衰,运化功能失职,出现食少、腹泻、腹胀、浮肿、神疲、肢倦等症状。反之,如果脾不健运,不能运化水谷,就会导致肾精滋养不足,可能发展为肾阳衰,出现腰膝痠冷、尿少或尿清长、夜尿、肿胀、形寒肢冷等脾肾阳虚的证候。

小王一边记录着,一边思考着这些知识的关联。他不禁感叹中医学的博大精深。

最后,谢老师解释了肺与肾之间的关系。“肺与肾在人体中有着两个方面的体现。首先,肺气主肃降,通调水道,使水液下输于肾;而肾主水,能司开合,使水液有升有降。如果肾阳衰弱,不能开合升清降浊,可能导致水液停蓄体内,上迫于肺,产生咳嗽、气逆、喘息不能平卧等肺失宣降的症状,临床上称之为‘水寒射肺’。其次,肾有纳气的功能,肾精充足,由肺吸入的清气才能通过肺气的肃降而由肾摄纳。如果肾精不足,摄纳无权,气浮于上,会出现呼多吸少、喘息、短气不足以息等‘肾不纳气’的病变。

肝与脾、肺、肾

小王又问:“肝与脾、肺、肾之间的关系呢?”

谢老师慢慢说道:“肝的疏泄正常,脾胃升降适度,血液的生化才会有源。如果情志抑郁,肝气无法疏泄,就会影响到脾胃的升降功能,从而在临床上出现肝脾不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肝胃不和证。除了胸胁胀痛的症状外,还会有厌食、腹胀、腹痛、腹泻以及口干口苦、吞酸、恶心、呕吐等症状。

小王专心地记录下这些重要信息,继续问道:“那如果脾气不足,运化不健,会对肝有什么影响呢?”

谢老师耐心解释道:“脾气不足,运化功能不健全,会导致气血化源不足,进而影响到肝的血液供应,使得肝血不足,从而出现藏血虚少的情况。同时,脾胃的受纳和腐熟功能也受到影响,这也可能导致肝失去疏泄功能。

小王思考着,接着问道:“肝与肺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谢老师继续讲解:“肝气主升发,而肺气主肃降。如果肝气郁结,转化为火热,可能会上灼肺阴,导致肝火犯肺的情况,症状会有胸胁胀痛、咳逆、气急,甚至出现咯血等。另一方面,肺失去肃降功能,也会导致肝的升发太过,例如在咳嗽和喘息时,可能会伴随着胸胁牵引疼痛、胀满、头晕、头痛等症状。

小王对这些理论充满兴趣,再次请教:“肝与肾之间的关系又是怎么样的呢?”

谢老师微笑着解释:“肝主藏血,而肾主藏精。肝需要依赖肾精的滋养,才能保证肝血的充足。只有当肝血充盛并得到充分化源,肾精才能充实。但如果肾精不足,会导致肝血不足,而肝血虚少又会进一步导致肾精的亏损。此外,肝肾之间的阴阳关系也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例如,如果肾阴不足,往往肝阴也不足,从而导致肝阳上亢。反之,肝火亢盛,也会消耗肾阴,形成所谓的‘肾阴不足’。

小王听得津津有味,一边记录着,一边感叹道:“谢老师,您的解释真是通俗易懂,让我对中医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老师,在学习腑与腑关系论,我还有一些疑惑。能否请老师给予指点?”谢老师点点头,表示同意。

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是受纳、腐熟、运化水谷之所,把饮食物消化并分别出精微与糟粕,起着管理五味的摄纳、转化和排泄作用。在此过程中,六腑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小王清晰地复述着自己所学的知识。

“很好,继续。”谢老师鼓励地点头。

小王继续说道:“如胆通过疏泄作用,分泌胆汁注之于胃肠,帮助腐熟水谷。小肠则受盛从胃输来的化物,并分别清浊,其清者由脾气上输,其浊者中的水液渗入膀胱成为尿液,浊者中的糟粕传入大肠成为粪便。三焦则是气机和水液运行的通道。

谢老师点赞地笑了笑,“不错,你对腑与腑之间的关系有很好的理解。这些腑脏的功能的确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小王听到老师的肯定,心中感到非常欣慰,他继续说道:“由于六腑的功能主要是主受纳和传送水谷,故必须虚实更替,不能阻滞,保持通畅才能发挥正常职能。六腑中的任何一腑都不能阻滞,一旦邪滞于腑,气化不利都会发生疾病。

谢老师微微一笑,轻声说道:“你的学习态度真的很值得称赞。腑脏之间的关系确实非常重要,其中的虚实更替原则对于中医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只有保持通畅,才能保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小王   关系   表里   小肠   精气   膀胱   大肠   生理功能   入门   中医   老师   功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