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人们如何防疫

古代《艾灸图》


先秦时期人们如何防疫

——古代抗疫叙事之先秦篇(2)


中国是个流行病多发的国度,流行病的记载史不绝书。中国古代的流行病常被称作疫、疾疫、疠疫等,而一般统称为疫,合称疾疫。商代的甲骨文中有一些关于疫的卜辞,卜卦中的“广疫”可以视为我国流行病的最早文字记录,“疾年”是说疾疫流行之年,反映了商代人们对传染病和流行病危害的认识。据史料统计,春秋时期的瘟疫在242年间发生7起,平均34.6年发生一次。为此,墨子叹曰:“今岁有疠疫,万民多有勤苦冻馁,转死沟壑中者,既已众矣。”

面对凶猛的疾疫,先秦时期人们在实践中产生了防疫思想。在《周易》中就有一些涉及防疫思想的论述。如离卦九四爻辞:“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困卦六三爻辞:“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这些话可以用来说明瘟疫突发时的情况,造成严重的大面积死亡,令人十分恐惧,人们纷纷逃避,在避疫情时,妻子都丢失了。面对疫情该如何办?《周易》提出了具体的措施,节卦初九爻辞:“不出户庭,无咎。”只要不到处流动,病就不会传播,人的感染性减少。


莫角山营建工程大型油画。 展现出良渚人营建莫角山大型宫殿建筑的盛况。


先秦时期,人们对疾疫具有很强传播性已经有所认识。当时,对患有疾疫患者采取隔离治疗的方法。《周礼•天官冢宰•疾医》记载:“凡民之有疾病者,分而治之。死终则各书其所以,而入于医师。”这种“分而治之”就是现代医学意义上的隔离治疗方法,对医不活的人则“入于医师”记录死因和症状,为以后治疗积累经验。

从云梦秦简中的《法律答问》亦可以看出,秦国对“疠”者采用极其严格的隔离方法:一是“疠者有罪,定杀”,将犯罪的患者杀于水中或生埋;二是“疠者”“当迁疠迁所”,凡疠者都要送到隔离区,以防止传染。


展现良渚人营建莫角山大型宫殿建筑的雕塑


先秦时期的周代,已经建立了医疗机构和国家巡诊制度。《周礼•地宫司徒》记载,周朝医疗机构中设司救一职,设中士二人,史二人,徒二人。其职责之一是:“凡岁时有天患民病,则以节巡国中及郊野,而以王命施惠。”即发生天灾疫病时进行巡回救护,这可被视为是中国古代巡诊制度的滥觞。

《左传•哀公元年》记载:“在国,天有菑疠,亲巡其孤寡,而共其乏困。”即国家的巡诊便于及时对患有疾疫的地方进行治疗和救助。同时,地方上“乡立巫医,具百药,以备疾灾,畜五味,以备百草”,对患有疾疫者实行隔离治疗。(未完待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先秦   周礼   防疫   周易   分而治之   时期   商代   流行病   瘟疫   发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