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名红军在贵州失踪,中央多次寻找未果,时隔70年后真相被揭开

“嘟——”一声军号声划破了山间的寂静,听起来有些沧桑、有些悲壮。

原本宁静溪流里的鱼儿“扑腾”一下都受了惊,纷纷躲进了水底的石缝里。树枝上停靠的小鸟也“扑棱棱”飞向了远方,只剩下一片寂静。

这声军号来自一座孤零零的小土坟,坟前立着一块已剥落的墓碑,上书“陈世荣之墓”。

多年前,这曾是一名红军战士的坟墓,他于1934年随红六军团红五十二团800名战士在贵州石阡困牛山与敌人血战,却与部队失去联系,在当地隐姓埋名,最终长眠此地。

80年过去了,关于他和战友们的事迹几乎被所有人遗忘,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这个埋葬着800名红军的山谷,终于曝光了当年的真相......

1934年10月,为支援长征,红六军团奉命北上。彼时,国民党军队对红军进行了大规模的围剿。红六军团9000多人在贵州印江遭到重兵围困。

经过激烈战斗,红军伤亡惨重,仅剩4000余人。面对敌众我寡的困境,红军决定打破重围,与红三军团会师。

于是,红五十二团800名战士自告奋勇担起断后任务,为红六军团主力争取突围时间。他们平均年龄不到20岁,却已经是料敌之战的老手。

红五十二团由团长田海清、政委陈丕显率领,朝与主力相反方向突围,成功吸引住敌军主力。红六军团三个师利用这一战机,在师长龙云的率领下,迅速突出重围。

红五十二团殿后的战斗异常惨烈。经过连续数日血战,他们伤亡过半,仅剩400多人。为歼灭红军,敌人主力来势汹汹地包围过来。团长田海清果断地做出了分割兵力的决定。

他派出龙云师长带领 200 名战斗力较强的战士,下山进行游击战,以牵制住敌军,减轻山顶红军的压力。龙云率领这批英勇的战士,在山下与敌军展开了殊死战斗。

“为了主力突围,牺牲是本分!”这个口号鼓舞着每个战士孤注一掷的斗志。他们打过敌人两个师,终因寡不敌众,大部牺牲。龙云师长也负重伤被俘。

在狱中,敌人严刑逼供红军主力所在,龙云宁死不屈。1936年,龙云被凌迟致死,时年仅 32 岁。

而山顶的田海清率领主力 200 余人,占据有利地形建立防线。他们与敌人进行了惨烈的战斗,杀伤敌人上千人。但敌军利用人海战术,还是渐渐压制了红军的火力。

情势危急,田海清只能采取最后的武装突围。红军士兵解下武器,高呼口号,纷纷跳下了 200 米高的陡峭悬崖。就这样,800 名红军全军覆没,最老的也才 20 出头。

他们的牺牲打击了敌军的嚣张气焰,使红六军团三万多人得以在 10 月 24 日突围成功,在木黄与红三军团胜利会师。会师之后,一场悼念红五十二团阵亡战士的追悼会召开,全军上下无不悲痛欲绝。

战后,红六军团多方寻找红五十二团战士的下落,但一直未果。直到 70 年后的 2001 年,一位百岁老人讲述了一个红军跳崖后幸存的故事,艰难地找到了他的坟墓,才揭开了这个谜团。

原来,战士陈世荣在跳崖后幸存,被一位当地老百姓收留。由于与组织失去联系,陈世荣就在这里落户生根,一直到解放后仍未曾提起自己的身份。

通过这一线索,当地党史研究者杨又铸经过长达两年的访谈、考证,终于完整确认了 800 名红军的生平经历。他还自掏费用出版了《困牛山红军壮举》一书,使这段历史得以流传。

如今,古老的困牛山已经无从看出当年的惨烈。但红军们的英勇事迹永远铭刻在 中国人民的心中。那段历史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与无畏牺牲的革命精神,我们每一个后来者都要铭记于心,并在新的时代继续传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贵州   红军   军号   敌军   师长   惨烈   主力   战士   真相   敌人   牺牲   年后   中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