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留下四张底牌,可防朱棣造反,建文帝却自作聪明废掉了一半

#精品长文创作季#

读者朋友们,你们好!

我写的文章在3000字以上了,平台➕了免费的视频广告。这也许占用了您宝贵的时间,谅解哈……

不过,这个广告就15秒,咱正好让眼睛歇歇脚,如果你正好喜欢这个广告就更好了。

15秒后,只要动一下您发财的小手,点右上角的叉就能回到文章哒!

谢谢!谢谢!

前言

提起朱元璋的宝贝二孙子朱允炆,都会感觉到遗憾啊!好好的一个人就这么没了,其实这一切都怪他自己。

朱元璋也知道自己的那些儿子们难对付,于是他就给朱允炆留下了四张牌,结果朱允炆直接越过前两张用出了后两张。

这四张牌到底都是什么呢?他真的能压制住朱棣吗?

朱元璋的两盘棋

朱元璋这一生的事迹,放眼我国整个古代史上都非常有含金量。贫苦农民出身连饭都吃不起的他,最后居然当上了一国之君。

或许就连朱元璋自己都没想到,自己以前觉得高高在上的皇位,有一天却被自己得到了。

不过朱元璋非常清楚,这皇位就是一把双刃剑,同时也是一块烫手的山芋。坐在那个位置上的人,最终大概率都会活成自己讨厌的模样。

这没有办法,人都是自私的,而且这还是家大业大。

从穷人走到如今的地步,朱元璋自然是想将自己的家业稳住,然后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于是朱元璋开始布局。

朱元璋作为执棋者,他自然是选择将自己的长子朱标当成下一任执棋者来培养,这一步还是非常成功的。

朱元璋虽爱戴百姓,但其杀伐果断。他这一生有无数人死在了他的手中,又有无数人因他而死。

有时候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为成大事何惧逆流?

朱元璋虽然讨厌这样的自己,但他也是迫于无奈成为了这个样子。

不过朱元璋比较欣慰的是,自己的宝贝儿子朱标生来温和宽厚。他不仅拥有朱元璋大部分的优点,同时还有许多朱元璋没有的优点。

这就让老朱非常满意,他们家也算是后继有人了。但不幸的是,老朱寿命挺长,但朱标却不行了。

朱标还不到40岁就离开了人世,这给了朱元璋沉重的打击。

如果说朱元璋离世早,朱标早早继承了皇位,那估计也不会有那么多开国功臣被杀,靖难之役或许也就不会有了。

但这一切都是我们的猜测,面对这个铁定的事实,朱元璋只好重开另一盘棋。

关于怎么重开这另一盘棋,朱元璋应该有过许多想法。无非就是让其他儿子来,再或者就是让朱标的儿子们来。

但不论是哪一个,都会有较大的风险。

如果是让其中一个儿子来当,想必剩下的会不服气。

朱元璋的这些儿子中,最有能力的就是燕王朱棣和宁王朱权,这两个都善于带兵打仗。

不论选谁,都会让这两个不服气。当然其他人也会不服气,即使他们没有那么大的实力。

与其这样,不如让这些儿子们都闭嘴。

最终朱元璋选定了朱标的二儿子朱允炆作为下一个皇帝来培养,因为朱标的长子已经提前去世,所以好事轮到了朱允炆。

如此一来,朱元璋的那些儿子们就没有话说了,因为下一任皇帝并不是他们其中一个。

大家心理都平衡的情况下,自然不会有嫉妒和争吵。

朱元璋的儿子们都是镇守在各个地方的藩王。面对朱元璋的这一做法,许多人都没了争夺皇位的想法,包括后来的朱棣。

因为按照正常情况来说,朱允炆也肯定会是己传子,子传孙,那样的话确实轮不到他们。

而且这种情况下,就算是起兵攻打自己的侄子,那其他藩王肯定不会作壁上观。到时候就会成了藩王相互搏杀的画面,“渔翁”也就成了朱允炆。

所以不论怎么做都是行不通的,藩王们也只好放下自己心中的想法。

安定好这些儿子后,朱元璋将目光放到了那些权臣身上。

朱元璋也知道这些权臣们难处理,所以他早就让自己的这些孩子,和权臣们的孩子联姻,其实这没什么用。

该来的终究会来,该死的谁也保不住。

没有了马皇后和朱标的苦口相劝,再也没人管得了朱元璋。于是明朝许多开国功臣被送到天上去了,只有极少数活了下来。

朱元璋所杀的这些功臣,主要是军事和政治等领域的大人物,可以说是一次比较彻底的大清洗。

四张底牌

为了不让这两方面的人才断档,朱元璋亲自培养了许多人才。

比如在军事领域,朱元璋用实战培养出了许多年轻一代的优秀将领,这也算是为朱允炆提供了一道安全保障。

但实际上却没有什么用,因为他们根本没得到重用。

虽然朱元璋已经用出了浑身解数确保孙子继位后的安全,但藩王们的强大依旧肉眼可见,所以朱元璋还是非常担忧。

朱允炆也是察觉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先问道:“爷爷,我的这些叔叔们要是不服我怎么办?”

其实这个问题朱元璋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但为了锻炼孙子的能力,所以朱元璋说道:“你先仔细想一下,这个问题究竟该如何解决。”

想了一会儿后,朱允炆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简单来说就是先用教育和亲情来感化他们,不行的话就予以警告。

警告不行便动用皇帝权力废掉他们的一切权力,最后实在不行了只能出动大军将其剿灭。

朱元璋听后高兴地鼓了鼓掌,这也正是他的解决方案,同时也是他给宝贝孙子留下的四张底牌。要是按照这么做的话,谁起兵反抗就是自取其辱。

要是离皇帝近的藩王想反抗,那他身后之人定会给他来个前后夹击,比如燕王背后有宁王。

要是像宁王那样中间隔着其他藩王,他们那样也很艰难,这也算是分封的一个优势吧。

如果朱允炆老老实实按照这样做,大概率不会有后来的靖难之役。

前面还说得好好的,但是等朱元璋去世,朱允炆继位后,他就忘了自己所说的话。

朱允炆并没有对自己的叔叔们进行教育,也没有予以警告,而且最主要的是当时也没人起兵反抗他。

朱允炆那时就是,被藩王们日益强大的势力给吓得不知分寸了。

于是在某些大臣们的建议下,朱允炆开始着手削藩。像那些之前有罪的藩王们,他们不是被贬为庶人就是被赐死,总之没有什么好下场。

当然像朱棣那样势力非常强的,只能先从削弱他的兵力开始。

看着乖侄子开始处理自己的叔叔们了,朱棣有了起兵反抗的想法。想必这时就会有人问了:“他的势力一天比一天强大,不就是为了反抗做准备吗?”

其实朱棣的军队,完全是为了自保,这个原理跟我们国家当初研究原子弹一样。

我们国家有这个强大武器跟没有肯定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有剑不用,但当危险来临的时候,我们不能没有剑来防身。

朱棣的确早有野心,但他不是傻子。如果在相安无事的情况下起兵反抗,那就是死路一条。

就拿宁王的朵颜三卫来说,如果在正常的情况下朱棣找他去借,宁王愿意吗?肯定不愿意。

如果这时候朱棣说自己是为了反抗朝廷来借的,那不用朱允炆出力,宁王就把朱棣给解决了。

闲的没事跟整个朝廷作对,没有人会嫌自己活得时间长。

但自从朱允炆开始削藩就不一样了,像朱棣和宁王这样手握重兵的藩王,迟早有一天也会轮到他们,所以这时候朱棣和宁王就是一条绳上的人。

宁王借给朱棣朵颜三卫,其实相当于一笔投资。

把自己的精锐派出去,一是可以暂时自保,反正横竖都难免一死,不如也跟着起兵反抗。

二来就是如果朱棣成功了,就算他不赏赐自己,至少自己有恩于他,不会被他杀死。

所以最后宁王同意了将朵颜三卫借给朱棣,朱棣的战斗力也是由此大增。

战斗打响后,朱棣他们刚开始处于劣势。毕竟他们是在用那一小片地方和近乎整个国家对抗,刚开始处于下风也算正常。

但朱棣是从军营中成长起来的藩王,他跟着朱元璋和老丈人徐达南征北战,作战经验相当丰富。

所以随着战争时间越来越长,朱允炆这边军心涣散,甚至有许多将士投靠了朱棣。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朱允炆还是太年轻,终究难当大任。就算皇位他一直坐下去了,估计贡献依旧不会超过朱棣。

朱允炆见大事不妙还想着和谈,但那只是缓兵之计罢了。皇位就在自己眼前,傻子才会就此罢手。

而且自古无情最是帝王家,他朱允炆为了皇权随意宰割自己的那些叔叔们,那他朱棣亲手废了自己的这个侄子也不算过分。

就这样,朱棣成功即位,大明又一个明君诞生了。但依旧有人说他是篡位,其实不论谁站在朱棣那个角度考虑,最后都会选择起兵反抗。

当时朱棣势力最为强大,这种情况下他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家人跟着自己受苦?所以那不叫篡位,属于正当防卫。

纵观朱允炆的这一系列行为就是在作死。如果按照他自己当初说的那样,估计也不会有后来这么多事儿。

朱元璋也是个费力不讨好的人啊,自己苦心经营的这两盘棋,最后都是白费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孙子   权臣   都会   皇位   自作聪明   底牌   侄子   标的   叔叔   想法   强大   儿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