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看懂了邬思道准备的东西,才明白雍正帝为啥不再用他?

在雍正王朝中有这么一段剧情,发生在雍正帝即位的当晚,也算是该剧的一个小高潮了。

当晚原本该在皇宫守灵的雍正帝,却出乎意料的赶回了府邸,而且一回府就直奔邬思道的房间而去。果然,邬思道早早准备好了包袱,正打算开溜呢,却没想被雍正帝迎头拦上。一番斗智斗勇之后,雍正帝终于放下了戒心,默许了邬思道的半隐归宿。

于是,第二天一大早,辅佐了老四胤禛整整十五年的邬思道,匆匆赶路,离开了这块是非之地。

那么,问题也就来了,以邬思道的才智,不可能想不到今天这个结局。他冒着会被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风险,一心推老四胤禛登上皇位,究竟图什么呢?

杨角风谈《雍正王朝》系列文章:明知雍正帝即位之时,便是自己的死期,邬思道究竟是图啥?

一、

雍正帝即位当晚,为什么要急匆匆赶回府邸,一定要见到邬思道呢?

不用怀疑,他此行其实没别的目的,就是特意过来跟邬思道告别的。只不过,这个告别一开始想的是天地之别,后来才改变主意,打消了将邬思道送上天的念头。

事实上,邬思道也很清楚雍正帝连夜回来,就是奔着要自己的命来的,只是没想到他会回来的这么快。

当时雍亲王府的人全都出来跪迎雍正帝,而且每个人都是一身白衣,正披麻戴孝为康熙帝哀悼呢,可恰恰少了邬思道。要知道,邬思道可是一个非常讲究规矩的人,当初四福晋都冲年羹尧抱怨过他规矩大:

“就你们汉人规矩大,难道非得我们爷给他下跪不成?”

后来教授弘时和弘历时,背不过文章就不让吃饭,就算是王爷来了都不行,也是其规矩大的一种表现。

在这种国丧档口,他不仅不在现场,连衣着都与众不同。别人都是帽子、鞋子、衣服全都挂白,唯独他,只在腰间系了条白带子,估计还是见雍正帝进来了,急忙系上的。而且,自从他成为世子的老师后,一直穿的绸缎衣服,今晚也换上了布衣。更重要的是,雍正帝进门后坐下的位置,其右手边桌子上还有一个刚打包好的包袱。

邬思道又是换上一身布衣,又是打包包袱,显然不是为了等雍正帝接他入宫,而是想趁着夜色,溜之大吉。

二、

其实,翻遍整套二十四史,没有哪位刚登基的君王会不用自己府邸旧臣的,大都是不仅要用,还要大用特用。

邬思道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就揣摩人心方面,他是行家,雍正帝即位前的种种表现已经注定了自己会是这种结局。后来老十三胤祥前来为邬思道送行的时候,为了感激对方,邬思道就送他一句忠告,让他推掉铁帽子王的封赏:

“常言道,与平常人交往,共享乐易,共患难难;与天子交,共患难易,共享乐难啊。”

见老十三胤祥不信,还一再给雍正帝辩解,说四哥不可能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之人。邬思道见老十三胤祥还这么天真,苦笑一声,对他说:

“明日我的话就能验证啊,府里专一替四爷办秘密差使的人,恐怕就要……”

在剧中,只有邬思道这么一句话,后期府上那些办秘密差事的人也确实没有再出现过。其实,在原著小说《雍正皇帝》中,这一点就说的很清楚。

比如周用诚,也就是真正的坎儿,在雍亲王府主要负责秘密事务,等于是老四胤禛的贴身秘书。在雍正帝即位当晚,跟文觉和尚,也就是剧中雍正帝曾经找过的那个大和尚密约,将府邸干秘密差事的人全部毒杀。当然,他们干完这些事后,自己也没逃脱被雍正帝毒杀的命运。

剧中高福和坎儿合并成一个人了,也正是他的死,让邬思道看清了老四胤禛的真面目。

三、

高福(坎儿)因为李卫跟翠儿的离开,失落万分,跑去伯伦不归酒楼买醉,一不小心着了老八胤禩的道儿。

其实在邬思道看出坎儿的异常之前,他也并没有透露绝密信息,至于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设计从万永当铺取得《百官行述》这事。他说不说,老八胤禩也不会不知道这背后的猫腻,就算知道了,《百官行述》也已被烧,无力回天了。

但是,邬思道找到坎儿之后,知道了这件事,决定瞒着老四胤禛来个将计就计。于是,邬思道暗中让坎儿将太子胤礽跟任伯安的书信,偷偷送到了老八胤禩手中。末了,还一再嘱咐坎儿,这件事谁都不要告诉,包括四爷:

“记住,这件事情,对任何人都不要说起,(四爷)也不要说!”

要知道,邬思道面对坎儿的求救时,是拍着胸脯向其保证,会救他的。还说,犯了错没事,怕的就是一错再错,只要能将功赎罪就能获得原谅。

按理说,这件事只有邬思道和坎儿知道,而且此计相当不错,取得良好的初步战果。可让邬思道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还没来得及跟老四胤禛汇报呢,坎儿就惨死在了自己面前。

这样一来,就有了三个问题,一直困惑着大家:

一是,究竟是谁派高毋庸毒杀的坎儿?

二是,毒杀坎儿的人,怎么知道坎儿做了什么?

三是,毒杀坎儿,为什么不能悄悄的杀,非要将尸体暴露在邬思道面前?

四、

也正是因为想通了这三个问题的答案,才让邬思道拿起高福(坎儿)的戒指,痛苦的说了一句:

“杀高福者,邬思道也!”

为啥这样说?

首先,能在雍亲王府杀人的,只能是四爷,别人还真没有这么大的胆子。这也是高福被毒杀之前,还苦苦挣扎,试图跑出房子,结果见守门的有四个军士后哭着说了一句:

“四爷,四爷他……”

这是他没想通,自己为什么会被四爷灭口,并一直要求见邬思道邬先生救他的原因所在。

当然,第一个问题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后面两个问题。首先,坎儿出卖主子的事,只有邬思道知道,老四胤禛怎么知道的?

如果说老四胤禛安插到老八胤禩身边有卧底,那他应该早在邬思道找坎儿商量对策之前,就该动手了,何必等到现在。

除非,老四胤禛也在安排人监视着邬思道,或者坎儿。若非如此的话,那么第三个细思极恐的问题就很难解释的通。

也只有邬思道处于被老四胤禛监视的状态下,才起到用坎儿的死敲打他的作用。要知道,在这之前,不管多大的事,老四胤禛都会跟邬思道商量着来。而这次,动手杀掉跟邬思道一起从扬州过来的坎儿,还毫不避讳,不是偷偷处理,而是就让他横尸在自己屋里,邬思道起床过来就能看到。

其实就是告诉他,别试图瞒着自己偷偷做事,否则,坎儿的死就是你的下场。这也让邬思道觉得,坎儿之死就是为了警告自己,其死因应该怪罪到自己头上。

五、

当然,老四胤禛用坎儿之死敲打的不止邬思道一人,还有其发小,当时已经放出去做官的李卫!

后来李卫赴京述职,老四胤禛跟他寒暄了一顿后,特意嘱咐其去枫晚亭见邬思道。要知道,枫晚亭那里曾经可不止住了邬思道一个人哦,还有一个便是已经死去的坎儿:

“你们先去看看福晋,过后李卫到枫晚亭,邬先生那等我。”

也正是在这里,邬思道也用坎儿的死,警告李卫,告诉他人死不能复生,不要伤心,要珍惜现在的生活:

“多少人读书十年寒窗求之不得这官帽,狗儿,你要好自为之。”

李卫这么猴精猴精的,当然知道邬思道的意思,明知坎儿的死蹊跷,也只能继续装糊涂,说以后要好好报答主子的恩。

其实,老四胤禛对邬思道的敲打不止坎儿的死,即使到了夺嫡的关键时刻,他都不忘敲打其一番。比如康熙帝病重后,一口气撤掉了很多大臣的职务,这其中就包括了老四胤禛。当然,他就带着一箱子金银财宝,找到邬思道:

“先生有房杜之才,无奈胤禛无李世民之命,委屈你了,这点东西不成敬意,送给你安度后半生吧!”

大家想想看,老四胤禛举谁的例子不好,偏偏举了李世民的例子,啥意思?

很简单啊,如果你真有房杜之才,那就给我谋划武力夺嫡的良策,让我成为李世民!可以说,只要邬思道哪怕萌生一点退意,出门就是刀斧手伺候。

六、

正因如此,邬思道才掏出了自己整理的武将名单,还让老四胤禛去宗人府找老十三胤祥,获取其老部下的支持。

也正是由于经历了这么多事,邬思道才明白,雍正帝就是个“共患难易,共享乐难”,且“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之人。

所以,当雍正帝即位当晚回去,邬思道见到他的第一面便是急忙下跪,称呼“皇上”!

这一点很重要,不管你当初跟他关系多好,就算是职场上的同事,有朝一日他升了,那你也不能再直呼其名,甚至外号。要明白,一个人地位的提升,权力的扩大,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心态,切忌重复之前的交往模式。

当然,作为雍正帝,他总得客套一下,于是急忙扶起邬思道,并说了一句:

“你还是你,我还是我,不要做这生分模样!”

不过,他说归说,客气归客气,你可不要当真。就像领导刚升,跟你说以后还是喊我小杨吧,你要真这么喊了,呵呵……

后面的对话就不一一分析了,总之雍正帝回来是要干秘密事的,自然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可是,他却察觉到问题有点不对劲,因为雍亲王府多了几路人马:

“老十三也是太费事了,有个丰台大营还看不住这个院子吗,用得着把顺天府和善扑营的兵给调来吗?”

他之所以这样问,目的很简单,他要搞清楚府邸的保卫工作究竟是谁在安排。毕竟,他离开家去畅春园之前,可是都由邬思道在指挥啊。

七、

显然,邬思道听出了雍正帝的弦外之音,于是他给了这么一个答复:

“皇上,是我叫十三爷这么办的,五路人马平素不相统属,共同护驾……”

如果是之前,邬思道怎么安排,他都不会有意见。但是,现如今他是皇上了,邬思道再这样安排,其心里就没底了。

是啊,五路人马不相统属,那到底听谁的,自己的安全真像邬思道说的那样,万无一失吗?

但是,雍正帝心里担心,嘴上却不能这样说:

“既然是邬先生安排的,自然是万无一失啊!你的名分,容朕慢慢安排吧!”

这一句话一出,邬思道的心瞬间凉了半截,是啊,现在宫里的情形如此复杂,可皇上竟然没有一丝想跟自己商量的意思。甚至语气中对自己还有一丝责备,你安排的好,安排的妙,不就想讨个功劳嘛,功劳以后会给你的!

话说到这个份上,邬思道心里很明白,自己是断然不能继续待在京城了。不然,非但拿不到什么名分,估计明天的太阳都看不到了。

既然如此,那还不如自己给雍正帝找几个不可用自己的理由,也让他有个台阶下,心里好过些,说不定一时心软,就饶了自己了。

于是邬思道说了自己的三不可用:

一是自己是残疾之人,若是被重用,有伤皇上圣德;二是自己乃戴罪之人,若是任用了自己,有违祖宗礼法;三是自己虽小有才气,却大都以阴谋著称,而皇上要行正大光明之事。

八、

果然,邬思道的这通话说到了雍正帝的心坎了,他也开始对自己这次回来的目的产生了动摇:

“看来,你比我幸运呐!”

邬思道费了十五年的劲,到头来既没有拿到金钱,又没有拿到大权,还得不到重用,怎么反倒幸运了呢?

很简单!

因为老四胤禛现如今已经是雍正帝了,是皇上了,就像邬思道讲的那样,要行正大光明之事。所以,你这个老小子今天走运了,朕不能跟你一样耍阴谋,干见不得人的事,你很幸运,有可能能保住一条小命。

但是,你想怎么安排自己的去处,还得好好给我讲一讲,不然我还是不放心!

就这样,邬思道又趁机提出了半隐方针,既能让皇上随时找到他,又能让他远离朝堂,失去对皇权的威胁。可以说,这一招相当巧妙,恰到好处,邬思道但凡左右摇摆一点,都是红线。不隐是死,全隐也是死,不管是隐于朝,隐于市,还是隐于野!

等到邬思道打完了感情牌,果然让雍正帝很感动,也为他的求生欲动了恻隐之心。

其实,今晚负责杀邬思道的,是十七阿哥胤礼。在原著《雍正皇帝》里,这个胤礼是老四胤禛最后的保障,他提前散尽家财收买了西山锐健营的士兵和将军。一旦康熙帝没有传位给老四胤禛,胤礼就会带着士兵杀进京城,武装夺嫡。

所以,后来的十七阿哥求见,不为别事,就是来干掉邬思道的!

九、

我们可以看到,当张五哥进来禀报,十七阿哥求见时,雍正帝却突然掏出了怀表,看了看,这个举动实在太奇怪了,为什么?

很简单啊,雍正帝是看看时间对不对,难道他知道十七阿哥几点会来求见?

对!

要知道,雍正帝刚进门的时候,就跟邬思道解释过自己为啥回来:

“按理说,孝子守灵,今晚我不该回来,只是乍逢大变,宫里情形不明,回来略住一住,顺便来看看你。”

是啊,孝子守灵,那十七阿哥也是康熙帝的儿子啊,他为什么不用守灵,难道这点规矩都不懂,故意往皇上枪口上撞吗?

所以说,十七阿哥就是来执行“清君侧”命令的,早就跟雍正帝商量好了。可惜,雍正帝进门后跟邬思道聊的太投机,竟然忘记了时间,于是派张五哥提醒一下。

邬思道一听,坏了,这是奔着自己人头来的,当然得阻止啦:

“四爷,哦,皇上,今非昔比,您不宜擅听擅见呐。”

雍正帝其实也慌了,说十七弟是我,哦,是朕的兄弟,可以见吧?

邬思道也顾不上许多了,绕过皇上直接命令张五哥,让他告诉十七阿哥,皇上马上就要回宫:

“如有公事请他转告张廷玉处置;要是关防的事就请十三爷处置;要是私事,你就说天子没有私事!”

就这样,邬思道通过更换的衣服,桌子上打包好的包袱,告诉雍正帝,自己就没打算当官,已经做好了跑路的准备。再加上自己提出的半隐方略,这些准备好的东西,最终让雍正帝放下了杀心,饶了他一条命。

十、

那么,邬思道忙乎了这么十五年,最后还差点被杀掉,他到底是图个啥呢?

别说我们纳闷了,连老十三胤祥也为他抱不平,觉得他就这么走了,有点对不住他。可是,邬思道却不这样认为,还给出了一个自己之所以这样做的答案:

“十三爷这话错了,我是怀着为天下苍生的心愿来辅佐四爷的,如今心愿得偿夫复何憾呐?”

也就是说,邬思道的理想和抱负很伟大,伟大到一心改革的雍正帝在他面前都有点矮小的程度。

他知道大清的弊端,也知道该怎么去济世安民,可自己作为一个戴罪之人,又是个瘸子,想实现如此伟大的抱负,可以想象有多难。

可上天偏给了他这个机会,而且一开始的老四胤禛也没有表现出这么腹黑,对待他相当有礼貌,不耻下问,甚至带着全家给他行跪拜礼。

而且,他们俩第一次对话,老四胤禛就背出了邬思道的曾经写的《士子揭世文》:

“朝廷待彼不为薄矣,二君设心何其谬哉!独不念天听若雷,神目如电……”

这等于告诉他,你邬思道的委屈我四爷明白,你的抱负我也清楚,我是懂你的人,珍惜你的人。你只要跟着我干,我就能帮你实现抱负,实现普度众生的愿望。

再加上老四胤禛把他从大牢里救出来,等于是自己的恩人,就算单纯的为了报恩,邬思道也得辅佐他夺嫡啊。

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对老四胤禛越来越了解,邬思道感觉到了一丝凉意罢了,但并不影响他那颗普度众生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雍正   兔死狗烹   鸟尽弓藏   王朝   目的   坎儿   阿哥   府邸   抱负   皇上   当晚   规矩   东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