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帝临终前,得知下一任皇帝是溥仪,留下了两句话让人潸然泪下

前言

一个帝王,如果没有实权,他还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帝王吗?一个理想主义者,如果生生世世被人利用,难道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理想破灭吗?

一位命途多舛的君主,一生努力却最终一无所成,他的人生是否也就此划上了句号?

一、初登帝位却只是摆设

1861年9月14日,在北京紫禁城内,一个叫爱新觉罗·溥昭的男婴降生了。他就是后来的光绪帝。然而,在他出生的那一刻,命运的齿轮就已经开始暗中转动,步步朝不幸的方向推进。

1873年1月,同治帝英年早逝,没有子嗣。西太后慈禧从妹妹的儿子中选出溥昭继位,是为光绪帝。他当时只有12岁。西太后立刻安排自己的侄女,也就是光绪的表妹承恩公主,嫁给了光绪帝。一纸婚书下来,光绪帝的人生轨迹就此被牢牢掌控在慈禧手中。他只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帝王。

以一个12岁少年来说,光绪帝被迫承担了太多。整个王朝的兴衰存亡,都压在这个孩子的身上。可是真正操纵朝政的,却是西太后慈禧。光绪帝刚刚登基,慈禧就按捺不住要进一步收紧对他的控制。

她将自己的侄女嫁给了光绪,直接控制了这位小皇帝的婚姻大权。一纸婚书下来,光绪帝的人生轨迹就此被牢牢掌控。他失去了作出自己人生决定的权利,整个一生都将在慈禧的摆布下度过。

一个刚刚12岁的孩子,本应该拥有追逐梦想、开心游戏的童年。可光绪帝从小就背负了太多,他的命运不允许他有快乐的童年。取而代之的,是早早承担起君主责任的沉重。

光绪帝即位后,慈禧将他软禁在乾清宫内。每日困于深宫之中,少年光绪帝望着窗外自由飞翔的燕子,心中盈满怅惘与不甘。他渴望那样的自由,却始终无法触及。

二、亲政后力图改革却屡屡受挫

1885年,14岁的光绪帝终于达到可以亲政的年龄。他满怀抱负,想要振兴大清,开启变法维新,于是启用了一批像康有为这样的维新派官员。

然而慈禧和保守派大员并不希望朝政做出改变。他们的利益会受到损害。于是,光绪帝的每一次改革尝试,都被慈禧视为威胁而遭到镇压。

1898年的戊戌政变中,光绪帝被软禁在鸾鹆堂,大权旁落。他望着窗外,眼睁睁看着自己一手提拔重用的康有为等维新派人士被革职或被杀,心如刀绞。

光绪帝14岁正式亲政,朝野上下都对这个年轻的君主寄予厚望。期待他能够顺应时代潮流,使这个积贫积弱的大清王朝焕发出新的活力。

然而慈禧决意把持大权,不允许光绪帝进行任何政治变革或改良。凡是光绪帝认为合理的建议,如增设新式学堂、整顿军纪武备、发展工商业等,都遭到慈禧的一票否决。

光绪帝上台不到3年,就焦虑地感到自己实际上的权力有限。他的地位只是一个摆设,整个政府还是由慈禧说了算。这更坚定了光绪帝推动变法维新的决心。

1898年他在百日维新中全力支持康有为的新政,试图扩大君主立宪的权力,建立责任内阁。但是保守派大员议论纷纷,告密光绪帝谋反。于是慈禧发动政变,软禁了光绪帝,将百日维新一扫而光。这无疑是对理想主义者的沉重打击。

三、甲午战争使命运雪上加霜

1894年,中日之间爆发了甲午战争。大清强军接连在朝鲜战场上失败,不仅丢失台湾,还被迫签订了割地赔款的《马关条约》。

这场失败使得光绪帝清楚看到了大清的颓势。可就是在这危急存亡之秋,慈禧还在抵制他的变法维新。终于,在1898年的百日维新中,光绪帝的改革之梦彻底破灭。他再也看不到希望。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无疑是对光绪帝的沉重打击。大清强横了几百年的江山,竟然会在一个小小的日本国面前败下阵来,这简直不可思议。然而事实就摆在那里。大清不仅在陆地上接连失利,还丢失了台湾。作为空降的统帅的李鸿章,更是与日本人签下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看到这个结果,光绪帝意识到,如果再不变法维新,大清的江山恐怕要岌岌可危了。于是他开始准备起第二次变法。然而就在这个国家危难存亡之时,慈禧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力,还在设法打压光绪帝的改革计划。

这无疑是在谋杀大清王朝,光绪帝对此痛心疾首。最终,光绪帝的第二次变法维新也在保守派的联手打击下宣告失败。改革派要员被杀,光绪帝被囚禁。这无疑是对理想主义者的致命一击。

四、八国联军入侵深刻打击

1901年,八国联军为报复义和团事件而攻入北京。慈禧带着光绪出逃西安避难。这场入侵彻底打击了光绪帝,他的意志消沉,身体每况愈下。更让光绪痛苦不堪的是,他最爱的珍妃在逃亡过程中被慈禧活活扔进了井里。这无疑是对他的致命打击。

被囚禁的光绪帝,通过断断续续的信息了解到了京城的惨状。八国联军入侵后纵火抢掠,焚烧了圆明园、颐和园等宫殿。而让他最心痛的,则是听说自己心爱的珍妃被慈禧杀害的噩耗。珍妃是光绪帝最信任的人,这无疑是对他的重创。

在这个国破家亡的时刻,他本想和珍妃携手渡过难关。没想到邪恶的慈禧夺走了珍妃的生命,还摧毁了他们的爱情。珍妃惨死的消息几乎让光绪帝崩溃。他意志消沉,整日病弱地卧床不起,再也无心问政。这场入侵无疑彻底打垮了他。

五、立储前夕留下两句哀叹

1908年,光绪病重不治。在他还未咽下最后一口气前,慈禧就已经安排好了下一任皇位继承人——溥仪,并未征求光绪的意见。光绪帝得知这个消息时,终于再也忍耐不住,留下两句话:“找个年纪稍长的终归是好的,但这是太后的意思,又有谁敢忤逆?”

这是他对慈禧践踏自己、操纵自己一生的愤懑和无奈。作为一个君主,光绪帝在临终前却失去了选择传位者的权力。这最后的权力也被慈禧夺走,交给了一个未成年的溥仪。

光绪帝深知,以溥仪的年龄和能力,很难驾驭大局。但是慈禧仍然这样安排,想继续通过一个傀儡皇帝控制大清朝政。在生命最后一刻,光绪帝终于忍无可忍,留下了两句响亮的话语。这两句话,既是对慈禧的指责,也是对自己一生的无奈总结。

结语

光绪帝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悲剧英雄。他一生努力改革却都以失败告终,作为一个君主,他生来就没有实权,所有的抱负都被扼杀。这也许就是他人生最大的悲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光绪   甲午战争   百日维新   变法维新   王朝   保守派   朝政   潸然泪下   君主   临终   慈禧   皇帝   权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