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力印钞,国人疯狂存款!背离的背后,存款是普通人最大底气


现在的年轻人,比起花钱更爱存钱了!


据央行报道显示,2022年,在我国人民币存款的新增水平创下历史新高以后,在2023年间,存款又增加了25.74万亿元。


由此可见,在经济下行时代里,存钱已成为了大多数居民的第一选择。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如今不仅中老年人爱存钱,连年轻人们都一同加入其中。


2022年,后浪研究所在对全国2200名年轻人进行了攒钱调查以后,发现有41.7%的90后都有存钱习惯,95后则达到了40.6%。


为了能存更多的钱,年轻人们各出奇招,除了缩减开支、记账、搞副业等常规做法以外,他们热衷于“蹭老消费”,还搞起了“特种兵式”存钱。


有专家针对这种现象,特意站出来发声,宣称:年轻人就不应该拼存款,“年轻人应该拼的是希望”。



但网友纷纷留言:希望就是存款越来越多!


在存钱一事上,年轻人们到底能有多拼?大家又为什么宁愿存钱、也不愿花钱呢?



当一个人想要存钱时,首先会为自己设立目标。


2021年时,在武汉毕业的大学生赵兴业找到了一份月薪8000的工作,为了能存下钱来,他便设立了一个一年攒10万元的目标。


设置目标并不难,难的是进行接下来的第二步,那就是缩减开支。


赵兴业是这样做的,他办了两张卡,一张是工资卡,另一张则是生活卡,前者专门负责储蓄,不绑定微信或支付宝,后者则和微信绑定。


当花费都集中到一个平台时,他便能从月底的数据总结那儿直观地获悉,自己到底把钱花到了哪里。



在进行记账以后,年轻人们会更懂得如何省下不必要的开支。


例如想买奶茶时,就把外卖软件关掉,将20块钱存到卡上;想要买吃的,就买临期食品;想要娱乐,就减少外出社交,改为看书;想要买衣服鞋子,不买贵的品牌货,只挑便宜的……


一开始,存钱对很多人来说是很艰难的事情,但随着数额越来越大,人们也会患上“数字强迫症”——那便是只保留余额整数,而超出整数的部分则可以自由支配。


打个比方,如果余额里剩下10万零30元时,他们就会选择花那30元,而不是更多。


对于有些年轻人来说,存钱是会上瘾的。


来自内蒙的公务员王瑞想要在2022年内存够10万元,每一天晚上,她都会把所有的存款转到同一个账号上,欣赏一下自己所拥有的全部资产,之后再将它转回去。


她自称自己“像坐拥金子的守财奴”,但也正是因为存款越变越越多,她才更加有动力继续存下去。


为了能够实现每个月的存款目标,她特意下载了一个app,根据自己所拥有的金额,计算出每天需要存储的数字。



有好几次她把该存进去的钱花了,于是便导致那几天无钱可存,看着打卡日历出现的空白,王瑞一下子便慌了,之后那段时间都再也不敢乱花钱。


每次看到app提示自己“你已经连续存钱x天,打败了xx%的客户”时,王瑞才会有种安心感和满足感,觉得存钱才是理所应当的。


当然了,有时候存钱上瘾,也会容易让人变得“抠门”。


今年春节,王瑞的妈妈在亲戚群里发了几个200块的红包,王瑞为此和老妈大吵一架,认为妈妈这样做太过于铺张浪费,这个钱都能买个二手包了。


妈妈对此很不理解,道:“你咋变得这么抠门?!”


母女俩虽然最后达成了和解,但决定以后再也不干涉彼此的做法,而妈妈不知道的是,女儿每天都想着要如何攒下更多的钱,甚至会想的失眠到凌晨三点。


作为一个月薪只有三千的公务员,王瑞再节俭,一个月能存下来的金额也极其有限。


为此,王瑞特意找了一份副业来增加收入,而这也成为了年轻人们增加存款的第三个步骤。


在每个周末的早上8点到晚上6点,她都会到幼儿机构教小朋友跳舞,虽然这样做以后,王瑞便没有任何休息时间了,但她的存款余额却因此上涨了不少。


当今时代,像王瑞这样的年轻人不在少数,有的是打工人,有的甚至只是大学生。



他们喜欢聚集在豆瓣的“丧心病狂攒钱小组”,收藏着小红书上一年存款30万的帖子,也把理财畅销书《小狗钱钱》奉为指导教科书。


“存钱就像饮鸩止渴。”王瑞说,“当你存得越多时,你就会想存得更多。”



大家存款虽然变多了,但银行的存款利率却随之下降了。


2023年,自众多国有大行下调存款利率以来,多家中小银行也于8月左右下调了存款挂牌利率,部分乡镇银行的3年期、5年期存款利率已跌至3%以下。


于是在年轻人之中,兴起了一种“特种兵式”的存钱方式,即赶在部分银行还没下调利率之前,先把钱存进去利率较高的银行。


8月12日的那天正好是周六,但豆豆特意起了个大早,坐高铁从连云港到达了杭州,之后再坐地铁来到了江苏银行存钱。


存完钱以后,她又乘坐6点的高铁回到了老家苏州,结束了特种兵式存钱的一天。



豆豆的存款说多不算多,只有15万,但由于这是她人生中的第一笔巨额存款,她必须谨慎对待,并选择最合适的银行。


那时她才发现,原来不同地区和银行的存款利率并不一样,为了能获得更高的利息,豆豆专门对照着本地和省外的银行利率分别算了一笔账。


若以15万本金为计算,苏州的一些银行的三年利率仅有2.9%,也就是13050元,但如果去杭州的江苏银行存钱,利率则有3.3%,利息便能有14850元,比前者足足多了1800元。


她在网上联系到了江苏银行的客户经理以后,对方还许诺会给她报销车票和送礼品,豆豆便一下子心动了,没过多久就买好了前往杭州的高铁票。


成功存钱以后,客户经理给她报销了一百多的高铁票,还送了一张300块的购物卡,尽管这趟存钱旅途奔波了点,但豆豆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不少像豆豆这样的年轻人在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的特种兵式存钱经历后,便引起了大量网友的关注,这波风潮兴起后,还催生了一批利率较高的“网红银行”。


许多人开始到处寻找4.0%利率的“宝藏”银行,或者为了多出的几千块利息,不惜跨市跨省。



除了特种兵式存钱的风潮以外,年轻人们还兴起了“蹭老消费”。


指的是社会为了照顾老年群体提供了一些便利低廉的资源和设施,但年轻人为了省钱,便想方设法地享用了这种消费。


最为常见的,便是老年社区食堂。


来自成都的小叶,是蜀汉街的一家老年社区食堂的常客,那儿的饭菜价格低廉,最低只要4块,并且分量够大,看起来也十分干净。


这家食堂并不拒绝年轻人来消费,而老年人来吃饭则能享受补贴,所以每到饭点,食堂里总是挤满了老人和年轻人。


而这种情况在许多大城市里也变得越来越常见,据说在上海的老年社区饭堂,只要花上10块钱便能吃得不错,所以年轻人也十分热衷于来“蹭老”。



除此之外,有的年轻人则选择住进了月租仅300块的老年公寓,不过在低廉的房租背后,需要他们每个月为社区老人提供15小时的志愿服务作为交换。


还有的年轻人在报兴趣课时,特意选择了老年大学开创的课程。


在广东的一所老年大学里,只需花500块钱就能上16节钢琴课,每节课时长90分钟,远比市面上动辄上千块的课程要实惠得多。


由此可见,年轻人们为了存更多的钱,已然是各显神通,甚至存钱一事,还逐渐演变成了年轻人心中的一项重要学问。


而在今日的社交平台上,谁能存下更多的钱,谁就能成为年轻人心中的“英雄”。



热爱“买买买”的年轻人们之所以开始存钱,往往都需要一个契机。


有的可能是因为想要购买心仪的电脑、手机、或奢侈品,有的则可能是因为想出国深造,还有的则可能是家里遇到变故,急需用钱……


但无可否认的是,许多年轻人都是近几年来才开始存钱的。


赵兴业是在2021年毕业的,刚好碰上最艰难的那段时期,大厂裁员的消息时常从网上传来,许多公司都减少了招聘人手,即便是招人也不会选择赵兴业那样的应届生。


但赵兴业的简历并不算差,毕业于211大学的他也曾在大厂、国企实习过,只是到了找工作的时候,也花了将近半年的时间。


当他好不容易地入职了一家房地产国企以后,月薪又从说好的一万多降到了7000,据说是因为楼市不好,所以奖金绩效全部都砍了50%。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赵兴业打算认真攒钱,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将来。



事实上,根据2021年的相关数据显示,超过70%的本科生毕业起薪只有3000到7000,月入过万的仅占4.3%,而且大多都是计算机、电子信息、建筑等专业。


更残酷的是,即便在毕业五年后,也只有44.6%的本科生能月入过万。


因此很多时候,不一定是年轻人不想消费,不过是实在没钱消费而已。


另外,近几年的低迷的社会经济也对年轻人的就业造成了极大影响,就业难度加大的同时,失业率也在增加。


据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城镇地区的青年失业率高达20.4%,意味着每五位青年里就有一位失业。



正因为失业易、就业难,年轻人不得不改变自己的消费观念,因为一旦背上过多债务,在失去工作时就会变得相当被动。


那么在工作不够稳定的时候,他们只能尽量地减少不必要的花费,同时存储一定的积蓄,才能为各种突发意外创造出缓冲地带。


例如,万一被裁员了、又没法立刻找到下一份工作时,他们还能靠之前存下来的钱付房租和解决吃喝等日常生理需求,积蓄越多,这种安全感也自然越高。


年轻人开始存钱了,不仅能给未来多一重保障,更有利于提高他们对生活的掌控感。


一位叫宋子木的姑娘独自在上海打拼,身为小学老师的她,在31岁时已经存到了50多万。


不结婚不买房的她时常被亲戚和同事催婚,劝她早点和对方一起买房,但因为账户里的那笔存款,宋子木觉得自己有不需依靠任何人的底气,生活节奏可以完全依靠自己的想法来安排。



还有一位叫林慧的姑娘在存钱记账以后,有意削减了饮食方面的支出,渐渐地,她居然从150斤减到了98斤,人变瘦了以后,她也变得更自信和自律了。


当然,对于个人来说,存款似乎必不可少,但若每个年轻人都不愿消费的话,就终将会导致社会生产无法进一步扩大,甚至会收缩。


社会经济若没有活力了,又会进一步地压缩年轻人的就业空间,那么,接下来就可能会有更多人失业或难以就业,最后形成死循环,将所有人困于其中。



据统计,从2020年到2023年,我国市场上的流通货币增加了75万亿,而截止到2023年11月中旬,我国国民存款总额高达227万亿,比上年增加25.74万亿


一边是央行全力印钞,刺激消费,一边是国人疯狂存款,捂紧钱袋子。


这一奇怪现象背后,深藏着不安全感,毕竟家有余粮心不慌,对于普通人来说,存款才是最大的底气。


生活本来就不是一帆风顺,意外总是随时发生,或许有天自己就失业了,或许有天家里出意外了急需用钱,但只要有着一笔存款,总能解决自己的燃眉之急,让自己和家人安心。



至于如何能让年轻人愿意花钱,让消费经济重新充满活力,也是相关部门需要认真考虑和规划的事。


希望有朝一日,年轻人在想存钱的时候,可以自发地存钱,但在想花钱的时候,也可以花得痛痛快快,没有那么多的后顾之忧。


今年春节,你又存款了吗?


-END-



资料来源:

1.每日人物 《为什么年轻人存钱上瘾?》

2.时代周报 《“特种兵式”存钱,年轻人的新风潮》

3.风声opinion 《为什么年轻人变得“抠门”了?》

4.虎嗅app 《手头紧的年轻人,正在蹭老消费》


作者:莫葱葱

编辑:柳叶叨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存款   豆豆   特种兵   底气   兴业   中国   利率   普通人   国人   老年   年轻人   疯狂   年轻   银行   更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