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重臣曾国藩,凭才华走向成功之路,一生的功业远超其始祖

«——【·前言·】——»

曾国藩正是在祖父的期盼下走上读书之路的,他承载了曾家科举求官光大门楣的梦想,他最终实现了这个梦想,但他这条路走得相当艰难,因为他的天资并不十分聪颖。

曾国藩是家中长子,他的四个弟弟分别是曾国潢、曾国华、曾国荃和曾国葆,另外他的姐妹分别是曾国兰、曾国蕙和曾国芝。

曾国藩的弟弟们都是在他的指导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大多为追随其兄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最终实现了他们的人生价值。

曾国藩自称是曾子的第六十八世孙,对于此说的准确性笔者不敢肯定,但是曾国藩未曾辱没曾子这位曾氏先人,他一生的功业是远超其始祖的。

他的学识、品格和地位也是足以光宗耀祖的。曾子作为曾氏先贤存在,给曾国藩潜心读书提供了精神动力,而潜心读书使他走上了一条成功入仕之路。

假如曾国藩不是通过科举走上清廷的官场,那么就算他后来参与湘军的组建,也不会拥有那么高的起点。曾国藩的成功之路,就是从他科举求官开始的,为此他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一、曾国藩的求学之路

为了把曾国藩早日培养成才,在他四岁那年,即1815年,清嘉庆二十年,其父曾麟书就开始对他进行文字启蒙了。

曾麟书虽然当时连个秀才功名还没考取,但他已经具备了比较扎实的国学功底,用来引导儿子读书识字已经足够了。

凡是了解传统教育的朋友都应该知道,旧学启蒙教育是与我们今天教授小学生不同的,它一般不是从识字读音开始的,而是让孩子先行背诵一些经典文辞。

正如笔者前文所说,曾国藩从小并未表现出过人的读书天赋,他背诵文书的效率不高,总要靠反复吟诵来加强记忆。

1816年,曾国藩时年五岁,经过一年的启蒙教育,他已经能够背诵一些基本的经典篇目,也识得了些许简单的汉字。

为了让曾国藩正式走上读书的道路,其父曾麟书便把他带入了家庭私塾利见斋,让他正式成为一名学童。

虽然教导曾国藩读书的先生仍是其父曾麟书,但是进入了私塾就要接受严格的管制,因为在这家私塾里读书的有一群孩子,如果没有严格的规矩那是无法保证教学质量的。

曾国藩是教书先生的儿子,这意味着他经受的管制会更加严格,这种管制对于一个五六岁的儿童来说是苛刻的,但是他很快就适应了教学环境,他总用刻苦攻读来进行自我管理。

曾国藩爱上读书绝不是天性使然,而是一种强化训练的产物,因为从根本上讲私塾教育方式是不科学的。

曾国藩热爱读书的动力,最初主要是家人的期待和引导,也主要是为了早日成就科举求官之梦,也成了他安身立命和修身养性的根本,以至发展到“不可一日不读书”的境地。

如果单纯抱着功利目的去读书,那么整日读书肯定是一份很苦的差事,可是如果把读书变成了一种嗜好,那么读书之人就会以苦为乐了。

经过十年的刻苦攻读,曾国藩总算在学问上有了明显的进步,1826年,即清道光六年春,时年十五岁的他参加了长沙府童子试,并在初试中取得了全府第七名的好成绩。

童子试又称童试,是清代科举考试的第一关,分为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排在乡试、会试和殿试之前。

凡是在童子试中通过了院试一关的,才能被授予秀才功名,曾国藩虽然在前两关开局顺利,但是这次最终没能通过院试,也就没能取得秀才功名。

这次考试对于曾国藩来说,既是一次激励又是一场打击,使他认识到了自身学问上的不足,所以更加勤奋地投入到了读书求学中去。

结束了长沙之行的曾国藩回到湘乡,继续攻读四书五经和八股文,为日后再次参加科举做准备。

在此期间,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的老友欧阳凝祉,非常欣赏少年曾国藩的治学精神和诗文水平,便主动提出要把其女欧阳氏许配给他,从而曾国藩有了未婚妻。

1833年,即清道光十三年,时年二十二岁的他,再次赶赴省城长沙,参加了决定自己科举命运的童子试,最终顺利通过了院试,获取了秀才功名。

这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因为在此之前,湘乡曾氏及其乡党读书人中,除了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之外,还没有人取得任何一项科举功名。

而曾麟书已经步入中年,要想通过科举求官的方式光耀门庭那是不太现实了,曾氏一门的希望就落在曾国藩的肩上了。

取得了初步成功的曾国藩,回到家乡之后,不但受到了家族及乡邻们的赞誉,而且迎来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场婚姻,他与欧阳氏正式成婚了,这对于青年曾国藩来说真可谓双喜临门。

成家之后的曾国藩,继续进军科举之路,因为只有参加了乡试、会试和殿试之后,才能进入正途出身的文官行列。

二、曾国藩科举求官

1834年春,曾国藩进入了久负盛名的岳麓书院,进一步深造课业,为参加乡试考取举人做准备。

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历经宋元明清四代,号称“千年学府”,藏书丰富,学术高深,曾国藩进入该书院后如鱼得水,迅速吸收国学知识精华。

后来,曾国藩领衔镇压太平天国,与太平军烧毁岳麓书院有着很大关系,因为这家书院承载了中国古代文化传统和读书人的求学梦。

1834年,即清道光十四年秋,时年二十三岁的曾国藩,参加了在长沙举行的湖南乡试。曾国藩发挥出了较佳知识水平,从容地完成了全部答卷,最终以第三十六名的成绩成功中举。

这在当时是轰动湘乡乃至湖南的一件大事,我们要知道,有许多读书人奋斗了一辈子都拿不到举人的功名,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年过四十才考取了秀才的功名。

曾国藩取得了举人功名,也就赢得了候补为官的资格,但他有着更高的追求,打算赶赴京师参加会试,获取更大的功名利禄。

在曾国藩进京赶考之前,他南下衡阳拜望了恩师汪觉庵,师生二人相见甚欢,汪觉庵再也不敢轻视这个笨学生了。

曾国藩途经水旱两路,行程共计三千多里,历时一个多月才抵达北京。曾国藩抵达北京后,按照当时的科举惯例,住进了相当于本省驻京办事处之一的长沙会馆。

在明清两代,各地驻京会馆有五百多所,主要是各省籍士绅联络乡谊的地方,而参加科举的本省士子往往会寓居于此。

曾国藩入住长沙会馆,对他而言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节省一笔费用,因为会馆对本省籍士子收费低廉。二是可以借机加入湖南籍士绅圈,为将来在科场和官场取得进步打下基础。

1835年,时年二十四岁的曾国藩正式走入了会试的考场。曾国藩本以为自己可以在会试中脱颖而出,没想到结果却是名落孙山,这是他在赴京赶考之后所遭受的第一场重大打击。

曾国藩并未被这个挫折击垮,他在经历了短暂的低落之后,继续收拾起原来的书本,重新埋头于这些经典中去。

本来,科考失败的士子要返回家乡的,因为在正常情况下,会试每三年才举办一次,而以当时曾国藩所携带的盘缠,他是支撑不了在京三年的费用的。

然而,曾国藩坚定地留在了京城,继续住在长沙会馆读书。何以如此呢?原来,来年是皇太后的六十大寿,按照惯例会加试一场恩科,这就给了曾国藩新的希望。

清道光十六年,曾国藩再次走进了会试的考场。不知是因为曾国藩习艺不精,还是由于他时运不济,反正在发榜当日,他发现自己再次名落孙山。

这次惨败对于曾国藩打击不小,他已经丧失了继续居留京师的资本和勇气,只得沮丧地返回老家。曾国藩没有按原路返回,而是专程沿京杭运河南下,一路游览了沿途景致。

曾国藩此行,增长了地理和风俗方面的见识,为他后来进攻南京和经营两江做了一些铺垫。

曾国藩自京城返乡,看上去十分潇洒,其实却窘迫万分,因为他是科举失败之后才被迫返乡的,而且此时他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1838年初,时年二十七岁的曾国藩经过充分准备,再次从家乡赶赴京城,重新入住长沙会馆,为参加本届会试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这是曾国藩第三次参加会试,他多年的努力总算得到了回报,参加完礼部在贡院举办的三场考试,最终他的姓名出现在杏榜上。

曾国藩作为第三甲成员,被赐同进士出身,也就意味着他没有取得进入翰林院的资格。自唐代开始,翰林院就是学术色彩浓厚的官署,后来更是成为历代高官的培训基地。

因此进入翰林院便成了所有读书人的梦想,曾国藩当然也不会例外。曾国藩后来还是有幸进入了翰林院,这得益于他抓住了最后一个机会,那就是殿试之后的朝考。

本届朝考由道光帝的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主持,他比较欣赏曾国藩的诗文,此时他正要笼络党羽,而曾国藩的淳朴风格更是进入了他的法眼。

于是,曾国藩在同乡御史劳崇光的指点下,提前怀揣着自己的诗文,跑到穆彰阿的府邸,拜会了这位当朝第一重臣。

曾国藩对穆彰阿毕恭毕敬,穆彰阿则对曾国藩关怀备至,曾国藩便趁机叩头认下了这门恩师。

穆彰阿是道光帝的心腹大佬,因此他的推荐是很受皇上重视的,道光帝决定亲自考核曾国藩。

道光帝给曾国藩的出题方式很特别,他命太监把曾国藩引入中和殿停留了一个时辰,而自己又不肯出面相见。

曾国藩在紧张中度过了这一个时辰,而后只得满怀失望和疑惑退出了皇宫;为了解开这个谜团,他连夜拜会了恩师穆彰阿。

穆彰阿听曾国藩讲完经过,就马上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他便命人赶紧携带四百两银子,去入宫收买执事太监,把曾国藩待过的那间宫殿内壁上的文字誊抄下来。

穆彰阿肯为曾国藩这个三甲进士出血,足以证明当时曾国藩就获得了他的器重,而他也将成就曾国藩的功名利禄。

原来,那间宫殿内壁上的文字是一篇《朱子家训》,是道光帝平生比较看重的思想理论。

三、总结

在穆彰阿的嘱托下,曾国藩深夜背熟了这篇文字,并详细探究了其中的精义。于是,在次日道光帝再次召见曾国藩时,他向曾国藩问及了《朱子家训》的有关内容。

曾国藩则对答如流,因而颇受道光帝喜爱。在接下来的正式朝考中,穆彰阿把曾国藩排在了第三名,道光帝则亲笔把曾国藩改为第二名,并破格授予他翰林院庶吉士的官职。

翰林院庶吉士也称庶常,虽然只是从七品的小官,但它是明清两代进士所能获取的最高起点,意味着该进士有了飞黄腾达的机会。

庶吉士供职于翰林院庶常馆,主要负责文字一类的工作,同时培养处理政务的能力。

曾国藩当上了翰林院庶吉士,也就正式进入了晚清的官场,成了一名年轻的京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3

标签:士子   翰林院   湘乡   乡试   会试   功业   重臣   晚清   科举   始祖   长沙   成功之路   功名   会馆   书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