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包拯也不敢动的柴文意,背景有多强?放眼整个皇室没人敢惹

文/万物知识局

谈及包拯,大家对其最大的印象便是“铁面无私的包公”,而包拯在日常的判案工作中也的确做到了公正判案,无论面对多大的权贵,只要犯了大宋法律,包拯定会重拳出击,无数的罪犯面对包拯都只能束手无策。

包拯清廉公正、为百姓考虑的官人形象不仅给百姓带了莫大的帮助,给大家带来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了当今许多法律人学习的对象,不为权贵而折腰,为了法律和正义而发声。

但殊不知,如此铁面无私、判案如麻、毫不心慈手软的包公,在面对罪犯时也有头痛且束手无策的一面,究竟是谁让包公都对其避让三分呢?他又有着怎样的背景呢?

包拯与柴文意的纠葛

众所周知,包拯的能力之强,不仅百姓十分爱戴他,皇帝也在断案方面给予了他十分大的权利,赐给包拯三个三头铡。

这三个三头铡分别用来对付王公贵族、贪官污吏和市井恶霸,也就意味着包拯对于整个大宋都有着断案的权利,无论何方神圣都逃不出他的管理。

柴文意偏偏是这样一个意外,柴文意作为一个纨绔子弟,凭借着自家的权利,可谓是无恶不作,谁也不放在眼里。

本来纨绔子弟柴文意和包拯俩人井水不犯河水,直到柴文意犯了一件恶劣事件,进入了包拯的视野。

在当时朝代中立功显赫且满门忠烈的杨家将,在柴文意的捣乱下,整个家庭家破人亡,最终弄了个满门抄斩的结局。

柴文意向来喜欢调戏漂亮女子,一天在京城中晃荡时,柴文意看中了一个漂亮的民女,正准备出手明抢时,遇见了心怀正义的杨家宝出手相救。

柴文意贪图美色的心思没有得逞,自然在心里埋怨上了多管闲事的杨家宝。

此后,柴文意有意无意找杨家宝麻烦,杨家宝并未和他计较,但他仍然心不死,想要斩除杨家宝。

殊不知自家的妹妹柴文婷对杨家宝芳心暗许,在柴文婷的通风报信的保护下,柴文意多次设计都无法得逞。

甚至在柴文意对其设下死计时,柴文婷毅然决然为了保护心上人,甘愿赴死,失去妹妹的柴文意不仅没有收手,反而将妹妹的死怪罪在杨家宝头上,污蔑杨家宝杀了自家妹妹。

迫于柴文意家庭的权势,在杨家宝平反之时,他早已打通了所有权贵,让其无处伸冤。

这时候,包拯接手了此案,在调查清楚后立马将杨家宝放了出来,柴文意这时可忍不了,暗暗许下要让杨家付出代价的誓言。

于是他直接将戍守边关的杨家声和杨老夫人残忍杀害,杨忠的舌头也被他割了,可谓是张嘴发声喊冤的机会都不给杨家。

皇帝也在柴家的游说下,内心发生了偏倚,默认柴文意所说的情况属实,直接下令将杨家满门抄斩

包拯也没想到将杨家宝放出来后,本以为是在平反冤屈,事情的最后竟然发展成了如此多条的人命。

包拯怒不可遏,决定势必将杨家洗清冤屈,而柴文意在家庭权势的帮助下,可谓是手握免死金牌,倘若包拯执意处罚他,那便是冲撞皇帝的命令。

身边的人也一直在劝说包拯,即便柴文意被处罚了,但皇家颜面尽失,皇帝也肯定不会轻饶包拯。

包拯面对这样的免死金牌,虽然内心愤怒,但也陷入了束手无策的境地。

柴文意究竟什么来头?

柴文意作为当时宋朝的小王爷,以他强悍的家庭背景来说,不仅包拯和朝廷官员对他“犯怵”,即便是皇帝和皇室贵族也要对他礼让三分,那么,这纨绔小王爷究竟什么来头呢?

柴文意自身虽然看起来只是朝廷中一个没有权势的小王爷,但架不住他的家庭背景强大,这一段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大宋的建国历史。

随着唐朝逐渐陨落,国家再次陷入一阵无人统治的混乱状态,这时许多政权也随之涌现而出,正在其中的有一名少年柴荣,不仅精通兵法,史书等也读了不少。

成年后,柴荣带着自己的一身本领,帮助自己的姑父郭威建立了后周,柴荣也就因此成为了皇子。

在郭威的在位期间,他处理政事十分优秀是一位优秀的皇帝,但迫于身体原因,郭威并未担任多久的皇帝便因病去世了。

皇位也就自然归柴荣所有,在柴荣在位期间,可谓是传承了郭威的优秀品质,带领军队平定叛乱,带领百姓过上富裕且安定的生活,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

最终,柴荣的归宿也与姑父郭威出奇相似,仅仅在位六年便去世了。

去世后的柴荣,家中仅留下一对孤儿寡母,其儿子仅七岁,并未有治理国家的能力,而这时被柴荣在世时提升的官员赵匡胤趁机谋反,直接黄袍加身,随之建立了宋朝。

赵匡胤也自知如此得来的政权并不光明磊落,为了更好地让百姓对自己心服口服,同时也报答柴荣对自己的提拔伯乐之情。

在赵匡胤上位后,将柴荣儿子降至郑王的同时,赐给了他们一家“丹书铁券”

丹书铁券守护着柴家一代又一代,直到柴文意这一代,包拯自然也就无法有任何处理方法。

但上天自有天意,在包拯对他毫无办法之际,兴许是上天开了眼,对于柴文意的作恶多端产生了不满,于是采取了“天收”的办法。

包拯断案那天,柴文意看着所谓的“铁面无私”也拿自己毫无办法,便大摇大摆离开了。

可就在走出门的那一瞬间,天有不测风云,天地间狂风骤雨突起,一道闪电快速且精准的劈中了柴文意,之前还得意洋洋的柴文意瞬间倒地,当场死亡。

包拯对这般天降奇异之象感到十分惊奇,正为此时发愁无法惩罚柴文意给枉死的杨家报仇之时,好一道闪电直接处置了他。

而宋朝的百姓们得知此消息后也是喜笑颜开,这一纨绔恶霸终于不能再作恶了。

正所谓老天有眼,这一切也似乎是在告诫着人们,做人做事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一味陷害诬陷他人,坏事做尽只会让老天都看不下去。

为官清廉的包拯

虽然包拯在对于柴文意一事短暂性的束手无策,但在其余时候,包拯不仅对于犯人有罪必罚,对于朝廷的活动和政策也十分的清廉,甚至有些格格不入。

在朝廷上,许多官员为了谋求一时的经济利益,经常干一些昧良心的事情,贪污腐败十分盛行,但包拯则是义正言辞拒绝参加任何形式的贪污活动。

在端州知府就任时,对于砚台申请一事,包拯便展现出了他的廉洁为事。

当时端州的优质砚台十分有名,因此历来的知府在申请砚台数量时,普遍都会多报数量,私下将多余的砚台来送人打点关系,交换资源。

由于历来的知府都有这样的行为,也就自然而然成为了职场的潜规则,没有人会想着去举报他人,而包拯偏偏不这样干。

他严格按照规定的数目来申请砚台数量,对那些所谓的权贵丝毫不谄媚也不贿赂,只是一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除此之外,包拯不仅以身作则拒绝官场腐败,他还针对此现象特地做出了改革反腐的反击活动,无疑对那些朝廷腐败分子造成了一定冲击。

亲眼目睹了砚台数量造假现象的包拯,回到朝廷后,思来想去认为这一行为长此以往会给朝廷的经济带来巨大负担,官场的氛围也变得乌烟瘴气,大家不干实事,都一心搞腐败去了。

于是,包拯直接上书当朝皇帝宋仁宗,请求免去部分权贵一些不必要的恩赐,以节约资金用作国家大事。

奏折一上朝廷便引起了大部分权贵的不满,面对包拯打扰他们的利益,他们当然也不会作罢,而是纷纷站出来反对。

即便包拯面对如此多的权贵,自己孤立无援,但他也丝毫不退缩,只是条理清晰的给皇帝阐述清楚这一改革给朝廷带来的效益,坚持要让朝廷进行改革

包拯这一要求虽然皇帝并未直接给予答复,但他也能从中明白皇帝也是想整治朝廷,只是为了保持内部的和谐,不能直接给予支持的态度。

包拯紧接着开始身体力行的走访百姓,了解底层人民的真实想法,对于那些贪官污吏,则进行大规模的审查。

无论官大官小,皇亲国戚也好,将军子女也罢,只要触犯了法律,一个也不放过的按照条令来处罚。

包拯一系列的行为,使得官吏闻风丧胆,有“贼心”也得掂量掂量能否承担得起包拯的处罚,而百姓则是对其爱戴有佳,为百姓做实事、从大家利益出发的人自然会得到大家的支持。

柴文意的行为让我们看到了纨绔子弟的模样,凭借自身权利为所欲为、压榨百姓的人必然会被大家所唾弃。

而包拯清正廉洁的形象,穿越了几千年的时间,仍然被当做榜样被人们所歌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2

标签:砚台   满门   铁面无私   知府   纨绔子弟   权贵   束手无策   皇室   朝廷   皇帝   背景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