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看儿子闲得慌,给他随便买了个官当,没想到成就一代名臣

“这官多少钱?”一个地主问吏部的官吏。


“二十万两白银。”官吏答道。


“是不是太贵了点?能不能便宜点?你看十五万两行吗?”地主问道。


“开什么玩笑?这里可是吏部,不是菜市场,岂容你讨价还价?再说了,这兵部员外郎可不是小官,要不是西北遭灾,皇上急着筹措银两赈灾,这官你有再多的钱也买不来的。”官吏没好气地说道。

地主还是不放心地问道:“这官真的很大?”


“大,绝对大,兵部可是六部之一,多少人削尖了脑袋想要挤进去都没机会。话说你到底买不买呀?”官吏开始不耐烦了。


地主一咬牙答道:“买,我买了。”


这笔银子几乎是他大半积蓄了,不过为了儿子的前程,这地主也是豁出去了。这地主的儿子名叫李卫,而那所谓的兵部员外郎只是朝中的闲散小官罢了,那官吏是在忽悠地主。


望子成龙

李卫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他们家十分富裕,整个县城周围的大半田地都是他们家的。此外,县城里的商铺也有三分之一是他们家的。


不过在古代,再多的钱也没用,“士农工商”的思想深入人心,李卫的父亲可不希望儿子继承家业,他做梦都想儿子能考上状元,光宗耀祖。


要知道,他们老李家最多就出过一个秀才,别说状元,举人都没出过。为此,李卫的父亲为他找来当地最好的教书先生教他读书识字。


可惜李卫不是读书的料,他觉得自己家里有那么多钱,干嘛要读书?而且那位教书先生整天只会“之乎者也”的,学那玩意有何用?


因此他经常跑出去和一帮纨绔子弟们一起饮酒作乐。不过李卫也是个妙人,他因为读书少,对于身份、门第这些东西根本不在意,上至达官贵人、下至乞丐小厮,他都能和对方聊得来。


加上李卫仗义疏财,结交了不少三教九流的朋友,很多事情的门道,他比自己父亲还清楚。


说白了,李卫其实是个人才,只不过不是传统的读书人才罢了。

可惜李卫的父亲不这么觉得,他只觉得儿子一副纨绔子弟的做派,他没少为这事训斥李卫,但是都被李卫当成耳边风了,他依然我行我素。


眼看儿子科举无望,李卫的父亲很绝望。就在此时,传来康熙皇帝下旨允许捐官的消息,说是为了筹集赈灾的银两。


李卫的父亲总算看到了一线曙光,于是带着家当就跑去吏部了,这才有了开头的一幕。


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儿子的前程,李家积累了几代的银子都被花出去了。换来的只是一个兵部员外郎的小官而已。


一鸣惊人

事实证明,是金子迟早会发光的,李卫实在是太适合官场了。


李卫这人脑子灵活,不仅人缘好,办事能力也很强。很多时候,领导一句话,一个眼神,他就能心领神会,隔天就告诉你,事情办妥了。


要知道,朝廷的办事效率是很低的,往往一件事花个十天半个月是很正常的。就这样,还经常出纰漏,要返工。

要换成别人,如此鹤立鸡群,早就被人排挤出去了。但是李卫不一样,他很会处理人际关系,加上有仗义疏财,兵部上上下下都对她有口皆碑。


不知怎么的,他的名气都传到户部那边去了。李卫在兵部待了两年,就被户部要过去了。


这下李卫更是如鱼得水,户部主要的任务就是算账。李卫自己家里就有不少店铺,算账可是作为东家的基本功。他算账的本事,可比那群科举出来的书呆子强多了。


甚至,李卫还引起了康熙皇帝的注意。原本捐官这事只是权宜之计,康熙并没有指望这群捐官的人能有什么作为,所以一开始就是把他们当打杂的。


但是李卫太优秀了,兵部户部为了抢他还发生过争执。康熙皇帝一问之下,发现李卫真是个人才。


不过康熙皇帝当时正为“九子夺嫡”发愁,没心思重用他,只是偶然和几个儿子闲聊的时候提起过李卫这人。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一旁的雍正记下了李卫这人。等雍正继位后,自然要提拔一批新人来替换那些老臣,他便找来了李卫。


雍正问李卫:“想升官吗?”


李卫答道:“回陛下,自然想了。不过我爹教过我,无功不受禄,臣寸功未立,没这个资格。”

雍正笑了:“资格这事,我说你有你就有,没有也有。过几天去云南一趟,那边盐政出了些问题,这事交给你处理最合适。”


“谢主隆恩。”


在古代,盐业因为利润可观,一直掌握在朝廷手中。但是很多人眼红,于是偷偷做私盐生意,这明显损害了朝廷的利益。


但是这些私盐贩子背后都有大小势力,这些势力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以至于这云南盐驿道换了数任,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但是李卫到了地方,先花了两个月时间,把云南里里外外的势力,还有官盐、私盐的情况全都摸透彻了。


然后他再使用雷霆手段,恩威并施,把那群人给收拾得服服帖帖,漂亮地完成了雍正交代的任务。


李卫也因为此事一鸣惊人,正式得到雍正的重用。


一代名臣

有皇帝做靠山,李卫的仕途自然顺畅了许多。离开云南后,他先后担任布政使、浙江巡抚、浙江总督。


短短数年,便由一个闲散小官成为牧守一方的封疆大吏。这样的升迁速度在整个清朝都是极其罕见的。

一方面是因为雍正的器重,另一方面还是因为李卫本身能力很强。毕竟李卫这人做事不循规蹈矩,而且对三教九流的事情很熟悉,所以他往往能另辟蹊径解决问题。换成其他人,根本没法做到他那样。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李卫还很体恤百姓。他知道百姓生活不易,因此将所有苛捐杂税都免去,有些地方收成不好,他还上奏减免税赋。


此外,他还花费大量精力修筑海堤,让百姓免受水灾。


因此,当他任满离开的时候,百姓都跑来为他送行。


1729年,雍正加封李卫为兵部尚书,太子少傅,他的声望达到了顶点。


几年后,雍正去世,乾隆皇帝继位。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但是乾隆依然重用李卫。因为李卫不仅能力强,而且是个孤臣。


这也是李卫的聪明之处,在自己地位不高的时候八面玲珑,和所有人都搞好关系。但是当身居高位后,再处处与人为善,那就犯了皇帝的忌讳。

因此他隔三岔五就会弹劾自己的同僚,鄂尔泰、讷亲、孙嘉淦等朝廷重臣都受到过他的弹劾,双方关系之恶劣,尽人皆知。


就这样,李卫在乾隆朝依然能混得风生水起。要知道,乾隆皇帝可是个喜怒无常的人,乾隆朝的大臣能够善终的少之又少,李卫便是其中之一。


公元1738年,李卫身患恶疾,乾隆皇帝多次派御医为其诊治,可惜无力回天,李卫去世。乾隆皇帝下旨按照总督的规格予以祭葬,并为李卫上谥号“敏达”。


李卫的父亲怎么也想不到,当初他只是想给儿子找份好工作,却意外造就了一代名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地主   雍正   乾隆   儿子   户部   兵部   官吏   云南   皇帝   没想到   随便   成就   父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