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陈氏兄弟其人其事(34)整肃民风 发展经济

陈果夫主政江苏后,在整肃吏治的同时,所采取的第二大举动,便是整治民风。

他认为社会风气反映一个省的精神面貌,而精神面貌又是一个省经济是否发达的表现。因此,他十分重视民风民俗的转变。

首先,大力提倡科学、讲究卫生。陈果夫对自己家乡湖州落后、愚昧、迷信的社会风气深有体会,他认为,要转变这种风气,就要提倡科学。

他在江苏主政期间,写了很多文章,向人们宣传科学,对人们所敬畏、恐惧、迷信的字纸、梦魇、狐仙、谶语、仙方、符咒、相术、风水等一一进行科学的阐述,要人们不要相信迷信,并通过各级政府广为宣传。

同时,为开化风气,增加人们的科学文化知识,提倡各地大办学校,鼓励人们进校学习,他要求地方除有正常的小学、中学外,还要开办社会教育训练班、女子生活学校、男子生活学校等,努力提高人们的文化程度,不去相信那些荒诞迷信的东西。

陈果夫还认为,落后民风中对人们危害最大的是不讲究卫生。他到任的第二年,便成立了江苏医政学院,他说,他办医政学院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转变人们不讲卫生的习惯。

1930年代,江苏医政学院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陈果夫还亲自担任医政学院的院长,亲自办理学院的一些事务。该院设有医科、卫生行政科、卫生教育科等科系,除招收高中毕业生进行正规培养外,还经常临时性招收初中、高小毕业的青年进行为期6个月的短期训练,使他们成为普及医学知识的宣传员和各乡村、小城镇的简易医生。

为了形成医疗网络,陈果夫指示各县建立了县立医院,乡镇建立医疗诊所,为地方病人服务。他还亲自编写了《饮水卫生》一类的图画,以配合各地所进行的通俗化卫生宣传。

其次,是开展禁烟禁毒的活动。烟毒危害中国近百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也曾沽名钓誉地搞过所谓禁烟活动,而实际上,是屡禁不绝,越禁越盛。特别是江苏,因紧邻上海,其吸烟吸毒者比其他省更为严重,虽在皇城脚下,南京政府也无可奈何。

陈果夫到江苏后,决心在禁烟方面打开新的局面,以表明他在施政方面超过他的前任。

他说:“我在江苏禁烟,自始即下了一个决心,即是不戒则已,戒必不顾一切,务期贯彻到底。禁烟如同打仗,有了决心,自然可以打胜仗,至于打得吸烟的人呼痛叫惨,喘息不安,这是不应有所顾忌的。”

刚开始,他并不是像其他省一样,立即公布禁烟方针,而是先派员到各地调查禁烟与吸毒的基本状况,然后根据所了解的情况,与省府委员进行认真的研究。

江苏禁烟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在此基础上,陈果夫提出3条禁烟的原则,即禁烟不以筹款为目的;禁烟以控制烟民为根本;禁烟必须有其他各部门的配合。

然后,他将此事交给民政厅,命令省民政厅制定切实有效的禁烟法规与办法。

接着,省民政厅立即组织专门人员商讨研究,他们根据陈果夫所提的3条禁烟原则,根据历年禁烟屡禁不止的情况和本省的实际,在很短时间内制定了《禁烟大纲》,认为禁烟既是长期的任务,也要有短期的禁期,规定4年绝禁期,4年以后仍须进行宣传、教育,随时出现吸毒现象,随时打击。

1934年4月,陈果夫主持的省府会议通过了民政厅所制定的《禁烟大纲》,正式向全省公布执行。

同时,为了加强对禁烟的领导,陈果夫指示成立了省禁烟委员会,各县也相应成立了县禁烟委员会,具体负责各地的禁烟行动,并在省城和各县城建立收容烟民的戒烟所,作为常设的禁烟机构。

禁烟开始后,各地禁烟委员会根据陈果夫的命令,以雷厉风行的速度,将一些烟馆和变相的烟馆封闭,找到吸烟的烟民,不使一个漏网。

然后,将他们送进戒烟所进行教育,医治他们的胃病,教他们练习太极拳,使他们尽快戒烟。

真正断戒后,贷以小本资金,让他们从事生产和经营,以自食其力。

禁烟期间,在社会上造成禁烟声势,小学生唱禁烟歌,中学生搞禁烟讲演比赛等,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禁烟确实收到一定效果。

据陈果夫自己说,戒绝烟民已达总数的3/4,尽管这有些夸大,但应该承认,确实有一些烟民戒了烟,走上了正道。

与此同时,陈果夫还开展了禁赌禁娼的活动。对禁赌,陈果夫搞了一阵子,但成效不大,以后也就不了了之。对禁娼,陈果夫更显得无能为力,他甚至认为,对娼妓,无法使之不存在,与其禁止,不如放开。

因此,他实行了所谓有管制性地放开的办法,实际上,使这一丑恶现象置于合法的地位。

其三,引导、改善旧风俗向好的方面发展,提倡新风新俗。

对地方上旧有的风俗,陈果夫善于加以引导,如江苏有比赛水龙的习俗,陈果夫便规定每年5月20日、10月20日进行水龙比赛,以此宣传防火、救火知识,训练救火人员。对各地的庙会,以前政府是禁止的,可是,陈果夫却认为:

“庙会为民间风俗之一,且隐然为平民生活之重心;百戏杂陈,负贩云集,则又为民间娱乐及临时贸易之集会,可以收教化之助,庶一举而两得。”

因此,他大力提倡,从而使江苏各地庙会兴盛起来。

为了提倡新的风俗,陈果夫指示有关人士,编成了改良风俗的日历,根据时序的需要,并加以新的内容。

比如,1、2月与8、9月,为鼓励青年入学与立志月;3月为植树造林月;4月进行改良蚕丝研究月;5月为发扬民族意识月;6月为拒毒运动月;7月为合作运动月;5、6、7三个月为注重体育、卫生月;8月为艺术运动月;11月为造路运动月;12月为公共建设运动月等。

陈果夫命人将这些日历发到全省各地,广为宣传。他说:“如各地人民月月行之,年年习之,三年而后,因风俗习惯之转移,其有助于心理及物质建设,必有可观者矣。”

陈果夫在主掌苏政期间,对改革旧的民风民俗方面作了一些努力,也多少有些成效。但总的来说,声势很大,收效甚微,特别是对一些丑恶现象,不能彻底根除,只能是沽名钓誉地做做样子而已。

而且,他的整个整治民风的活动,只不过是蒋介石新生活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为了发展江苏经济,陈果夫首先抓金融工作,他认为,要进行经济建设,没有资金是不可能的。

江苏原有两个银行,即江苏省银行和江苏农民银行,这两个银行没有明确业务分工,常为争夺蓄户而发生矛盾。

陈果夫到任后,便以省主席的身份出面调解,使两行业务范围分开,江苏省银行专作发展工商业之用,江苏农民银行则致力于农村金融的推进,并由每行合作,组成全省金融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这样一来,两行的业务发展很快,特别是江苏农民银行,原来就是由陈果夫等人创办,现在又有陈果夫行政权力的支持,发展更快,成为与江苏省银行匹敌的银行,到1937年,江苏农民银行与江苏省银行两行资金共达6000多万元,从而为江苏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其次,兴修水利工程。陈果夫继续集中力量进行了大规模的导淮工程,并在各县建成了众多小型水利工程,同时,大力发展植树造林、出海捕鱼、养蚕、植棉等经济事业,使农村经济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

再次,发展工商业。江苏最大的缺点是地下资源比较贫乏,这就制约了江苏工业的发展。陈果夫到江苏后,即组织人员对江苏的资源进行广泛调查。

通过调查,他发现肖县有较丰富的煤矿资源,陈果夫得知消息后十分高兴,即指令省政府投资,进行开采。很快,肖县煤矿建成,并投入生产,到1937年,已达到每天出煤100多吨的规模。对江苏能源的缺乏起了很好的补充作用。

通过调查,他还发现,宿迁县有玻璃资源,而且质地非常好,陈果夫便先在宿迁设立了玻璃职业学校,以培养玻璃生产技术人才。然后,准备投资建设一个新式的玻璃厂,因抗战发生而中止。

同时,他还让省府投资,扩建了宜兴陶瓷厂,建起大窑,使之成为能生产浴盆等新式卫生陶瓷用具的大型陶瓷厂。除此外,陈果夫还准备在扬州设立酱菜厂、在苏州办糖果厂等,也因战争影响而未能实现。

宜兴陶瓷出厂验货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为了培养经济人才,陈果夫在江苏各地办了一些职业学校,如宜兴陶瓷学校、扬州酱菜学校、苏州糖果学校、松江五金学校等,都是配合生产而设立的,这些,对江苏的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除此外,陈果夫在主掌苏政期间,还在教育、文化、合作、体育、交通、保安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并小有成就。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抗战爆发,8月上海抗战再起,战事沿京沪铁路逐渐向西扩展,各地秩序,日渐混乱,到处人心惶惶。

12月23日,江苏省召开政府全体委员会议,研究撤退方向。大多数主张往南或者往西撤退,陈果夫则主张撤往苏北,他说:

“向淮河去是我的正路,因我是苏省主席,不能不顾苏北,且是导淮副委员长,尤不能不在淮域,即殉职亦无悔。个人已不计,惟求如何可以帮助军队从事长期抵抗耳。”

大家见陈果夫如此慷慨陈言,也就不好反对了,一致同意先迁往扬州。

但实际上,陈果夫并不是真心实意想留在苏北,支持军队抗战,他在一面提出省府迁往苏北的同时,一面向蒋介石写了辞职报告,表示自己体弱多病,不能胜任烽火年月的省府主席,蒋介石见他态度坚决,只好准其辞职。

11月26日,江苏省政府迁往扬州后,第二天,即27日,国民政府改组江苏省政府的命令下达,陈果夫卸任省主席。

11月28日,陈果夫乘汽车离开了危城扬州,离开了战火硝烟的江苏省,前往安徽安庆,然后,又到江西九江,与他先期离开江苏的夫人朱明、父亲陈其业、弟弟陈立夫等家人汇合,再乘轮船到达战时首都武汉。

不久,武汉危急,他们又迁往长沙,最后到达重庆,远离战争前线,“隔江犹唱后庭花”去了。

陈果夫主政江苏四年一个月零十八天,在整肃吏治、革新民风、倡导科学、鼓励建设等方面,确实做了一些努力,也多少有些成效。

以致他在离任后,曾十分得意地说:“我们这些党人,不像老官僚一样,而是真正替江苏做了事的”,

他还说;“自问在此四年中,各项事业虽不无些许成就,仍说不上有多大成绩。但地方政治风气,却因此不无转变,树立了‘廉洁’、‘切实’、‘服务’的政治风气。”

在这里,陈果夫所说的实在带有自我炫耀的色彩,他在江苏期间,既没有、也不可能彻底转变社会风气、改变国民党一党专制的黑暗,各级官僚贪污腐化现象依然在,赌博、娼妓等不但没有杜绝,还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而这些丑恶现象的存在,本身就是社会制度的反映,不是靠一次什么运动或者一纸什么法令所能根除的。

陈果夫离职后,并没有担任中央要职,暂被任命为中央政治学校代理教育长。因为,蒋介石对陈果夫已经有所防范,怕他在中央久了,会形成威胁其统治的盘根错节的势力,原来让他到江苏当省主席就有这方面的考虑。

那时,陈果夫还没意识到,他在江苏四年后,开始有些醒悟,认为在地方久了,有碍CC派势力的发展。这次辞职后,希望重返中央,担任要职,但蒋介石只让他在中央政校代理教育长,心中老大不高兴,又无可奈何,整天郁郁不展。

蒋介石有自己的考虑,他不任命陈果夫在中央的正式职务,还是想把他放到省里去。

1938年8月,蒋介石内定陈果夫为甘肃省主席,想让他到大西北去。对此安排,陈果夫满腹牢骚,考虑再三后,他即回电蒋介石,婉言予以拒绝。

他说,现在抗战军兴,“以不主张此时更动甘肃省主席,军政仍应统一,及考虑盛氏(指新疆盛世才——著者)之猜疑为主旨”。

蒋介石接电后,认为也有道理,便放弃此议,但将陈果夫挤出中央的念头一直没断,此后,蒋介石又有几次想让陈果夫去当省主席,陈均以身体不好为由加以拒绝。

直到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仍想让陈果夫到省里任职。1946年,蒋介石召见陈果夫,告诉他,浙江省主席黄季宽要辞职,想让他去接替黄,到家乡去当省主席,为家乡人谋些利益。

陈果夫当面不好峻拒,只好再次以身体不好为由推辞,他说:

“现在可当省主席之人不算少,余身体尚未痊愈,此时去任此职,一若前年之任组织部长,身体即无好的希望。”

蒋介石见陈果夫受命中央职务时,总是欣然接受,而只要一提当省主席,则总是以身体有病为由而加以拒绝,不由一时火起,冲着陈果夫直截了当地说:

“你做一部分事情做得好,在中央做不好。”

陈果夫见蒋翻了脸,他也忍不住了,多年的怨气一并发出,板着脸,反问蒋介石:“现在中央谁做得好?”

蒋介石被问的无话可答,双方不欢而散。这是几十年来,陈果夫第一次顶撞蒋介石。

陈果夫不是不愿做省主席,而是不愿被蒋介石挤出中央,使CC派失去首领而陷于衰落,虽然有陈立夫,但毕竟孤掌难鸣。

他知道,蒋介石为了扶植太子蒋经国,时刻在防范他,在限制他的势力,他不愿就此干休,他要赖在中央,决不到省里去。

另外,他从在江苏省四年地方官经历中,深深体会到省主席不好当,蒋介石大搞独裁专制,一切权力集中在中央,集中在蒋介石手中,什么事都得请示蒋介石,省主席只不过是代理人而已,因此他也不想当这种傀儡。

陈果夫自主政江苏后,再也没有当过省主席和其他地方行政官,主政江苏成了他一生中主持地方全面行政的仅有一次,因而也特别值得他深深地留恋。

后来,他写了一系列文章,如《苏政回忆》、《苏政四年之回忆》、《我在江苏的业余兴趣生活》等,来回味这一段难以忘怀的人生历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3

标签:民政厅   苏北   省府   扬州   江苏省   江苏   民风   发展经济   蒋介石   国民党   主席   兄弟   中央   银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