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用3万人,3个月内便灭亡蜀汉,曹魏大将邓艾究竟有多厉害

邓艾是曹魏名将,也是古今六十四位名将之一。

公元263年,在伐蜀的过程中,已经花甲之年的他他仅仅带领着3万人,穿过了地势复杂的阴平,在3个月的时间里面就兵临成都,迫使刘禅投降。

他是怎么做到的?

«——·奇袭之法·——»

邓艾在伐蜀过程中,运用的最突出的战术就是奇袭之法。奇袭战作为中国古代兵家极为善用的战法之一,在战乱频仍的秦汉三国时代,更是得到了武将的青睐。

东汉末年,曹操与袁绍相拒于官渡,兵力、后勤、资源等均处于劣势的曹操采纳许攸的计策,率奇兵突袭袁绍存粮之地乌巢,将袁军粮草尽数烧毁,失去粮草的袁军迅速失去了继续作战的士气,曹操借此一举扭转颓势,奠定了官渡之战胜利的基础。

在曹魏对蜀作战过程中,大多参战武将同样将奇袭战法应用到作战过程中,并取得了相应的战果。

司马昭灭蜀一役中,率领偏师、起初负责牵制姜维所部的邓艾,即采用奇袭战法,在钟会主力被姜维堵截在剑阁要塞,魏军继续推进的作战任务即将以失败告终时,熟识地理地形的邓艾率部抄阴平小道,绕过剑阁,在接连攻克江油、绵竹后,奇袭蜀汉统治核心所在成都。

迫使措手不及的刘禅君臣只得选择投降,魏军得以消灭蜀汉,在战略空间上完成了对孙吴的两面包围,奠定了西晋立国后对全国的统一。

景元四年(263年)冬十月,即使已经丢失了汉中地区,姜维依然敛兵退保剑阁,依靠剑阁天险进行防御。

起初负责率军牵制姜维的邓艾所部顺势占领阴平,邓艾自少时便对地形地貌有着过于常人的敏感,“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在率军抵御姜维北伐的过程中,邓艾更是多次利用雍凉地区独特的地形进行防御,迫使姜维无法达成既定的战略目标。

«——·伐蜀过程·——»

在面临剑阁困局时,邓艾上书司马昭,提出率领三万士兵顺阴平小道包抄蜀军后路,进而威胁成都的可能性。

从其后的战争过程分析,姜维并未对曹魏军队抄阴平小道越过剑阁的可能性进行评估,并采取措施予以防范。而按《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姜维与邓艾曾在阴平筑城相拒。

此处记载与《三国志》中记载姜维、廖化舍阴平退往剑阁相矛盾,笔者推测,《元和郡县图志》所载时间顺序存在错误,若姜维确系曾于阴平驻防,应在其从沓中撤退,于阴平与廖化会合时短暂修筑。

即在邓艾筑城之前,钟会大军的推进以及蜀汉后期捉襟见肘的兵力迫使姜维无力在撤退时留兵据守阴平,即使留有兵力,其数量当为极少数,主力应全力据守剑阁,抵御钟会大军,给予邓艾偷渡阴平以可能。

邓艾率军从阴平进发,“由景谷道傍入”,翻越崇山峻岭直抵江油。

在突袭行动之余,钟会也给予了邓艾以支持,“遣将军田章等从剑阁西,径出江由”蜀地险峻的地势给予了邓艾所部行军以极大的困难,后勤运输同样面临严峻的考验。

为鼓舞士气,邓艾甚至身先士卒,以毛毡裹身率先滚下山坡,激发部下的“精神力量”,在邓艾的带领下,所部士兵攀岩而下,最终成功越过剑阁。

是年十一月,成功绕过剑阁的邓艾部出其不意,对蜀汉驻守江油的守军发动突袭战,在进攻江油城前,钟会所遣部将田章率军“先破蜀伏兵三校”。

邓艾部得以在没有伏兵袭扰的情况下长驱直入,最大化的发挥突袭战的优势,给予江油守将以强大的心理威慑,在魏军的突袭下,江油军民陷入到恐慌之中,无力拒敌。

按《三国志》记载,蜀汉在获悉邓艾进入阴平小道后,便已“百姓扰扰,皆迸山野”,似乎在邓艾尚未抵达江油时,便已知晓魏军奇袭的企图。

蜀汉方面在江油城外设有“伏兵三校”,按一校一千人计算,城外伏兵足有三千人之多,若无任何魏军可能发动突袭的消息来源,很难想象蜀军会在地处偏僻的江油城外设置三千伏兵。

此外,《元和郡县图志》曾记载诸葛瞻所言“吾内不除黄皓,外不制姜维,进不守江油,吾有三罪,何面目而反进屯绵竹”,若《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属实,可知诸葛瞻曾企图进守江油。

并无其父军事才能的诸葛瞻得知魏军突袭江油后,率军前往救援,军至涪城后边犹豫不决,不再向江油进发,“瞻督诸军至涪停住,前锋破,退还,住绵竹”。

缺少援军的江油城在伏兵被击溃之后,只得向邓艾部投降,蜀汉中央或制订诸葛瞻援救江油、姜维据守剑阁的防御体系,因此对其后邓艾顺利的突袭战毫无准备,但由于诸葛瞻犹豫不前,使得江油城沦陷,邓艾所部得以进入蜀中平原地带。

成功攻克江油后,邓艾所部迅速突袭涪城,作为蜀汉境内的交通重镇,涪城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受到刘备、诸葛亮、蒋琬等历任主政者的关注。

在失去江油作为屏障后,涪城无疑成为无险可守的孤城,诸葛瞻只得从涪城退往绵竹,将涪城这一交通枢纽拱手让于魏军。

攻陷涪城后,魏军的突袭作战仍未停止,深谙兵法的邓艾并未选择屯驻绵竹,等待姜维回师救援,继而帮助钟会攻克剑阁,而是继续坚持“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突袭战,一鼓作气向据守绵竹的诸葛瞻部进攻。

为迅速解决战斗,将突袭战的精髓发挥到极致,邓艾不惜以封王为诱饵,招纳诸葛瞻来降。

应注意到的是,此时曹魏权臣司马昭尚未封王,直至灭蜀之役后,凭借消灭蜀汉的威望方才加封晋王。

而对比同时代的蜀吴降将孟达、黄权、孙吴宗室孙壹等人,均未有封王的先例,若《三国志》记载属实,足以可见邓艾进军之迫切,企图以最小的代价与最快的速度进发成都。

作为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并未选择投降,而是与魏军死战,邓艾派遣子邓忠与司马师纂分兵两路进攻蜀军,但却未能突破,虽然魏军成功发动突袭,先后占领江油、涪城,士气正盛,但形势依然严峻。

一旦诸葛瞻成功据守绵竹,姜维放弃剑阁回师救援,邓艾所部将面临腹背受敌的窘境。在邓艾死战不退的命令下,魏军最终击败蜀军,取得了绵竹之战的胜利。是役,蜀军伤亡惨重,诸葛瞻以下军官均在战斗中阵亡。

突破绵竹后的邓艾所部并未修整,而是继续进攻雒城。雒城作为成都的门户,距离成都仅八十余里,昔日刘备入蜀时,即在攻破雒城后“进围成都数十日”,迫使刘璋归降。

其时,绵竹之战的失利极大的动摇了成都军民的士气,成都可战之兵并不足以与邓艾抗衡,姜维所部据守剑阁,无法在短时间内回救成都。

面对邓艾所部兵临城下的局面,后主君臣制订出撤往南中、投靠孙吴与投降曹魏三种方案,在谯周的建议下,后主最终放弃前两种方案,向邓艾投降。

纵观灭蜀之役,邓艾利用自己对地形地势的熟识,在未能成功堵截姜维后,并未与钟会主力合兵一处强攻剑阁天险,而是巧妙使用奇袭战术,抄阴平小道,迅速攻克江油、涪城、绵竹、雒城,进而直取成都,灭亡蜀汉。

虽然灭蜀之役的胜利与钟会主力在剑阁成功牵制姜维所部,阻止其回师救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邓艾出其不意、巧用突袭的战法无疑是最终获胜的关键所在。

邓艾所使用的奇袭战法,仅在三个月内便灭亡蜀汉,确系为三国时期,乃至中国古代战争史中奇袭作战的经典范例,具有极为珍贵的研究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7

标签:蜀汉   郡县   绵竹   剑阁   江油   阴平   所部   作战   成都   大将   诸葛   厉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