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广东一老妇看杂志,才知30年未见的儿子黄旭华是国家功臣

1987年广东一位老太太曾慎其读了一份别人寄来的杂志,顿时泪流满面。

杂志中一篇名为《赫赫而无名的人生》的文章,讲述了“黄总设计师”的光荣事迹,老太太读着读着竟然发现,里面讲的好像就是自己那30年没有回家的儿子。

她的三儿子黄旭华自从30年前离开家之后,就一直没有回家,家里人写信问他在外面干什么他也从来不回答,就连父亲和二哥去世他都没有回来,让亲朋好友都对他无比失望。

而如今看到这份杂志之后,身为母亲的曾慎其才知道,她心心念念的三儿子竟然是一位国家功臣……

突如其来的离别

1893年出生的曾慎其和丈夫一共有7个儿子和2个女儿,新中国成立的时候,这些子女都已经长大成人。

她十分疼爱的三儿子黄旭华十分有出息,读了国立交通大学的造船系,从事造船工作,妻子是俄语翻译,两人在上海结婚,新中国成立后在造船部门工作,生活幸福,工作充实。

曾慎其为三儿子的成就而感到十分骄傲,看着子女们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事业,她内心无比高兴,然而1957年之后,这一切发生了改变。

1957年三儿子黄旭华回家探望,带着妻子李世英,祖孙一家人团圆在一起,其乐融融。

然而就在这期间,黄旭华突然收到了一封信,信中说要他马上动身到北京,有公事需要他办。

黄旭华没有多做犹豫,赶紧收拾了行李带着妻女来到了北京,相关领导对他说的话让他感到十分意外:

“国家需要进行核潜艇的研究,选中了你,这项工作是需要绝对保密的,不能向家人透露任何工作信息,甚至连工作单位都不能对任何人说,你能不能做到?”

黄旭华想了想家中的母亲,如果三十年不告诉母亲自己在做什么,甚至不回家,对于他来说是多么煎熬的一件事情。

但同时他也知道,国家在核潜艇研究方面处于一穷二白,正是缺乏人才的时候,如果自己拒绝接受这个任务,岂不是对不起多年来学习的知识,对不起国家对自己的培养。

经过一番心里挣扎之后,他做出了决定——接受这项任务。

从此以后他隐姓埋名,对亲朋好友隐藏了自己的居住地址,工作地址也只有同单位的人知道,对亲朋好友完全保密,如果家里人有急事找他的话,就只能把信寄到一个对外公开的地方,然后再由这里的人转给他。

从此以后,黄旭华仿佛是人间蒸发了一般,家人想让他回家看看的时候,从来没有得到过回应,逢年过节也再也看不到他回来的身影。

另外父亲母亲生病、兄弟姐妹结婚这样的事情,给他写信他也很少回信,就算回信也只是“工作繁忙,无法回去”的简短话语,家里人问他在什么单位工作竟然会如此繁忙,他也从来没有回答过。

兄弟姐妹们抱怨:“三哥肯定是在外面过着好日子,把这个家给忘了,觉得不需要这个家了,所以再也不想回来了。”

身为母亲的曾慎其常常安慰其他孩子:

“老三不回家肯定有他的苦衷,我不相信他会是这样无情无义的人,更不相信他会在外面做什么坏事。”

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是曾慎其在心里还是没底,她不知道三儿子在外面究竟是工作繁忙还是遇到了什么事,她反复回忆三儿子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不禁怀疑自己,难道这个家有什么让对不住老三的地方吗?

其乐融融的家庭

曾慎其和丈夫都是能够识文断字之人,曾慎其从小生活在农村,在母亲的辛苦供养下读了学堂,后来毕业于医院妇产科,和医生黄树榖结为了夫妻。

夫妇俩在广东汕尾田墘镇开了一家诊所,给乡亲们看病,给孕妇接生,他们把医药费和出诊费定得非常低,让乡亲们在他们这里都能够看得起病。

有时候遇到拿不出钱来的人,他们还会直接给人免掉费用,大家都对他们赞誉有加,穷苦人也都对他们非常感激,久而久之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都来他们这里看病,他们的日子也算过得富足而充实。

在当时的乱世之中,他们养活了家里的9个孩子,与周围大多数家庭相比算是一个奇迹。

许多人说这得益于他们悬壶济世,造福乡邻,其实主要还是因为他们待人和善、对工作认真,对自己的孩子也是同样充满慈爱和关怀,因此才过得如此幸福美满。

其中对于三儿子黄旭华的培养,夫妇俩更是花费了许多心思,从小就供他读学堂,衣食住行无微不至。

后来抗战爆发,黄旭华想要继续读书,不得不告别家人到外面,先后辗转广东、广西、重庆,后来考上国立交通大学造船系,期间因为战乱和家里人有了十几年的分别。

抗战一胜利,黄旭华就赶紧回到了老家,和父母以及兄弟姐妹们终于得以相见,这时候身为母亲的曾慎其才知道儿子在外面多年来都经历了多么艰苦的求学过程,并且为儿子能够有如今的出息而感到高兴。

后来黄旭华在1956年和同事李世英结婚,并在第二年带着妻子回家探亲,没想到后来他这一走,就是三十年的分别。

30年的悲欢离合

在这三十年的时间里,黄旭华几乎过着隐姓埋名的日子,工作的地方有时候在实验室,有时候在大海边,有时候经历着风吹日晒,有时候冒着生命危险为新研制的潜艇做试水,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工作上。

他有时会在夜深人静想起家里人,但也仅仅是无奈地黯然神伤,默默思念着家中那慈爱的母亲。

他知道家人可能会无法理解他表现出的疏远,但是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坚持把它走下去,他相信等未来一切公开之后,他一定能够获得家人的理解。

在此期间,黄旭华先是担任了中国核潜艇研制项目的副总工程师,他带领研究员们白手起家,通过苏联此前提供的零星的技术资料不断摸索尝试,把我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带动了起来。

后来核潜艇进入水下试验阶段,他和研究员们一起迁居到葫芦岛,在简陋的环境中忍受着风吹日晒,让我国的核潜艇从无到有,在他和大家的努力下,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于1970年正式下水。

1986年黄旭华到深圳出差,思乡心切的他向上级提出申请,想回家看看近30年没见面的亲人,经过上级的同意之后,他满心激动地赶回了家。

回到家里后发现,一切都已经物是人非,父亲和二哥已经去世,母亲也已经满头白发,失去了工作能力,而其他兄弟姐妹也都相继有了自己的家庭。

虽然整个家再也不是以前的样子,但是大家依然因为他的归来而十分高兴,纷纷聚在一起来看他,询问他这些年来过得怎么样。

对于其他的各种问题,黄旭华还都能勉强回答,而只要一提到工作单位和工作内容,黄旭华就只字不提,要么沉默,要么转移话题,让大家感到十分尴尬。

每当这时母亲都会出来打圆场,让大家不要再追问。

黄旭华这次在家只待了三天,这三天让他感到老家的温暖,但也使他十分煎熬,他多么想告诉亲人们自己在外面是为国家做事,但是他又不能这样做。

3天后他离开了家乡,再次回到工作岗位,家里人依然不知道他做什么,而直到一年后的一天,母亲意外看到了一本杂志,顿时明白了一切,泪流满面。

这天93岁的曾慎其读到了一本杂志,上面有一篇名为《赫赫而无名的人生》的文章,里面讲到一位设计核潜艇的“黄总设计师”,然后又看到了“老家广东”、“妻子李世英”。

曾慎其逐渐激动起来,这些信息怎么和自己的三儿子黄旭华那么吻合?她接着把整篇文章反反复复读了许多遍,所有的信息都和老三没有什么出入,曾慎其顿时晃过神来:原来老三就是核潜艇的总设计师!

她马上把其他的几个孩子叫到身边,告诉他们这一切:

“老三不是什么忘恩负义的人,他是为国家做事的功臣,你们要理解他,尊重他,他在外面已经很不容易了,你们不能再伤了他的心。”

几个孩子纷纷点头答应。

此时的黄旭华的工作性质已经可以公开,他多么想在这时候多抽出时间来在母亲身边尽孝,可惜子欲养而亲不待,1995年母亲曾慎其摔了一跤,从此卧床不起,不久之后就陷入病危,在意识模糊之中不断念叨着黄旭华的名字。

黄旭华收到消息后火速赶回老家,走进屋子时母亲已经陷入昏迷,黄旭华拼命呼喊着母亲,母亲用尽最后一点力气睁开眼睛,用力握着他的手,说完了最后一句话:“我让他们别告诉你,知道你工作忙。”

说完便手中一软,失去了意识,就此离开了人世。

结语

黄旭华知道自己这一生没有在母亲身边尽到孝心,对母亲有着许多的愧疚,而在他短暂在家的时候,母亲曾经告诉他:“俗话说忠孝不能两全,但其实对国家尽忠就等同于对父母尽孝,因为只有建设好国家,才能保护好每一个小家。”

黄旭华知道这是母亲对他的安慰,也是不想让他工作的时候分心,如今他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好好为国家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不辜负母亲几十年来对他的理解和关心。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1

标签:广东   造船系   儿子   国家   核潜艇   老妇   功臣   家里人   家人   母亲   孩子   杂志   工作   黄旭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