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前世和今生;见证着沧海桑田

敦煌,这座充满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城市,自古以来便是东西方交流的重要枢纽。它见证了商贸、宗教和艺术的繁荣,也承载了无数英雄的传奇。

现在,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索敦煌的“前世今生”,看看它到底有哪些让人们直到今天仍然所津津乐道的东西??

由来:在遥远的古代,敦煌最初以三危山的名字出现在《山海经》中。这里是古老部族羌戎的栖息之地,他们过着游牧生活。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敦煌的归属权在月氏、乌孙等游牧民族之间更迭。到了汉武帝时期,敦煌设立了玉门关、阳关和敦煌郡,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军事重镇和交通要道。在汉朝与北匈奴的势力争夺中,敦煌成为了经营西域、抗击北匈奴的重要基地。

敦煌飞天: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在洞窟创建同时出现,从十六国开始,历经十个朝代,历时千余年,直到元代末期,随着敦煌石窟的建成而消逝。在这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朝代的更替,政权的转移,经济的发展繁荣,中西文化的频繁交流等历史情况的变化,飞天的艺术形象,姿态和意境,风格和情趣,都在不断地变化,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艺术家,为我们留下了不同风格特点的飞天。一千余年间的敦煌飞天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演变发展的历史。其演变史同整个敦煌艺术发展史大体一致,分为四个阶段。

兴起十六国北凉到北魏,大约170余年,此时期的敦煌飞天深受印度和西域飞天的影响,大体上是西域式飞天。但这一时期两个朝代的飞天特点也略有不同。莫高窟北凉时的飞天多画在窟顶平棋岔角,窟顶藻井装饰中,佛龛上沿和本生故事画主体人的头上。其造型和艺术特点是:头有圆光、脸型椭圆,直鼻大眼,大嘴大耳、耳饰环孬,头束圆髻,或戴或蔓,或戴印度五珠宝冠,身材粗短,上体半裸,腰缠长裙,肩披大巾,由于晕染技法变色,成为白鼻梁、白眼珠,与西域龟兹等石窟中的飞天,在造型、面容、姿态、色彩、绘画技艺上都十分相似。

创新时期从西魏到隋代,大约80余年。此时期的敦煌飞天,处在佛教天人与道教羽人,西域飞天与中原飞仙相交流,相融合,创新变化的阶段,是中西合璧的飞天。 莫高窟西魏时期的飞天,所画的位置大体上与北魏时期相同。只是西魏时期出现了两种不同风格特点的飞天,一种是西域式飞天,一种是中原式飞天。 西域式飞天继承北魏飞天的造型和绘画风格。其中最大的变化是:作为香间神的乾闼婆,散花飞天抱起了各种乐器在空中飞翔;作为歌舞神的紧那罗,天宫伎乐,冲出了天空围栏,亦飞翔于天空。两位天神合为一体,成了后来的飞天,亦叫散花飞天和伎乐飞天。其代表作品如第249窟西壁佛龛内上方的四身伎乐飞天


衰落:从五代至元代,包括五代、宋代、西夏、元代四个朝代大约460余年,这一时期的敦煌飞天继承唐代余绪,图形动态上无所创新,逐步走向公式化。已无隋代时创新多变,唐代时的进取奋发精神。飞天的艺术水平和风格特点虽有不同,但一代不如一代,

莫高窟现存北凉石窟只有三个。最具有北凉风格特点的飞天,是第275窟北壁本微故事画主体人物上方的几身飞天灾几身飞天,头有圆光,戴印度五珠宝冠,或头束圆髻,上体半裸,身体呈“U”字形,双脚上翘,或分手,或合手,有凌空飞行的姿势,但这种飞行的姿势显得十分笨拙,有下落之感。“U”字型的身躯也显得直硬,尚不圆润,微弯,还有印度石雕飞天姿态的遗迹。莫高窟北魏时期的飞天所画的范围扩大了。不仅画在窟顶平棋、窟顶藻井、故事画、佛龛上面,还画在说法图、佛龛内两侧。北魏的飞天形象,有的洞窟大体上还保留着西域式飞天的特点,但有一些洞窟里的飞天形象,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逐步向中国化转变。飞天的脸形已由丰圆变得修长,眉清目艉,鼻丰嘴小,五官匀称谐调。头有圆光,或戴五珠宝冠,或束圆髻。身材比例逐渐修长,有的腿部相当于腰身的两倍。飞翔姿态也多种多样了。有的横游太空,有的振臂腾飞,有的合手下飞,气度豪迈大方。势如翔云飞鹤。飞天落处,朵朵香花飘落,颇有“天花乱坠满虚空”的诗意。

西汉、东汉两汉时期在敦煌建郡,下设敦煌、龙勒、效谷、广至、冥安、悬泉六县。

魏晋、隋、唐魏晋多因汉制,十六国后期,出现有地域特色的乡名,如《西凉建初十二年(416年)正月籍》中的西宕乡。周、隋并省郡、县,敦煌改名鸣沙县,下设敦煌、效谷、平康、鸣沙、东乡、龙勒、寿昌等乡,基本沿北周以前县名而来。唐贞观七年(633年),设沙州,所辖敦煌、寿昌二县,县下领11乡,即敦煌、莫高、龙勒、神沙、平康、洪池、玉关、效谷、洪润、悬泉、慈惠。武周时增从化乡,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又改寿昌县为乡人敦煌县,共13乡。贞元二年(786年),吐蕃攻陷沙州废唐乡里制,用部落代之。吐蕃节儿即沙州城长官,初期有擘三部落、上部落、中元部落、下部落、僧尼部落、道门亲表部落、行人部落、丝绵部落、译人部落、通颊部落。大中二年(848年),张议潮收复瓜、沙二州归唐,恢复了乡里制,重建的乡名为:敦煌、莫高、神沙、龙勒、玉关、洪池、洪润、效谷、赤心、平康、慈惠等十一乡。

雍正四年(1726年),迁内地五十六州县贫民计二千四百零五户至敦煌一带,实边屯垦。这些新到的移民,以原迁出地的县籍为单位,相聚而居,并以原县名称其所居住的街坊里巷为某某坊。关厢城划分为东南北三关。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裁撤坊隅,设立区乡。全县设5区10乡,即“一二三四五”五个区(城关为一区、东乡为二区、南乡为三区、西乡为四区、北乡为五区)。区以下分为“村、闾、邻”,区下为村,村下为闾,闾下为邻。

中华人民共和国1980年12月,恢复七里镇人民公社。1983年3月,将两镇和11个农村人民公社的名称一律改为乡、镇人民政府。1985年2月,经甘肃省民政厅批准(甘民字[1985]9号),1986年6月,敦煌县政府(敦政发[1986]17号)同意撤销党河乡,并入七里镇,实行镇管村体制。1987年9月,撤销敦煌县设立敦煌市,下辖2镇10乡,79个行政村,370个村民小组。2000年,肃州乡撤乡建镇,设立肃州镇。2002年6月,五墩乡撤乡建镇并更名为莫高镇。转渠口乡撒乡建镇,设立转渠口镇。2004年7月,三危乡撤乡并入莫高镇,孟家桥乡撤乡并入肃州镇。2005年12月,吕家堡乡撤乡并入转渠口镇。2007年8月,南湖乡撤乡建镇并更名为阳关镇。2010年12月,杨家桥乡撤乡建镇并更名为月牙泉镇。2015年5月,郭家堡乡撤乡建镇并更名郭家堡镇;黄渠乡撤乡建镇并更名黄渠镇。截至2015年末,全市辖9个镇、56个行政村、381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2年,敦煌境内有各类文物景点265处,有3处世界文化遗产,分别是莫高窟、玉门关遗址、悬泉置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分别是莫高窟、玉门关遗址、悬泉置遗址、敦煌境内长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7处。特别是被称为“文化瑰宝”的莫高窟,在国内外享有盛誉,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古丝绸之路:汉代丝绸之路自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到达敦煌,继出玉门关和阳关,沿昆仑山北麓和天山南麓,分为南北两条道路。南线从敦煌出发,经过楼兰,越过葱岭而到安息,西至大秦(古罗马);北线由敦煌经高昌、龟兹、越葱岭而至大宛。汉唐之际,又沿天山北麓开辟一条新路,由敦煌经哈密、巴里坤湖,越伊犁河,而至拂林国(东罗马帝国)。沿着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及先进技术不断向西传播到中亚、西亚甚至欧洲,而来自西域的物产亦传播至中原地区。丝绸之路上,各国使臣、将士、商贾、僧侣络绎不绝,而敦煌成为“咽喉锁钥”,据丝绸之路之要冲,成为中西方贸易的中心和中转站。西域胡商与中原汉族商客在此云集,从事中原丝绸和瓷器、西域珍宝、北方驼马与当地粮食的交易。与此同时,中原文化、佛教文化、西亚和中亚文化不断传播到敦煌,中西不同的文化在这里汇聚、碰撞、交融,使得敦煌成为“华戎所交,一大都会”,人文荟萃,文化粲然,这些繁荣的景象在莫高窟第296窟窟顶的壁画上有着生动的记载。


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敦煌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遗产。敦煌的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1

标签:敦煌   玉门关   莫高窟   阳关   西域   飞天   中原   北魏   沧海桑田   前世   见证   今生   时期   部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