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为什么会尊刘抑曹?蜀汉为何让人尊敬?看其精神内核

汉末的历史很多人都喜欢看,因为天下大乱的背后往往伴随着英雄辈出嘛,很多人会因此产强烈的情绪寄托和场景代入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YY和臆想。

可是大多数关注的是那些刀光剑影的刺激和阴谋诡计的神奇,又有多少真正关注过,像我们普通的平头百姓生活在汉末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既视感和切身感受?

曹操在《蒿里行》中写道:……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丕在《与吴质书》中写道:“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谓百年己分,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观其姓名,已为鬼录。追思昔游,犹在心目,而此诸子化为粪壤,可复道哉!”

曹植写过一篇《说疫气》,说得更为具体:“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东汉时期人口总数5000万,到了三国时期,已经锐减到了千万左右。这就是藏在“一将功成万骨枯”背后的历史真相。我是真不知道有多少人穿越到了汉末时代,能确保自己不是那累累白骨中的一枚,而是能成为彪炳史册的王侯将相。

当今社会,有很多人对杭州马使劲发电、鼓掌,还恬不知耻地称其为马爸爸,或许这种人在看待汉末历史的时候,一定会以同样的逻辑叫几声曹爸爸的。

鲁迅先生已经远去,这个时代已经无人呐喊,或许那些不愿意清醒的人,也不需要这些不合时宜的呐喊,看着别人吃着自己同胞的人血馒头,然后使劲为其鼓掌的感觉,大抵是能让他们的某种虚荣得以满足的。

汉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这虽然是一个无可避免的历史趋势,但是我们作为后世人,不能因为历史的本体混乱,就破罐子破摔,趁机搅乱自己应有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呀!

明朝的罗贯中先生根据陈寿的《三国志》改编了一部著名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因为毕竟是历史小说,为了支撑、丰满自己的人物形象,或者突出自己的中心思想,所以难免会虚构、夸大一些情节,比如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借东风等等。这些东西让很多人找到了抨击蜀汉集团的火力点——那就是一帮失败者,全靠罗贯中强行给他们加了主角光环,真实的他们啥也不是……

尤其是近些年来,自媒体的兴起,给“吹牛不犯法”又创造了有利条件,痛贬刘备,猛捧曹操的言论甚嚣尘上,若不是《三国演义》珠玉在前,简直今天能诞生无数比《三国演义》好上多少倍的历史小说。更可怕的是,这一群人中,还包括很多知名的历史文化学者、教授、讲师、企业培训师、成功学大师……

曹操在能力、功绩上,确实是要强过刘备的。但是大家想过一个问题没有,为何在这种一目了然的情况下,罗贯中老先生还要“尊刘抑曹”呢?

天下百姓为什么自古以来就对垄断阶级恨之入骨?因为正是那些垄断阶级把社会和生活的核心资源据为己有,从而让平民百姓身不由己、处处受制,叫你干啥就得干啥,包括叫你去死,普通人会过得越来越绝望。

当绝大多数的人活着却看不到任何希望的时候,那将是漫无边际、痛彻心扉的全面沉沦与麻木。比如五胡乱华中的“两脚羊”,比如那些被侵略者、暴乱者剖开肚皮取乐的孕妇,比如那些沦为玩偶的妇女,比如那些被逼成为刽子手的炮灰……

请不要怀疑,从东汉中后期开始,社会不断分层,核心资源集中掌握到了士族大家手里,其实已经具备了一个垄断社会的雏形了。曹操其实是从一个垄断走向另一个垄断。

汉末天下大乱,各方诸侯各显神通、名将名臣建功立业,但基本上没有老百姓什么事。留给平民百姓的背景只有被屠城、被逼造反、被移民、被裹挟从军等等。

董卓把关中和洛阳搞成了无人区,把天下百姓当人看了没有?曹操屠城、盗墓、强拆,把天下百姓当人看了没有?袁绍好一点,虽然也盗墓,但是在冀州还是比较善待百姓,所以他去世的时候,冀州百姓跟死了亲爹一样,哭得死去活来,但这样的人在大家心目中是草包。孙坚走到哪里,就把三光政策带到哪里,随意激情杀人,但他是很多人心目中的英雄。司马家一辈子扮猪吃老虎,不忠不孝,无德无义,但在很多心目中,这是处世的智慧……

世人只会看到成功者的风光,哪会在乎那些底层人深深的绝望和痛苦呢?

或许很多人不会直接歌颂施暴者,却会不由自主地为施暴者的成功喝彩;也许很多人也会同情苦难本身,却不会多看一眼那些正在经受苦难的同胞。

回到本文的话题上来,罗贯中为什么要尊刘抑曹?他为什么要歌颂失败,贬低成功?因为他不想那一段历史透露出来的信息和价值都是阴暗的,他希望人们从那一段历史的间隙之中看到些许光明和温暖。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天不生蜀汉,汉末必深渊。

汉末天下大乱是士族集团一手策划和发起的,争霸天下简直就是士族集团的一个内部游戏,人们敬畏几百年的天命被军阀们按在地上摩擦,人们所希翼的秩序被再三颠覆,人们所遵循的纲常被沦落成愚昧……谁特么还能好好活着?有钱人嗑药、裸奔、清谈、乱伦,反正过一天是一天;没钱人拼命、抢劫、卖身、弃家,反正迟早是个死。

礼崩乐坏,必将天下大乱;天下大乱,必定礼崩乐坏。大家别看东汉中后期开始就是宦官、外戚、士族斗得不亦乐乎,但是人家乱的是高层内卷,对民生基本盘的伤害并不大,人家的人口、经济一直在稳步增长呢?群雄讨董开始,社会的基本面全部被裹挟进去了,那是真的乱彻底了。

天下那么多诸侯,唯有刘备集团最接地气,刘备虽然挂着一个落魄宗亲的身份,但是他那个“刘皇叔”的身份是到“衣带诏事件”之前才被官方认证的,以前就是个无效商标,他本人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市井之间的手工业工商贩子。他与山西解良武人关羽、河北涿郡小地主张飞志同道合,同心协力,硬生生地从那个乱世开出了一条创业之路、一道希望之光。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啥没啥的刘备走到哪里都受人待见?连青州的一个排斥他的士族官员安排一个杀手去刺杀他,都折服于他的魅力,转告实情后悄然离去;孔融这样的大儒受其恩惠后一直给他名声站台;陶谦这样诸侯大佬极力拉拢初次见面的他;徐州士族更是把他视为救星,以徐州命运相托;荆州百姓明知他没有保护大家的能力,不离不弃地誓死相随……因为人心都是肉长的,在那个冰冷的时代,任何像刘备这样带有温度的人,都会慢慢受欢迎的。

很多人喜欢调侃刘备为刘跑跑,喜欢讽刺人家是白月光。这没错,早年的刘备确实有点演戏的成分在里面。但是大家仔细想一想,他有袁绍、曹操等人任性、骄傲的资本吗?他不见风使舵、不到处挪窝、不去收买人心,他能怎么办?就像我们现在一个穷小伙找对象,他不想方设法对那个姑娘好点,他拿什么去跟别人竞争?关键是,你把这个姑娘追到手,不管以后发达没发达,你都不辜负人家就可以了嘛!

刘备这一辈子,除了刘璋兄弟外,他对不起谁了?关羽和张飞这两个老兄弟,他自始至终视如亲兄弟;赵云、黄忠、魏延这些原本不得志的低层武将在他手里大放异彩;张松、法正、黄权等半路投靠者,他一律委以重任;诸葛亮这样经天纬地的大才,他自始至终就生死相托;黄权投靠曹魏后,他说黄权投降是他自己的责任,并善待了黄权的家人,把黄权感动得终生不为曹魏献计;徐庶因为母亲被抓,被迫前往曹营,他遗憾得跟自断一臂似的,但绝不为难徐庶,让徐庶感动得也不好意思与他为敌……

总而言之,刘备这人,别看他有时候显得有点虚伪、小家子气,但是他真的是最有人情味的诸侯了。举个例子,咱们身边有些小老板,限于自身条件,他不可能动不动就给兄弟们来个万元礼包,但是只要他有啥,绝对不会忘记兄弟们。刘备就是这样的人。

群众的眼睛其实既是雪亮的,也是迷糊的,他们可能无法推演出天下走势,但是他们是能真切感受到谁是真的给他们希望和力量的。

三足鼎立之势形成之时,益州百姓真的就对突然闯入的刘备没有敌视情绪吗?但是,人家刘备不像曹操、孙权那样搞血腥镇压,谁不服我我就弄死谁!他选择用自己的诚意去跟人家和解。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曹操、孙权的治下,稍微情况不对,就造反派层出不穷。但刘备打汉中之战的时候,蜀中已经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了,人家依然能做到“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

咱们很多人,天生就喜欢嘲笑失败者的努力,鼓吹成功者的幸运。殊不知,那些与自己毫不相干的成功其实永远不会让自己得到丝毫的收获!怎么滴,大家还希望自己也出生在袁绍那样“四世三公”的家庭里?还渴望能像曹操一样摊上一个当太尉的爹,家族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才和资源?还能渴望像孙权一样有父兄帮他完成原始积累?

另外蜀汉集团之所以感人至深,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代表了正常秩序、礼仪的维护和延续。没错,他们就是大家口中的“卫道士”。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但当时的天下的还有这个样子吗?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他把汉献帝当君父看吗?汉献帝从上位开始就被当成叫花子折磨,还有君父的样子吗?也唯有刘备集团还能给天下人一点对汉室正统的幻想。

大家不要小看这种“正道之光”背后的力量,恰如一个人如果长期生活在光亮之中,突然把你周围的灯都关了,让你陷入一片无穷无尽的黑暗之中,你会相当不适应,从而焦虑、迷茫的。

再打一个比方,很多80后从小就觉得大学毕业能包工作分配,结果等到自己真的大学毕业时,却发现找个正规的好工作都很难,你会不会茫然和愤怒?

所以,既定秩序有时候就是弱者最后一层保护色。汉末百姓对于公开表示要带着他们回到有条有理的汉室时代,内心里是极其渴望和迫切的。

关键是,人家蜀汉集团是真不忽悠,刘备去世之后,丞相诸葛亮毅然决然地扛起了本不应该他来承受的一切,王业不偏安,汉贼不两立,咱们可以弱小、可以失败,但是咱们不能跪。而且咱们还不是蚍蜉撼树地去乱追求尊严,而是想方设法、殚精竭虑地去打出以小博大的最佳效果。雍凉不释鞍,中原不卸甲,诸葛亮在,蜀汉的精气神就在。

当人人都因为现实的不如意而彻底抛弃尊严、自信、希望和信仰,那真的是相当可悲的。

如果真的要从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那我想问一下,大家批判、指责汉奸、伪军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呢?如果汉奸、伪军确实可恨,那么誓死捍卫汉室正统的蜀汉集团为什么又不值得尊敬呢?

曾经有人问了我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到了汉末,是愿意跟刘备混,还是愿意跟曹操混?我几乎毫不犹豫地选择刘备。因为我真的没法确保自己是夏侯家、曹家的人才,也无法确保自己能出身在颍川士族集团的小圈子内,更无法保证自己像五子良将一样自带股本入股,最后还被防得跟个什么似的……我只能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普通人,只会优先选择最有可能善待普通人的刘备集团。

咱们现在很多人,探讨历史和人生,就跟探讨娱乐八卦一样,越是那些跟自己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他们越是能争得唾沫横飞、面红耳赤,真的没必要。

曹操一辈子爱挖别人的墓,他死后是不是要修很多疑冢?他一辈子喜欢睡别人家的媳妇,他是不是无比担心他自家媳妇,铜雀台都造起来了?他把汉献帝架空了20多年,他们家是不是三代以后就成为彻底的傀儡了?他杀合伙人、杀反对者、杀平民百姓,他们曹家的子孙后代是不是司马懿关进了邺城集中营?他真的赢了吗?赢了生前功,输了身后名。

反观蜀汉集团,刘备仁德传天下、关羽忠义世无双、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了人臣的千古典范……他们又真的输了吗?打不赢曹魏,不是他们能力不行,而是他们基础太薄弱、条件太艰苦。

希望大家内心深处永远都能保持一点对弱者最起码的同情和支持。一个山区的贫困孩子,饭都吃不饱,最后考大学的时候被一个从小钟鸣鼎食的贵族子弟抢走了状元头衔,结果几乎所有人都去捧状元的臭脚,而讽刺只能进入前三的贫困孩子,这难道就是大家心中所谓的正义感和价值观?

当今社会,必定会有很多人读不懂蜀汉集团的可贵之处,因为世风日下、人心浮躁,大多数人都会自鸣得意去俯视自己周围的人,殊不知,大家原本都是同病相怜的人。穷人家的孩子看不起更穷的孩子,穷人家的孩子但凡过得好一丁点,立马转过身来鄙视自己那些原来穷人小伙伴,这种畸形的鄙视链何时能中断?

这下大家知道为什么陈寿在《三国志》里关于蜀汉集团的人物和事迹一般都写得很隐晦了吗?而罗贯中为什么要在《三国演义》中对蜀汉集团大夸特夸了吗?因为陈寿进行的是公文写作,很多东西是真不能写。罗贯中是民间创作,还是可以适当不着调的小说创作,罗贯中先生要尽可能去还原历史的真相,宣扬历史的正义。

咱之前已经反复强调过,咱说这么多,并不是说曹操等人的功绩就是大风刮来的,也并没有否定他们的能力、手段、努力和智慧。只是他们背后那些东西终究离我们太遥远、太模糊了,而且杂质太多、鱼龙混杂,并不太接地气。

相比较而言,刘备集团那种白手起家、不折不饶、不忘初心、矢志不渝的、三观极正的创业史,更能给我们提供精神财富。

朋友们,搞清什么人和事跟自己强相关,什么人和事跟自己弱相关,这真的是一种极为高效的生活智慧。别沉迷于历史或生活之中的某种虚无主义自嗨了,时间和精力都很宝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蜀汉   冀州   士族   汉室   天下大乱   诸侯   演义   内核   尊敬   百姓   精神   集团   历史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