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十位力挽狂澜的文臣武将,为王朝续写辉煌!

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史上,涌现出无数杰出的能臣干将,他们或是身肩重任,在危局之中挺立不倒;或是在纷乱纷繁的年代里崭露头角,一跃成为百姓心中的英雄;亦或许是在政坛之上大放异彩,号令四方,掌握着国家的命运。这些人的英勇事迹,至今仍然被人们传颂不已,为之赞扬和敬仰。然而,在这众多熠熠生辉的文武大臣中,真正能像传说中的大侠一样,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在关键时刻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完成壮丽辉煌业绩的又有几人呢?下面就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历史长河中那些力挽狂澜的十位名臣武将吧!

第一位:于谦

这位明朝时期的重要人物,他被尊称为“救时宰相”。

于谦画像

虽身为文人,然而在于谦的领导下,英勇抗击瓦剌侵略者,力保明朝江山。公元1449年,他在土木堡之变之后,坚决反对南迁的提议,整顿军队,防守重要区域。他率领22万大军,驻扎在北京九门外,成功击败了瓦剌大军。

于谦雕像

瓦剌太师也先挟持了英宗皇帝,试图讲和,但被坚毅果断的于谦拒绝。此后的四个多月时间里,于谦始终坚守前线,立下了“不败则亡”的誓言,最终使得明朝取得了胜利。

在明景帝朱祁钰执政期间,于谦成为朝中唯一的重臣。然而在夺门之变后,他被朱祁镇下狱处死。据历史记载,本无杀心的朱祁镇听信了徐有贞的言论: “若不杀于谦,此举将无法解释。”无奈之下将于谦问斩。

于谦影视形象

然而于谦的努力不仅使明朝免受灭亡之灾,还延寿近200年。他为朝廷所做出的贡献,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可惜的是,他最后未能逃脱命运,惨遭杀害。

于谦去世以后,人们对于其卓越才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百姓纷纷表示怀念他并自发组织将他的棺椁送至杭州安葬。在这片土地上,便建起了于谦墓,以表达对他的尊敬和敬意。

西湖三杰

南明将领张煌言,以能埋骨西湖畔,与于谦、岳飞作伴为最高荣誉。后人也常用“西湖三杰”来形容于谦、岳飞以及张煌言。

回顾于谦的一生,可以用他在保卫北京的战争中所写的《石灰吟》来概括: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第二位:田单

田单,战国时期杰出的齐国将领,为齐王室旁系贵族。

田单画像

当齐缗王在位之时,齐国国力如日中天,让齐缗王骄傲自满,频繁开疆拓土。先击败楚国于垂沙,再攻破秦国之函谷关,更胜宋国,可谓风头无两。然而,如此雄心壮志并未令列国胆寒,反而招致五国联军入侵。齐国由此失去大片领土,仅剩莒县与即墨两座孤城。齐缗王无奈逃往卫国,后因滥施淫威而被驱逐回国,无处可去的他只能返回故地即墨。此时,楚国趁机发难,表面上声称援助,实际上却是暗藏祸心。楚将淖齿残忍杀害齐缗王,齐国眼看着就要亡国。

田单雕像

危急时刻,英雄田单挺身而出。率众避居即墨,被推为城守,全城军民对其信服。经过长达五年的艰苦奋战,田单成功抵挡住乐毅的猛烈进攻,转而采取围困战术。通过巧布反间计,令燕惠王撤换下出色的将领乐毅,代以无能之辈骑劫。然后,田单运用神奇的火牛阵,大破燕军,并借此势头一鼓作气向燕军发起反击,将其彻底逐出国门,夺回失陷的土地达七十余座城市。

火牛阵

此后,田单拥立新王法章在临淄继位,此人为即位后的齐襄王,田单则获封安平君。然而,田单不久便遭到齐襄王的猜忌,不得已离开齐国,投奔盟友赵国。赵国为报答田单援手之恩,以五十七座城池劝诱他。于是,田单在赵国担任要职,授封都平君。

田单墓

昔日,田单无疑是齐国的救世主;若无其人,恐怕齐国无法维持一年以上的生存期。


第三位:霍光

霍光,著名的西汉权臣与政治家,被誉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及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兄弟。

霍光画像

武帝驾崩后,年仅八岁的汉昭帝需要辅助掌管政务。作为辅政大臣,霍光荣任“摄政周公”重职,地位崇高多年。他尽心尽力地服务于武帝、昭帝及宣帝三代帝王,对汉代江山社稷的稳固与繁荣,贡献卓越。《汉书》赞誉道: “此人(霍光)之威望,不亚于当年的周公、阿衡啊!”另外,《资治通鉴》也给予极高评价: “霍光统治时期,忠诚可见一斑!”因此,我们不得不称其为大忠之士。

然而,霍光的辉煌时期并不仅仅在于他能够轻易罢免甚至取代皇帝,更在于他能够将权力与皇权巧妙融合,从而拥有了远超昭文王时代的刘邦和吕雉的权力!

霍光影视形象

对于此时此刻的霍光是否有反叛之心,实在难以断言。尽管有可能存在这样的念头,但是在众多例子面前,这种决策显然并非明智之举。毕竟,显赫如曹操也未能成功谋取皇位,何况一介权臣。

最后,霍光凭借其坚定不移的忠贞初心,成功保住了汉朝朝廷。避免了汉武帝因废长立幼、穷兵黩武等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避过了秦国覆灭的命运,只有危难而非根源。同样是由于有了霍光倾注心血的努力,汉代中华长达四十年的昭宣中兴得以实现,国家的平稳与繁荣源远流长。这都是归功于霍光的伟大贡献!

霍光墓

纵然身居高位的霍光最后的结局并未能尽善尽美,家族惨遭灭顶之灾,妻子遭受 “弃市”的惩罚,贵为皇后的女儿被迫选择自杀,诸如此类的种种不幸。但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霍光的坟墓并没有受到牵连,仍可长眠于茂陵。

后来汉宣帝为了纪念昔日那些曾有功于朝廷的官员们,决定让画师们描绘出十一位功臣的肖像,置放在麒麟阁,霍光的名字赫然位列其中,位列十一人之首。从此之后,霍光也成为了汉朝皇帝及后代世代尊崇祭祀的对象。


第四位:谢安

谢安,东晋杰出政治家以及一代名将。亦身为诗人、书法家、音乐家及教育家,甚至围棋国手。入古典诗词者众多,封号“江左风流宰相”为之传颂。

谢安画像

其最令人瞩目之处便是他在淝水之战中领导八万兵力战胜了强大的八十万敌军,展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然而,战争并非他力挽狂澜救助东晋的唯一方式,据史书记载,除此之外,谢安还成功地化解过至少三次危机,比如在淮南之战中大败秦军,维护国家安定;同时缓和与权臣桓温之子桓冲的关系,使朝廷稳固。

谢安雕像

更值得敬佩的是,谢安先生懂得功成身退,选择主动放弃权力而淡泊名利。在太元十年,他借行军救援苻坚之际,交付重任,自请出镇广陵。谢安去世后,孝武帝悲痛欲绝,悼念日久,且赏赐丰厚财物,追赠太傅的荣誉称号,谥号“文靖”。


谢安抚琴图

此后,历来文人骚客均对谢安赞誉有加,如杜甫曾言: “汉主追韩信,苍生起谢安。”李白也说: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靖胡沙”。这些都足以证明谢安先生的影响力之深。


第五位:魏无忌

魏无忌乃信陵君,身份为魏国贵族公子,其才华卓越,与齐国孟尝君、楚国春申君及赵国平原君合称"战国四公子"。他颇有研究,著述书名为《魏公子兵法》。


魏无忌画像

魏无忌尊敬人才且热诚帮助他人。他曾两次在军事上大挫秦国军队:窃取兵符解救赵国于困境之中,还能组织五国联盟抗击秦国,这两次行动都成功地改变了赵国和魏国面临的危机境地。

公元前260年,赵国在长平之战中遭逢秦国惨烈屠戮,共四十万部属被无情杀害,赵国自此疲弱不堪。三年内连续败绩,战争烽火甚至波及到首都邯郸。在这种紧急情况下,魏无忌的姐姐前往请求魏国支援。然而,尽管魏王早已同意,却只静待事态发展而未派兵救援。魏无忌深感羞愧,便采纳侯嬴之计盗取兵符,击败秦军,成功拯救了赵国。由于魏王对魏无忌的行径感到不满,担忧此事会影响国家安全,于是将他放逐至赵国。

窃符救赵

等到十年后,随着魏国不断遭受秦国的猛烈打击,局势愈发严峻。在这个关键时刻,魏无忌决定返回祖国。他凭借自身在诸侯国中的声誉,促成吴国等诸国联合,带领大军在黄河以南与蒙骜率领的秦军展开激战,取得了胜利,并趁势进逼至函谷关前线,使得秦国整整十年不敢轻易出关。

魏无忌影视形象

不幸的是,后来的魏无忌受到魏王安厘王的猜忌,终因心中痛苦抑郁而去世。从此,魏国失去了最重要的依靠。十八年后,魏国灭亡;四年后,六国皆尽丧矣。真可谓 “一人生死关乎六国兴衰存亡”(洪亮吉语)。


第六位:周公旦

周公旦,周文王姬昌之子,周武王弟弟。

周公画像

他的主要事迹被《尚书·大传》高度赞扬: “一年内救济混乱局势,二年间打败商朝残余势力,三年间征服奄国,四年内建立诸侯之城和卫护之所,五年间建设完成新都周朝,六年定制礼乐制度,七年归还权利给年轻的成王。”

周公建洛邑

英明神武的武王离世之际,尚幼的成王即位,周公恪守武王托付开始代行摄政,成为周王朝政治舞台上的核心人物。

周公庙

从那时起,周公便致力于加强朝廷地位、整合东征,推动经济发展以改善百姓生活,精美地制定礼仪音乐,沉着而敬畏地保障人民的利益。周公的伟大贡献让周朝得以繁荣长达八百年。


第七位:郭子仪

郭子仪,文武兼修的人物,有华美丰富的人生经历。他曾担任将军、宰相,奉立李亨为帝,平定 “安史之乱”,骑马孤军退敌,击溃吐蕃军队,战功卓著。

郭子仪画像

郭子仪历任兵部尚书、门下平章事、代国公、汾阳王等职位,深受唐德宗尊崇,被誉为“尚父”。去世后,被追赠太师,赐予忠诚勇猛的谥号。

郭子仪戎装

郭子仪曾三度统领大军,成为军人心中的楷模。从中唐时期众多将领中脱颖而出,被视为名符其实的首席名将。他的儿子郭暧曾对妻子宫里升平公主开玩笑地说: “你以为我会依靠父亲的力量登上皇位吗?事实上,如果我父亲想要,他可以成为皇帝哦!” 然而,唐代宗李豫却淡然一笑而过。

郭子仪影视形象

郭子仪虽然不愿承担皇帝之职,但他对于重振大唐的确功不可没。若无他挺身而出,唐朝或许在安史之乱时就已经走到尽头。

郭子仪雕像

正如唐肃宗所赞誉的: “国家得以重整,皆因有你郭子仪之力啊!”

第八位:曾国藩

身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中的翘楚,曾国藩身居要职,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及武英殿大学士,更荣获一等毅勇侯爵及谥号“文正”。

曾国藩画像

他最大的成就便是成功镇压了震动全国的太平天国运动。彼时太平天国势力如潮水般蔓延十八省,八旗军与绿营兵逐渐丧失战斗力,洪秀全仅凭数载,便夺占南方半壁土地,建都天京,构成对清朝南北对峙的威胁。长达十三年的战乱若未得曾国藩组建湘军抵抗,腐朽的清廷恐早在五十年前便已覆灭。

曾国藩雕像

不仅如此,曾国藩被赞誉为中国睁开眼界看世界并付诸实践的先行者。在他倡导下,清朝创建了我国首次自主制造的轮船,开设了第一所兵工学校,出版译介了首批西方书籍,派遣了第一批留美学童。国家因他的作用实现了暂时中兴。

第九位:周亚夫

周亚夫为西汉著名将领、太尉周勃之子。

周亚夫画像

其英勇事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驻扎细柳,严格治军,为保卫长安免受匈奴侵犯作出卓著贡献;二是指挥平定七国之乱,瓦解了诸侯们欲分裂割据的野心,确保了国家的完整统一。特别是后者,可谓在危机时刻力挽狂澜。当时七国联军由刘濞领导,已占据汉朝大片领土,朝堂内部人心惶惶,而中央皇权岌岌可危。然而在景帝任命周亚夫为主帅后,仅用时三月即平息叛乱,斩杀刘濞。

平定七王之乱

尽管取得丰硕成果,周亚夫的晚年并不顺遂。自担任宰相后,因其个性与皇帝多有矛盾,以致皇帝下结论道“此不是理想的大臣!” 再加之梁孝王恶意诽谤,令景帝厌恶愈深,最后以谋反之名下狱。

周亚夫墓

牢狱之中,周亚夫整整挨饿五日,最终因呕血而亡。

第十位:岳飞

岳飞画像

无需过多笔墨介绍,众所周知,岳飞缔造岳家军,凭借一己之力阻挡金兵入侵,随后挥师北伐,收复失地,取得郾城大捷与朱仙镇胜利。

风波亭

结果却因赵构以十二道金牌招他归朝,惨遭以“莫须有”罪名杀害于风波亭。

上述十位均为公认深具力挽狂澜能力,为王朝续命的杰出文武官员。尊敬的读者朋友们,在您心目中是否有其他符合条件之人?欢迎广大网友留言分享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魏国   秦国   楚国   即墨   明朝   王朝   齐国   力挽狂澜   武将   将领   朝廷   画像   皇帝   辉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