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开国少将,可不成器的两个儿子,却成为了他人生最大的败笔

他是开国少将,可不成器的两个儿子却成为了他人生最大的败笔

在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的构成是非常复杂的,有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等,此外还有一些小资产阶级分子,比如木匠、小商贩……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一位有着精湛的理发手艺,最后却成功转型为开国少将的人民领导-熊应堂。

在时局动荡的年代,很多有志青年的爱国热忱被唤醒。虽然他们职业有差异,但是生逢乱世,救国图存成为了他们共同追求的目标。熊应堂,1911年出生在湖北的一个小山村里。父母都是农民,家庭条件窘迫。在熊应堂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离开了人世。没有了父亲的庇护,一家人生活很是艰辛,重担全部压在了母亲的身上。

缺乏生存技能的母子三人,只能靠乞讨度日,虽然很落魄凄惨,但好在一家人还能互相扶持。不过命运专挑苦命人,很快熊应堂一家就被无良的族人盯上了。旧社会人吃人的现象,在这里上演。族人们联合起来,以各种不正当的理由,变相变卖熊应堂的母亲。拿了钱之后立马一哄而散,只留下了年幼的熊应堂和嗷嗷待哺的妹妹。

彼时的熊应堂,只能带着妹妹沿街乞讨。不过,很快熊应堂便发觉,这种方式不是长久的生存之道。无奈之下,他只能将妹妹交托给其他人收养,自己开始了学艺之旅。熊应堂动手能力非常强,很快就成为了理发的一把好手,生活境况也开始慢慢得到好转。随着年纪渐长,他越来越明白彼时中国的水深火热。为了报国救民,在17岁那年,熊应堂选择加入了红军,他的人生轨迹也由此发生了转变。

年纪轻轻的熊应堂,面对真枪实弹,没有丝毫的畏惧。英勇无比的他,立下了累累战功,也受到了组织的重视。后来,他参加了反围剿运动、长征等革命活动,凭借着不屈的信念和意志,他一直坚挺到了最后,官职也是不断得到晋升。1955年的时候,他被授予开国少将的荣誉。组织为了培养他,将其调派到了浙江工作。

随着职位的不断晋升,熊应堂的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几乎很少能够抽身回家去看望自己的妻儿,教育孩子的重任也就自然而然落在了妻子的身上。熊应堂是老来得子,所以一家人对两个儿子都非常地溺爱,正是因为这种没有原则地宠溺,最终酿就了一出悲剧。

两个儿子一直打着父亲熊应堂的名号,在外作恶多端。在学校的时候,欺凌学生,甚至连老师都要忌惮他们几分。后来,学校实在是束手无策了,便劝退了二人,母亲无奈只能将两个孩子送进部队,希望通过部队严格的秩序来改造儿子。在部队期间,两个儿子短暂地收了一段时间的心,但是等到退伍之后,立马原形毕露。熊氏兄弟开始为虎作伥,接受有关人士的贿赂、打压当地的民众、违背妇女意愿……罪行数不胜数。

不过,人在做天在看,后来赶上整顿社会风气,熊氏兄弟落网。1979年的时候,熊氏兄弟俩人的案件在杭州审判法院开庭,数罪并罚,最后落得了一个死刑和死刑缓期的下场。这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大家都非常期待熊应堂会作何反应。但是,熊应堂一直没有任何的动静。

直到死刑枪声落下的那一刻,熊应堂都没有站出身来为自己的儿子们说过一句话,足以见得其公私分明。到最后关头,熊应堂还是顾全了国法,顾全了大众的利益,实在是令人敬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8

标签:少将   儿子   两个   败笔   族人   死刑   部队   父亲   母亲   妹妹   兄弟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