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主收养了女兵的儿子,十几年后女兵来认领,地主的举动很感人

1937年,地主王学文发现一名女兵昏倒在家门口。这女兵看上去大约20岁,脸色苍白,衣衫褴褛。王学文看看四周无人,赶紧将她扛起,带进屋里放到炕上。

过了一会儿,女兵悠悠醒来。她解开衣襟,从里面小心翼翼地抱出一个婴儿。婴儿刚满月,小脸粉嫩,正安静地睡着。女兵看着王学文,含泪说:“大哥,我知道你是个好人。这孩子以后就跟您姓吧,就叫王继曾。求您收留他,给他一条活路。”

在一个乌云密布的日子里,红军战士曾日三的心情如同这天气一般沉重。他低头不语,眼中泛着泪光,手中的枪杆被他来回擦拭,仿佛这能减轻他内心的痛苦。

他的妻子吴仲廉紧紧抱着孩子,她的泪水顺着脸颊滑落,滴在婴儿的脸上。孩子因为饥饿而大声啼哭,每一声都像是针一样扎在吴仲廉的心上。

“日三,你听这孩子的哭声,”吴仲廉哽咽着说,“他饿得连哭的力气都快没了。我们的战斗环境这么恶劣,孩子跟着我们只会受苦。我真的不忍心看他这样。”

曾日三抬起头,看着妻子和孩子,他的心中充满了矛盾和挣扎。他知道,作为红军战士,他们随时都可能面临生死考验,孩子跟着他们确实太危险了。但是,他又怎么舍得把孩子送走呢?这可是他们的亲生骨肉啊!

然而,理智告诉他,他们必须为了孩子的未来着想。曾日三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他伸出手,轻轻地摸了摸孩子的脸,然后转头对妻子说:“仲廉,你说得对。我们不能让孩子跟着我们一起冒险。你找个好人家,把孩子送去吧。”

吴仲廉听到丈夫的话,泪水再次夺眶而出。她紧紧抱住孩子,仿佛这是最后一次拥抱一般。然后,她点点头,坚定地说:“好,我会找个好人家,让孩子过上安稳的生活。”

然而孩子还没送走,外面就响起的警报,吴仲廉心中一紧,知道部队遭遇了突袭。她赶紧用布条将儿子紧紧裹在身上,再用棉服遮住,尽可能地为孩子保暖。外面风雪交加,她顾不得许多,只能咬牙冒着大风雪,努力朝王学文家的方向走去。

风刮得人脸生疼,雪片打在身上,冷得刺骨。吴仲廉的腿已经开始发抖,每一步都像是走在冰上一样滑。她心里清楚,这样的天气,每多走一步都是挑战。夜色越来越深,她渐渐辨不清方向,只能凭着感觉往前走。

不知道走了多久,前方出现了一抹微弱的灯光。吴仲廉心中一喜,赶紧加快脚步。走到近处,才发现是一户人家。她用尽力气敲门,嘴里喃喃地喊着:“有人吗?请帮帮我们。”

门开了,一个村民探出头来,看到吴仲廉的样子,吓了一跳,赶忙问她怎么了。

吴仲廉颤抖着声音说:“我要去王学文家,我找不到路了。”村民听了,赶紧给她指了路。

吴仲廉道谢后,继续往前走。风雪依旧猛烈,但她的心中多了一丝希望。终于,她看到了王学文家的门口。然而,此刻她已经耗尽了最后一丝力气,只能轻轻地拍了拍门,便无力地倒在了地上。

屋内的王学文听到动静,打开门一看,只见一个女兵倒在地上,怀中还紧紧抱着一个孩子。

王学文听到动静后打开门一看,只见一位女兵和她怀中的孩子躺在门口。他环顾四周确认安全后,迅速将她抬进了屋内。

进屋家后,王学文将她安稳地放到屋里的热炕上。他的妻子,手上还沾着喂孩子时的奶渍,急匆匆地凑上前来问:“怎么了这是?她是谁?”

王学文刚想回答,却听见一声微弱的啼哭。他和妻子都愣住了,仔细一听,那声音竟是从吴仲廉身上传来的。

妻子走过去,轻轻地掀开了吴仲廉的外衣。一个用布裹着的婴儿出现在他们眼前,小脸红扑扑的,但哭声却细若蚊鸣。

吴仲廉在这个时候缓缓睁开了眼,她看见王学文夫妇,眼神立刻变得焦急起来:“王队长,求您…求您收养这孩子。他叫王继曾。”

王学文和他的妻子都被这突如其来的请求弄得有些不知所措。他们看着吴仲廉,又看看那个在襁褓中啼哭的婴儿,心中充满了疑惑。

他深吸一口气,对吴仲廉说:“吴同志,你放心,我们会照顾好这个孩子的。但是,你能告诉我们到底发生了什么吗?”

经过详细交谈,吴仲廉透露出她和丈夫曾日三都是红军战士的身份。她轻轻抚摸着怀中那个刚满月的男婴,眼中满是母爱与无奈:“这孩子,生下来就没享过一天福。我没奶水,也找不到其他东西喂他,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还要小。”

曾日三作为丈夫和战士,他的心情同样复杂:“我们两人在战场上已经够辛苦了,再加上这个孩子,实在是力不从心。可是,我们怎么能舍得把他丢下呢?”

然而,现实的残酷让他们不得不做出选择。日本鬼子的进攻迫在眉睫,他们所在的部队也即将改编为八路军奔赴新的战场。吴仲廉哽咽着说:“我们找了很多户人家,想寄养孩子,但是都被拒绝了。大家都自身难保,谁会愿意再多个负担呢?”

后来,吴仲廉听说了一个不一样的地主——王学文。别的地主都是苛刻严厉,但王学文却以仁慈著称。他对待家中的长工如同家人,总是在他们需要时伸出援手,因此在村里赢得了好名声。

吴仲廉和丈夫商量后,决定把孩子送到王学文家,希望他能收养这个孩子。如果孩子能被收养,就让他跟王学文姓王,取名叫王继曾。

所以,她才抱着孩子来到王学文家,王学文看到孩子瘦弱的身躯,眼中流露出关切。他的妻子更是心疼,看着孩子面黄肌瘦的样子,她忍不住说:“这孩子太可怜了,我们得帮帮他。”

王学文家最近也添了新丁,他们的孩子因为家境好,养得白白胖胖。两相对比,更显得王继曾的瘦弱。但王学文和妻子没有犹豫,决定收养这个孩子。王学文的妻子奶水充足,她温柔地把王继曾抱在怀里,开始喂养他。

王学文的妻子擦了擦眼角的泪水,轻声安慰道:“大妹子,你们放心,我们会尽力照顾这个孩子的。你们先去忙吧,我去给他熬点热粥喝。”说着就转身进了厨房。

吴仲廉感激地点点头,继续说着她和丈夫的打算。

她紧紧握住王学文的手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愿意帮助我们。这个孩子是我们唯一的希望,请你们一定要好好照顾他。”

王学文也郑重地点头承诺:“你们放心去吧,孩子交给我们了。我们会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的。”听到这句话,吴仲廉心中的感激难以言表,她连连道谢,然后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在回家的路上,吴仲廉的心情十分复杂。她既为孩子找到了一个好归宿感到欣慰,又为自己不能亲自抚养孩子感到遗憾。但她知道,这是为了孩子好,她只能默默祝福王继曾在王学文家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没想到,刚安顿好孩子三个月后,曾日三英勇地执行了护送战友的任务,却永远地倒在了路上。而他的妻子吴仲廉,也被敌人无情地关进了阴暗的牢房。

王学文,一个普通的地主,却对曾日三夫妇的英勇无畏深感敬佩。他知道,在吴仲廉心中,最放不下的就是她那尚在襁褓中的孩子。于是,他毅然决定,无论如何也要让吴仲廉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见上孩子一面。

他花费了大量的银子和精力,四处求人,终于得到了去狱中探望的许可。带着忐忑的心情,王学文和妻子抱着孩子来到了牢房前。

当吴仲廉看到那被养得白白胖胖的孩子时,泪水瞬间夺眶而出。她颤抖着双手,紧紧抱住孩子,仿佛要将他融进自己的身体里。她哽咽着对王学文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把我的孩子养得这么好。我……我死也瞑目了。”

王学文的妻子也忍不住泪流满面,她轻轻握住吴仲廉的手,安慰道:“你放心吧,我们会好好照顾这个孩子的。你就安心去吧。”

然而,命运却再次捉弄了王学文一家。就在他们为吴仲廉的事情悲痛不已时,王学文的亲生儿子却在一场突如其来的风寒中夭折了。他们趴在儿子的坟前痛哭流涕,仿佛整个世界都崩塌了。

王学文的妻子泣不成声地对他说:“我们该怎么办?我们的孩子没了……我们该怎么办啊?”王学文紧紧抱住妻子:“我们还有继曾,他会是我们的希望。”

从此以后,王学文夫妇将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了王继曾身上。他们供他读书识字,教他做人的道理。每当王继曾取得一点进步时,他们都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骄傲。

转眼间十几年过去了,王继曾已经长成了一个英俊潇洒、品学兼优的年轻人。他不仅对王学文夫妇孝顺有加,还经常帮助村里的乡亲们。每当提起王继曾时,王学文夫妇总是满脸笑容地说:“这个孩子是我们最大的骄傲。”

然而,几位陌生人的出现,又打破了他们的平静生活。

在一个很普通的一天,吴仲廉带着几名穿着军装的男子,突然出现在王学文家的门前。他们脸上带着严肃的表情,自称是吴仲廉丈夫的战友,带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吴仲廉的丈夫并没有死。”其中一名男子沉声说道,“在突围的时候,他受了重伤被俘虏,但经过医院的治疗,他活了下来。战争结束后,他终于回到了部队。”

王学文夫妇听到这个消息,内心瞬间波涛汹涌。这些年,他们一直把王继曾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子抚养,倾注了所有的爱。但现在,他的亲生母亲来了,要带他走。

王学文深吸了一口气,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继曾,你妈妈来了。你可以选择跟她回去。”

王继曾听到这句话,一时间愣住了。他看着王学文夫妇,又看看吴仲廉,内心充满了纠结。他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两边都是他深爱的人。

吴仲廉也感受到了他的纠结,她走上前,轻轻握住王继曾的手,温柔地说:“继曾,你是我的儿子,我永远爱你。但我也明白,这些年是王学文夫妇给了你一个家,给了你无私的爱。你跟着自己的心走吧,无论你做什么决定,妈妈都支持你。”

王学文听到吴仲廉的话,心中一阵感动。他看着眼前这个纠结的孩子,心中明白,无论他做出什么选择,都是对的。但他还是坚持地说道:“继曾,你应该回到你亲生母亲身边。她是你的血脉至亲,你们之间有着无法割舍的联系。”

王继曾听到王学文的话,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他跪在王学文夫妇面前,重重地磕了几个头:“爸爸、妈妈,感谢你们多年的养育之恩。你们永远是我的父母,我会永远记住你们的恩情。”

然后,他站起来,转身走向吴仲廉:“妈妈,我跟你走。”

王学文夫妇看着王继曾离去的背影,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但他们并没有感到悲伤,因为他们知道,这是王继曾最好的归宿。

后来,王继曾还特意回来接他们过去住了几天。那几天里,他们一家三口其乐融融,仿佛又回到了过去的日子。但王学文夫妇知道,那已经不可能了。他们不习惯那里的生活,也不想给王继曾添麻烦。所以,在住了几天之后,他们坚持回到了老家。

在那个年代,像王学文夫妇这样无私帮助红军战士抚养子女的平民家庭有很多。他们默默地在背后支持着红军的事业,为国家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们应该铭记这些平凡而伟大的英雄父母,他们的善举和牺牲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1-30

标签:女兵   地主   红军   夫妇   举动   战士   婴儿   年后   妻子   丈夫   儿子   心中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