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灭三国苏定方,大魔王高仙芝,唐朝那些战神名将的传奇故事

要说历史上哪个朝代名将最多?大唐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一个人灭三国,皆生擒其主的苏定方。

三箭定天山,灭高句丽的薛仁贵。

吊打边境一圈,挂四将之印,控万里边疆的王忠嗣。

千里奇袭,灭小勃律,塌师国,重挫吐蕃,慑服西域诸胡的大魔王高仙芝。

克制吐蕃第一人哥舒翰。

平定安史之乱第一功臣李光弼。

再造大唐,中兴神将郭子仪。

破南诏,复安南,镇西川,追杀黄巢,至其抱头鼠窜的高骈。

等等等等,无论是初唐,盛唐,中唐,还是晚唐,唐朝的神将似乎一直处于井喷期,没有任何一个朝代能像大唐一样武功赫赫,神将如云。

这些神将们虽然一个个功勋卓著,威震华夏,但命运却不尽相同。

有些得以善终,而有些则遭是到了诬陷贬黜,更有甚者直接被杀,或者被逼的起兵造反,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这里面当然也有将军们自身的问题,但他们的下场结局,更重要的还是取决于当时统治者的贤愚,皇帝们奇葩的脑回路,直接决定了将军们的生死,同时也左右了帝国的命运。

一些本不该出现的低级错误,或者不该酿成的恶局,也都因为领导者的愚蠢频频出现,让大唐一盘华丽的开局打的稀烂。

自古常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似乎成为了功臣们逃不过的宿命。

汉高祖如此,明洪武更是这般,骄兵悍将是把双刃剑,既是克敌的神兵利器,又是令人皇帝们忌惮的内乱根苗,他们能力大,胆子大,啥事儿也能干出来!

所以天下承平之后,用完了人家,就想把人家除掉。

但唐朝的皇帝们杀将军,和其他朝代的统治者们杀骄兵悍将又不一样,他们并不忌惮将军们功高盖主,因为边境辽阔,周遭强国众多,打还打不过来呢,哪有心思去琢磨“鸟兽尽,走狗烹”?

或许是因为带有鲜卑的血统,李唐帝国的立国策略和传统的中原王朝不同,它不守城自保,而是极具有扩张性质,从不修长城这一点,就可见一斑。

无论是农耕区还是游牧带,乃至茫茫的戈壁荒漠,空气稀薄的高原,只要是天的下面,地的上面......唐王朝都想让它们臣服,或者直接纳入疆土之中。这是同汉朝和明朝有本质区别的!

而造成唐朝神将们命运多舛的原因,其实更加的单纯,就是皇帝们“亲小人,远贤臣”,昏招频出,善恶不分。

一些小人的诬告,让皇帝脑子一热,直接就要杀人。

所以,唐朝的将军们不是死于“功臣魔咒”,而纯粹是倒霉于皇帝的愚蠢!

最典型的就是盛唐时期的“安史之乱”,几个震铄华夏的神将被皇帝的愚蠢整的无比悲催,得抑郁症的,掉脑袋的,造反的,简直一个比一个惨!

比如平定“安史之乱”的头号功臣李光弼,在平叛战争胜利的前夜,竟被小人整治的抑郁而亡。

李光弼

满门忠烈,为了平定“安史之乱”,家族殉难四十多人的仆固怀恩,因为受不了朝中小人的陷害污蔑,一怒之下,勾结吐蕃回鹘造反,占领了长安,险些闹出覆灭唐朝的大祸!半生的功业分分钟毁干净。

但最惨的,还是要数让吐蕃和帕米尔高原诸国惊魂丧魄,彻夜难眠的西域大魔王高仙芝,和另一位神将封常清,这俩人审时度势,坚守潼关,却被太监边令城所诬陷,说他们擅自撤退,私开府库,贪污军饷。

唐玄宗听信了小人谗言,脑子一热,直接杀了二人。

一代震铄西域的神将高仙芝就此落幕,倘若他和封常清不死的话,也就轮不上其他的名将们来平叛安史之乱了,长安城更不可能丢!

玄宗刚愎自用,杀高仙芝和封常清,虽然是自毁长城之举,但也是有底气的,因为大唐根本不缺名将,一抓一大把!

高仙芝死了,另一位吊打吐蕃最专业的神将哥舒翰,立刻补缺了上来,接替了高仙芝和封常清镇守潼关。

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哥舒翰也看出来了,此刻不宜出兵,当死守潼关,叛军多为胡人,一路烧杀劫掠不得民心,且后援补给线已经被李光弼和郭子仪切断,想东进又被张巡给挡住。

所以只要坚守潼关,敌军必然自溃,众叛亲离,一切只是时间问题!

但唐玄宗被当前阶段的一些胜利冲昏了头脑,更加上奸相杨国忠在旁边煽风点火,要求唐军出关,与叛军决战!

哥舒翰一次次的上奏表明利害,但唐玄宗根本听不进他的金玉良言,逼着他率军出关,最后竟把哥舒翰给逼哭了。

天宝十五年,哥舒翰“恸哭出关”,率领二十万唐军离开了天险潼关。

粮草不济,欲求速战的叛军,终于等到了唐军离开了天险,立刻巧施埋伏,以弱示敌。待官军进入峡谷之后,滚木雷石雨点般的砸下,唐军大乱,相互碾压踩踏,一溃千里!

20万将士出关,最后只有8000人活着回来,哥舒翰本人也被叛军捉住,连带着其他30多名被俘的唐将一起被杀害。

大诗人杜甫在《潼关吏》中写道:“谨嘱关防将,慎勿学哥舒”。讲的就是哥舒翰被逼离开潼关之事。

要说.....哥舒翰也是一代常胜将军,就算被逼着离开了潼关,手下也有20万将士,何以落得如此惨败?除了叛军对方的几个将领也不是等闲之辈外,更重要的还是军心不稳!

将士们想的都是一样的,不想离开潼关!明明可以猫在碉堡里取胜,现在却又偏偏被逼着上战场以命相搏。

这是其一,早先高仙芝被杀的时候,一代神将刑场前,高声问潼关的将士们:“我有没有贪污大家的军饷,我冤不冤?”

士兵们本来就很爱戴他,齐声高呼:“冤!”

声音震彻潼关大地,但却改变不了结局!

哥舒翰来到潼关,依旧是主上不明,奸人掣肘,这唐军的军心岂能稳定?

就连哥舒翰被抓,也是由于下属的部将见皇帝昏聩,大势已去,直接背叛了大唐,抓住哥舒翰,投降了叛军。

整个安史之乱中,类似这种由于皇帝愚蠢酿成的糟心事不胜枚举,事态也在朝着最糟糕的方向发展。

要不是玄宗被儿子逼成太上皇,不再掌控实权,说不定大唐这一次真的就亡灭了。

其实一开始,安史之乱能爆发,也是由于玄宗的愚蠢,听信了小人的谗言,贬黜逼死了一位盛唐时期宗师级别的神将王忠嗣,从而酿成此祸!

为什么说他是宗师?那是因为哥舒翰,李光弼,郭子仪,李晟等一个个耀眼的将星,全都是他培养和提拔起来的。王忠嗣到底有多猛?为什么后人都说“忠嗣不死,禄山不反”?

王忠嗣

他一直被称为唐玄宗时期最伟大的军人!曾经一人身兼任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佩戴四枚将印。十八岁的时候,王忠嗣就率领300骑兵精锐,夜袭吐蕃军营,杀了1000人,俘虏了4000名战俘,还捎带着牵回了上万头牛羊,被唐玄宗赞美和汉武帝时的“冠军侯”霍去病不遑多让了。

在此后数十年的战争中,他连战连胜,未有败绩,打的边疆外族落花流水,再也不敢冒犯大唐的天威。而当时跟随王忠嗣作战的将领包括李光弼、郭子仪等人,无一不是一代名将,王忠嗣可以镇得住他们,足见其本事之大。

他不但能打仗,绕着大唐万里边疆,把所有的外族都狠敲了一遍。人品还十分的高尚,为人十分谦虚。

王家满门忠烈,他的父亲王海宾就是唐朝时的名将,在和吐蕃的作战中身死,马革裹尸,玄宗感念其忠勇,把九岁的王忠嗣收养在宫中以为义子,还专门派老师来教他。

按理说,既有父子之情,又有君臣之义,王忠嗣和玄宗的关系可谓亲密无间,寻常人就算想离间也很难。

但是,架不住奸人剑走偏锋,用一些阴损歹毒的伎俩暗害。

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诬告王忠嗣和太子李亨关系密切,意图谋反!

玄宗脑子一热,直接把王忠嗣从前线征调了回来,打入刑事“三司”严加拷打,以为逼供。

要不是王忠嗣昔日部下,此刻颇受宠信的哥舒翰挺身而出,为其求情,王忠嗣这条命就没了。

由于他一直没有被屈打成招,加上哥舒翰的求情,唐玄宗并没有处死他,只是将其削职为民,赶出了长安城。

离开长安的王忠嗣悲愤不已,不久就暴毙而亡,年仅45岁。他绝对是唐玄宗逼死的,唐玄宗逼死王忠嗣不要紧,而与之一起被逼死的还有大唐的河山。王忠嗣在任期间,曾多次提醒唐玄宗要注意安禄山,可惜他不以为然,最终酿成大祸。

如果王忠嗣不死,安禄山所谓的造反,顶多就是一场闹剧,根本掀不起大的风浪来。

可能有的同学要问,他和唐玄宗不是有父子之情么?李林甫的一句话,就有这么大的威力?既然王忠嗣是玄宗的养子,在宫中与太子一起长大,关系莫逆,那是很正常的,为啥就非往谋反那方面想呢?

那是因为大家不了解唐玄宗的为人,他曾经一日之内赐死了曾经的太子李瑛,和他的两个弟弟鄂王李瑶、光王李琚,杀你个养子又算什么?

在涉及到可能谋反的情况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其实也不要说唐玄宗,历代封建帝王都是这样的。

那么这个李林甫,为什么要害王忠嗣呢?实事求是的讲,两个人其实没有任何的交集和矛盾纠葛,一个在边疆戍边,一个在朝中理政,李林甫吃饱撑的要害王忠嗣?

李林甫

这还要从玄宗时期,节度使的任命制度说起。

所谓节度使,就是玄宗在边疆一代设立的封疆大吏,财权,军权一手抓,权力极大。

如此安排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在当地募兵,抵御外族的入侵,朝廷就不用每次战事一起,征调全国军力东跑西颠了。戍边的节度使们,利用当地人以边戍边,节省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

但是这么做也是有风险的,长此以往,节度使权力过大,相当于分疆裂国,自立一方。

玄宗也不是不懂其中的利害,故而设立了节度使升迁机制,一些节度使在边境上干了几年,有了功劳后就会被召回朝廷,担任官阶更大,俸禄更高的京官。

王忠嗣的功劳太大了,刚刚担任宰相的李林甫担心,这王忠嗣万一被调回长安任职,或许会以后对自己的相位构成威胁。

故而,他把危险扼杀在萌芽状态,直接诬告王忠嗣,害得一代神将宗师活活的窝囊死。

这套伎俩,李林甫不是在一个人身上用过了,被他害过的人不胜枚举,就连安禄山能上位,都是拜他所赐。

一开始的时候,玄宗喜欢派一些汉人文官去当节度使,因为文官普遍比较有节操,不是大老粗,造反的可能性低。

但是李林甫非常害怕这些文官当了几年节度使后,回来抢他的宰相之位,就对玄宗说,你派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有什么用?真正戍边打仗,还是孔武有力的胡人靠谱!

于是乎......安禄山就上位了。

因为这些胡人的文化水平比较低,就算有朝一日被调回长安任职,也不可能让他们当太高的官,故而从源头上就阉割了任何会对自己地位造成威胁的可能。

他的这项措施,虽然培养出了叛将安禄山,但也培养出了忠于大唐的少数民族节度使哥舒翰,李光弼等名将。

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这么坏!为什么唐玄宗还会拜他为宰相,而且一任就是十九年,玄宗时期,任何一个宰相也没他的任期长。

这家伙里挑外撅,陷害忠良,仇人遍布天下,连他的儿子都担心,有一天自己爹会出事!

安史之乱中,唐玄宗表现的智商极低,昏招频出,貌似是一个愚蠢至极的人,但事实真是这样吗?

唐玄宗

一个开创了开元盛世,让唐朝的国力达到顶峰的帝王,如果他的智商真是那么感人,又怎么可能会做到这一点?

实际上,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单纯的用好和坏,智和愚,这样非对即错的判断,那都是不公正的。人是一个很复杂的组合体,而且是会变的。

唐玄宗即位初期,精明睿智,勤政爱民,极为能干,特别是在人才选用上,独具慧眼!任何用来形容古代贤君的描述用在他的身上都不为过。

从他选用的几个宰相就能看出来,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一个比一个强!直接把唐王朝推向了封建时代国家强大的巅峰!

善于谋断,鼓励剿灭蝗虫的姚崇,是历史上有名的宰相,在集中皇权,打击外戚和宦官,广开言路,奖励正直等方面做了突出的贡献。

但他也有缺点,就是喜欢搞小团队,还接收贿赂,干了几年后被玄宗罢免了。

宋璟和张说也非常能干,把开元盛世推到了顶峰,至于说张九龄就更不用说了。他刚直不阿,人品极为端正,堪比贞观魏征,能够直言玄宗的过失,丝毫不留面子。并且在人士任用上独居慧眼,选拔出了一大批能干的人才,让唐王朝进入了一个不断良性运转,并高速发展的时期。

唐玄宗曾经夸奖张九龄,一看见他,就浑身有精神!

然而,当国家承平富足,边境稳定,天下无事之时,唐玄宗渐渐的就开始懈怠懒惰了,他本身就多才多艺,不再喜欢过问政事,而是去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

刚直不阿,天天找他抬杠的张九龄,自然是越来越遭到他的讨厌,而精明能干,善于果断理事的李林甫,则进入了玄宗的视线。

李林甫虽然坏,但他确实是很有才干的!排挤掉张九龄后,朝堂政务打理的井井有条,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财政节流,机构改革,赋税折纳,土贡改革,兵制改革,法制改革,选官与科举改革,明确了法典制度和吏治规范。

在他的打理下,玄宗根本就不用操心,天下可以稳步就班的往前推进。

正因为他极善于理政,别人都是干个几个月,最多不过三两年的宰相,李林甫却一干干了18年7个月,足见玄宗已经离不开他了。

这家伙确实有才,但也确实缺德,嫉妒心极强!稍微发现你可能对他会造成威胁,就开始收拾你!

所以,整个朝堂之上,选拔上来的人才,全都是碌碌无用之辈,唯李林甫的指挥马首是瞻。

像张九龄秉政时期选拔上来的人才,在李林甫时代,根本就活不下去。

这样一来,整个大唐看似健康无虞,但只要李林甫一倒,马上就变成了豆腐渣的大厦!整个官吏系统,全是庸才,不堪一击。

所以,当李林甫死后,他的继任者杨国忠根本没有李林甫的那两下子,大唐立刻崩盘,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中。

其实生活中我们也能经常见到这样的领导,公司里他乾纲独断,不培养人才,嫉贤妒能,让老板离开他以后根本没法活,这样的总经理,实际上是非常危险的!他虽然能干,把一切处理的井井有条,但整个公司管理体系已经被庸才填满了。

因为李林甫太过于阴险了,这家伙在世时,安禄山怕他怕的要死!生怕哪一天不小心得罪了李林甫,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唐玄宗舒舒服服的当了十九年的甩手掌柜,突然间再让他应对复杂的局势,承接李林甫留下的烂摊子,昏招频出,智商掉线,也就不足为奇了。

从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代帝王,皇帝们似乎一代不如一代,耳软心活,昏聩无能,朝堂之上,更是奸相频出,宦官弄权,很多名将都折在了他们的手里,那有没有能够善终的人呢?

当然还是有的,那就是郭子仪,郭子仪历经了四朝,虽也屡遭谗言陷害,一度被解除兵权,但他总是能利用自己超高的情商,逢凶化吉,避免让自己陷入不测之地。

郭子仪

自古为国家立下不世功勋的将军们,仗着君王宠爱,自身刚直不阿,对奸佞小人们有着强烈的道德优越感,往往会鄙视他们。

但是郭子仪从来不,他不仅对君子恭谦诚恳,对小人也是礼遇有加。

屡害忠良的宦官鱼朝恩,挖了他家的祖坟,朝廷中很多人担心郭子仪会起兵造反,但是郭子仪只是哭着说,这是自己行军打仗,不在乎别人坟茔的报应,和别人无关。一时间,愧疚的鱼朝恩还流泪折服。

这一点高仙芝做的就很差了,当年他拿下小勃律国,立了不世之功,直接越级上报给朝廷,没有通过顶头上司安西节度使夫蒙,让夫蒙大怒,差点杀了他。

还是边令城从中周旋,在玄宗面前美言,让他逃过一劫,但是事后,高仙芝根本没有感谢边令城的意思,觉得他是个阉货监军,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而已。

这也为后来,边令城进谗言,让玄宗杀了他埋下了伏笔。

相比较高仙芝,郭子仪就聪明多了,懂得到如何避祸,把危险扼杀在萌芽状态。

唐德宗时期,有一个叫卢杞的小人,可谓唐朝第一坏,不但人坏,长得还丑,经常遭到别人的嘲笑,但是德宗很信任他,还拜他为宰相。

卢杞虽无李林甫之才,但比李林甫还要坏十倍,在他还是一个小官的时候,拜谒郭子仪,郭子仪已然看出来了,这是一个得罪不起的主,连忙把自己家里的女眷全都给关到后宅去。

因为女眷们城府不深,脑回路肤浅,看见丑人必定嘲笑,到时候会给自家惹来不测之祸。郭子仪想到了前面,将灾祸扼杀在萌芽状态。

但即使这样,后来卢杞当了宰相后,也给郭子仪整够呛,害得他差点儿家破人亡。

最后,由表及里,大家也可以讨论一下,你们在生活中和公司里,有没有遇见昏聩的领导,和不堪的小人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1-29

标签:潼关   吐蕃   唐朝   大唐   安史之乱   节度使   叛军   宰相   名将   战神   小人   皇帝   传奇   故事   苏定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