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内斗真相:李宗仁如何公报私仇整治中央大员

建议使用APP语音播报功能,随时随地收听历史故事

预计阅读本文需要7分钟

1941年,湖北随县民众遭受了沉重的军粮征收,生活陷入困境。何成濬,时任国防最高委员会军法部执行总监,因家乡父老的请求,试图干预此事,却未能成功,反而遭到李宗仁的威逼,要求他家族出钱缴粮。尽管何家将当年全部田地收入上缴,李宗仁仍然不满足。

何成濬,字雪竹。二级陆军上将。曾随孙中山、黄兴从事辛亥革命,护法战争,后追随蒋介石

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何成濬打算将全部田产交给老家县府代管,但李宗仁对此不予理睬。在无奈之下,何成濬只能向蒋介石申请,得到批准后,事情才得以平息。这个事件看似只是李宗仁与何成濬之间的恩怨,但实际上反映了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明争暗斗的现状,以及国民党中央与地方,军队与百姓之间的尖锐矛盾。


何成濬,湖北随县厉山镇的英才,日本士官学校第五期杰出毕业生,曾与阎锡山、孙传芳等名将同窗。他的革命生涯起点颇高,由黄兴引荐,成为了同盟会的早期会员。在1928年蒋桂战争爆发前,他机智地策动唐生智的旧部打出“拥唐倒白”的旗号,让白崇禧措手不及,仅带少量亲信逃亡。

黄兴,汉族,原名轸,后改名兴,字克强,一字廑午,号庆午、竞武,曾用名李有庆、张守正、冈本、今村长藏

1930年的中原大战中,何成濬作为蒋介石军事集团的核心成员,与李宗仁的桂系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场对决,从此与桂系上层结下了梁子。


1938年武汉失守后,他被蒋介石免去了湖北省主席与武汉行营主任的职务,转任国防最高委员会军法部执法总监,实权有限。而李宗仁在几场大战后声名鹊起,成为了拥兵自重的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其司令部设在湖北老河口,恰好是何成濬的家乡随县所在地。

李宗仁,字德邻,广西临桂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国国民党“桂系”首领

在1942年的初冬,一位国民党的资深元老、湖北籍的居正,肩负着国民政府的使命,前往两湖前线慰问那些英勇的将士。


他的行程结束后,回到重庆,他并没有直接休息,而是立刻前往了何成濬的办公室,带来了一个令人沉重的消息:李宗仁的部队在鄂北地区强行征收民粮,导致当地百姓家中粒米无存,引起了广泛的不满和动荡。居正希望作为执法总监的何成濬能够采取措施,制止这种违法行为。

居正,原名居之骏,字觉生,又字岳崧,别号梅川居士。湖北广济(今湖北武穴)人

根据当时军委会的规定,军粮应该由地方政府统一征购,然后再按照既定的标准分配给军队,或者由军委会军粮局发放派购证,让军队在驻地自行征收。然而,第五战区的部队却在没有派购证的情况下,强行征收军粮,且不支付任何费用,这显然违反了军委会的规定。


作为军法部的一员,何成濬有责任过问此事,并要求改正。但他也清楚,李宗仁的性格强硬,并不会轻易接受他这个实权不多的执法总监的干预。

李宗仁

尽管何成濬在重庆的官场中并无太多实权,但他的家乡湖北已经连续两年遭受严重的旱灾,乡亲们的生活异常艰难。他无法坐视不管,于是与几位在重庆的湖北老乡商讨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他们以“湖北旅渝同乡会”的名义,给李宗仁发电报,委婉地劝告他约束部下,以免进一步扰乱百姓的生活,引发更大的时局动荡。


一周后,湖北主席陈诚的特使沈成章风尘仆仆赶到重庆,设宴款待了何成濬、居正等湖北籍的重量级人物。宴会上,沈成章透露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省政府的人在老河口拜访李宗仁时,李宗仁竟然破口大骂,指责湖北人从不团结,无法共事,质疑湖北人存在的价值。

陈诚,字辞修,别号石叟。浙江青田人。保定军校毕业。

他对湖北人在抗战中的贡献嗤之以鼻,何成濬等人听后愤怒不已,明白这是李宗仁对他们的反击和嘲讽。然而,尽管他们愤怒,但在座的却无人能对李宗仁施加压力,只能失望地散去。


陈诚,蒋介石的亲信,与桂系本就存在矛盾。李宗仁的部队在他的地盘上强征军粮,完全不把省政府放在眼里。为了制止李宗仁的横征暴敛,陈诚想让鄂籍的中央大员们出头说话,一旦饥民闹起事来,他也可以推卸责任。因此,在1942年2月7日,陈诚又给何成濬发来了一封长电,揭示了李宗仁部队在湖北的暴行。

沈鸿烈,湖北天门人,字成章。1906年赴日本留学,并加入中国同盟会

面对这一情况,何成濬在2月11日的军委会高级军事会议上宣读了陈诚的电报,揭露了第五战区29军在湖北的暴行。会议迅速作出决定,电饬各战区军粮局不得滥发派购证,再次强调军粮由各省政府统购统分,并命令29军移驻长江南岸。


然而,29军因搜刮的军粮过多,无法短期内转卖,于是第五战区申请延缓调防。这一情况被报告给军政部长何应钦,后者又向蒋介石汇报。蒋介石担忧杂牌军的行为会激起民变,影响后方稳定,于是下令军委会立案调查。

1941年 第五战区高级将领在老河口战区司令部合影。李宗仁(前中)、汤恩伯(前左2)、 王鸿韶(前左1)等

2月14日,军委会特派员晏道刚中将前往老河口调查。何成濬对此事并不乐观,但他还是建议晏道刚详加调查,据实呈报。3月1日,何成濬收到随县县长孙慕风的专函,反映随县民不聊生,他只能以个人名义给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孙连仲发电报,劝其节制部队。


然而,5月,晏道刚返回重庆,报告了第五战区拒绝配合调查的情况,还带回了李宗仁对何成濬的污蔑。在调查期间,李宗仁的参谋长王鸿韶公开指责何成濬家中存粮不肯交出,反而批评征粮不当。这一行为既是对何成濬个人的挑战,也是对军委会调查组的蔑视,显示了李宗仁的桀骜不驯。

晏道刚,湖北汉川人,1907年就读于武昌陆军第三中学堂。1911年7月以学生军排长入伍,后参加武昌起义

何成濬,一个以智慧和口才著称的传奇人物。他的智谋曾帮助北伐军顺利攻克长沙和武昌,劝说孙传芳对吴佩孚的失败置之不理。更令人惊叹的是,他成功说服了直系军阀张宗昌的得力大将徐源泉、孙殿英等人归顺,使蒋介石兵不血刃地收复了京津等地,因此被誉为“民国第一谋士”。


然而,当面对桂系军队的掠夺和暴行时,他明白单凭劝说无法改变现状,甚至可能引火烧身。因此,他转而采取救济援助的方式,通过“湖北旅渝同乡会”筹集了50万元赈灾款,交给了省政府用于救助灾民。同时,他还动员了一位富商朋友叶某向县府捐赠钱粮,以缓解灾区的困境。

狗肉将军、混世魔王、三不知将军、五毒大将军、张三多。张宗昌,字效坤,山东省掖县人

李宗仁并未就此罢休,他暗中指示手下在随县对何成濬家族施加压力,大幅提高征缴数额,企图让何家破产。何成濬家族在随县厉山镇是有名的望族,1918年分家时,何成濬名下已有丰厚的田地,每年可收获700多石的租米。


然而,到了1942年,第五战区的部队却将何成濬名下的700多石租米全部没收,还逼迫他的侄子四处借贷4万多元现金,以充抵军粮和派夫的费用。何槐青无法再为叔父管理田地,只得逃至恩施的湖北省政府,寻求在陈诚手下担任少将参议的堂兄何懋周的帮助,希望能够归还家族的财产。

何成濬在1943年4月3日的日记中写道:“懋周儿来电告,原籍随县田产,因全部收入不足以供应军粮、马粮、派夫等,现无人肯代管理,要我赶快定夺。”对此,何成濬感慨万分,在4月5日的日记中发出了对驻军横征暴敛的愤懑。


愤怒之余,何成濬决定将自家全部田产移交给随县政府代管,所有收入悉数归公,以断绝李宗仁报复勒索的借口。他随即将自己的决定电告随县县长,并抄报湖北省政府备案。然而,本以为家乡政府会对他的吩咐立即执行,不料电报发出多日杳无音信,半个月后陈诚才回了份短电:“已仰体尊意,遵嘱转饬随县政府遵照指示办理具体。”

老河口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旧址

一个月后,何成濬接到侄子何槐青的信,得知去年租粮已全数上交,还借了4万元。县政府怀疑他名下的田地收入远超年租700石,要求详细造册呈报,清点时还有区、乡长监督,亲友须具结连坐。


一个小县长竟敢如此大胆,清查中央执行委员、陆军上将的家产,显然背后有人操纵。何成濬在日记中感慨:“现在中央权威大减,暴军糜烂地方,鱼肉人民,已成家常便饭。”

何成濬随即发电给侄子,让他主动将账簿名册交到县政府,并请湖北省第三专区行政专员曹勉青督促落实。但他仍不放心,若李宗仁阻挠,便向蒋介石报告。蒋介石了解何、李宿怨,知道李宗仁公报私仇,有意发难。


他让侍从室以公开复电形式表明态度:“何军法总监雪竹兄勋鉴:五月五日法(32)书渝字第29号报告悉。吾兄毁家纾难,义同昔贤,体国之忠,自奉之约,良用嘉佩!至外界无谓蜚语,望勿介意也。”

有了蒋介石的明确表态,李宗仁不再威逼。何成濬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即使在全民抗战时期,也频现相互拆台、勾心斗角。连何成濬这样的权力中枢亲信都失去信心,蒋家王朝岂有不垮台之理?


在抗战时期,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矛盾丛生,这对国家抗敌大局构成了重大阻碍。从历史视角来看,这一现象背后深藏着三大症结。

首先,国民党的“内斗基因”源于其组织架构与政治理念先天不足。自创立以来,国民党就如一个松散的大家庭,党内纪律松弛,缺乏统一高效的指挥系统。在风平浪静时或许还能勉强维持平衡,但面对外敌压境,内部矛盾犹如火上浇油,大大削弱了整体抗战实力。


其次,国民党的内部争斗是中国社会深层次问题的镜像。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大背景下,中国基础薄弱,民生艰辛,各种社会矛盾尖锐突出。这些矛盾渗透进国民党内部,派系之间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和利益,往往置民族大义于不顾,导致内部斗争不断升级,严重妨碍了全民族抗战的团结与决心。

再者,国民党高层的政治理念和领导方式也是造成派系斗争的重要因素。虽然早期国民党领导人多怀抱强烈的爱国热忱,但在实际执政过程中,他们过于追求个人权势和派系私利,而忽视了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利益。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领导模式进一步加剧了党内矛盾,难以形成统一有力的抗战行动。


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是中国近代社会矛盾、组织缺陷以及政治理念偏差三重因素交织的结果,严重影响了抗日战争的进程与结局。若要彻底解决此类问题,必须从改革组织结构、重塑政治理念以及改善社会基础等多维度着手,从而实现国家的真正统一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然而,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国民党并未充分认识到并重视这一历史教训,最终走向了在大陆的衰败之路。

历史是永不落幕的舞台上演绎着生生不息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派购   公报私仇   军法   军粮   老河口   大员   战区   派系   湖北   军委   党内   蒋介石   国民党   国民   真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