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首府内比都:萧条如鬼城,缅甸人不待见,为何军政府却推崇?

一提起缅甸,大家脑海里第一个浮现出来的城市名应该就是“仰光”了。

这座临海的老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繁华的都市风貌,也曾是英国殖民者在远东的政治中心。

然而时移世易,如今的缅甸却有了一个崭新的首都——内比都。

2005年,缅甸军政府突然宣布,要把首都从仰光迁移到内陆400公里外一个叫“内比都”的新城。

这一激进的决定在当时引发了轩然大波,因为内比都当时不过是一个建成仅2年的新城,根本没有任何民用设施,只有政府大楼孤零零的立在田野之中。

一时间,各种议论纷纷。

为何缅甸政府要抛弃繁华的仰光,把首都迁到一个“鬼城”?缅甸人能接受内比都这个新的首都吗?迁都后的内比都,前景又会如何?

如今时间已过去20年,我们不妨来盘点一下这座新首都的“成长史”,看看它为何从最初的“鬼城”,逐步发展成一个令人眼前一亮的新兴都市。

仰光:殖民者的繁华与缅族的记忆

说到仰光,第一印象就是“古老”和“繁华”。

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位于伊洛瓦底江三角洲,正是缅甸最富裕的区域。

仰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当时这里已经有人居住。

到了11世纪,缅族建立起的蒲甘王朝时期,仰光才真正发展成城市。

那个时代的仰光并不大,只是一个由石头围成的小城,人口也就几千人。

但是城中有一座建于公元前6世纪的大金塔,这为仰光赢得了“佛都”的美誉。

后来英国殖民者来到缅甸,仰光的命运就此改写。

19世纪下半叶,英国通过两次英缅战争,将缅甸南部纳入殖民统治,并定仰光为殖民地首府。

英国殖民政府大力扶持仰光港的建设,还规划仰光为规整的棋盘式布局。

来自印度的移民也纷纷涌入,仰光的人口暴涨到40万。

到了20世纪初,仰光已经完全蜕变成一个殖民地的通商口岸。

这里汇集了缅甸26%的人口,是缅甸乃至整个东南亚最重要的稻米出口港。

可以说,仰光的繁荣是建立在殖民统治之上的。

它承载了缅甸百年的屈辱记忆,对缅族人来说,绝不仅仅是一座城市而已。

内比都:大缅族主义者的新选择

缅甸在1948年脱离英国殖民统治,实现独立。

但刚独立的缅甸面临着严峻的民族分裂困局,缅甸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主要民族有缅族、掸族、克钦族等。

缅族人口约占65%,分布在中南部伊洛瓦底江流域的平原地区,其他少数民族则居住在环绕四周的山地。

这些少数民族担心一旦独立,以缅族为主的中央政府会采取高压政策,剥夺他们的自治权利。

因此,缅族领导人昂山在独立前就同意实行“联邦制”,给予少数民族比较高度的自治权。

但这无法根本解决问题,各少数民族地区依然存在强烈的分离倾向。

独立后数年,掸族、克伦族等在自己控制的领地成立实质上的独立政权,与中央政府对抗。

为了维持国家的统一,缅甸中央不得不对这些地区发动军事进攻,长期处于内战状态。

同时,缅甸军队在长期的内战中逐渐壮大,军人在国家权力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

1960年代,以奈温为代表的军方势力终于在1962年发动军事政变,推翻民选政府,建立了持续至今的军人政权。

对军政府来说,仰光这座城市有着复杂的象征意义。

一方面,作为缅甸的经济中心和最大城市,仰光代表着繁荣和发展。

但另一方面,它也是英国殖民者拓展的产物,承载了缅甸百年来的屈辱记忆。

更重要的是,仰光毗邻印度洋,这给国家安全带来隐患。

缅甸刚独立时就爆发过一些覆灭运动,军政府担心外部势力会从仰光港口入侵。

此外,仰光也离缅甸动荡的北部边境较远,不利于统治。

基于种种考虑,军政府决心要迁都。

他们希望能找到一个战略位置优越、易于防守的新首都,以巩固军政府的统治。

经过秘密调研和比较,军政府最后将目光锁定在了内比都。

内比都位于缅甸中部偏北,正处在南北交通要道上,北邻重要城市曼德勒。

这里紧靠山地,又近北部少数民族地区,非常适合作为统领全国的政治中心。

从选址到正式宣布迁都,军政府始终严格保密,以免计划被外部势力干扰。

他们还在内比都附近修建了大量军事设施,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2005年11月6日,军政府迅速发布迁都命令,要求所有政府部门在48小时内全部迁移到内比都。

虽然这个操作相当离谱,但在军政府强大的压力下,这场“闪电迁都”还是在混乱中完成了。

内比都虽然尚未完全建成,但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新首都。

对军政府来说,选择内比都完全是出于战略考量。

它紧邻缅甸主要山脉,毗邻北部核心区,既可防御外部入侵,又可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更重要的是,内比都距离北部少数民族自治县较近,这有助于扩大中央对北部地区的影响力。

要知道,北部地区一直处于半独立状态,与中央政府对抗。

此外,内比都还靠近老牌重镇曼德勒,这座古都拥有悠久的历史,也是缅族围绕其建立民族认同的核心所在。

可以说,无论从军事防御还是政治统治角度,内比都都是军政府的最佳人选。

这正合乎缅族主义者希望恢复蒲甘王朝荣光的诉求,实现重返内陆核心区的梦想。

当然,仰光依然会保留重要经济中心的地位。

但政治权力的转移已经注定,缅甸进入了双核并存的新格局。

这既满足了军政府的战略需求,也使其可以更牢固地控制这个多民族国家。

内比都:从空城到体育场

内比都最初修建之时,规模就非常巨大,城市面积达到6000多平方公里,几乎相当于新加坡的国土面积。

规划者充满梦想地在蓝图上描绘出宽阔的大街、高耸的写字楼,试图让内比都直接成为一个世界级城市。

然而刚迁来的政府官员一下子生活不能自理,所有的生活用品都要从仰光运送过来,居住条件也很艰苦。

内比都在最初的几年显得十分荒凉,被人戏称为“鬼城”。

好在随后几年,缅甸政府持续投入资金,内比都的市容也日渐改观。

到了2013年,内比都已经基本建成,成功举办了东南亚运动会的开幕式。

各国嘉宾看到内比都宽阔的街道和现代化的体育设施,对这个崭新的首都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缅甸政府也许可以说,第一步的计划已经实现了。

如今内比都已有了五星级酒店、高尔夫球场、动物园等各种功能设施。

它正在逐步从最初的“空城”状态,过渡到一个真正的现代化城市。

虽然这里的人口和经济总量还远远不及仰光,但从长远来看,内比都是有机会逐渐发展壮大的。

内比都:民心的疏离与认同

然而我们也需要明白,一个城市要成为首都,光有宏伟的建筑和先进的设施还不够,更需要得到人民内心的认同。

这一点,内比都是缺失的。

它不是一个有机成长的城市,而更像军政府强加给人民的产物。

普通的缅甸人认为,修建内比都浪费了国家太多资源,这些钱本可以用于改善民生。

而且这里离他们的生活圈过于遥远,缺乏认同感。

甚至今天,除了政府机构,内比都是不允许夜间通行的。

到了晚上六点,这座城市就会变成一座真正的“鬼城”,十分荒凉。

不过,情况也在慢慢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缅甸年轻人开始涌入内比都就业、生活,他们或许可以逐步接受这个城市,并赋予它新的活力。

另一方面,缅甸民众也明白,国家需要一个稳定统一的政治枢纽。

仰光的地理位置确实偏南,而内比都无疑更适合这个角色。

因此,即便态度还有保留,但越来越多的缅甸人已经开始接受内比都,并把它当成自己国家的首都来看待,这是内比都赢得认同的重要进步。

内比都:传奇都市的新篇章

内比都作为缅甸新的首都,其崛起充满传奇色彩,它既代表着缅族主义者对民族认同的追求,也是军政府政治运作的产物。

它以惊人的速度从荒郊蜕变为新兴城市,但依然需要民心的认同。

可以说,内比都是一座处于变革中的城市,它的历史还远未完成,传奇的新篇章仍在续写。

无论未来会发生什么,内比都是不可能被抹杀的,它与仰光一道,将共同见证这个的国家的发展与变迁。

也许20年、30年后,当我们再次提起缅甸,脑海中浮现的已不仅仅是仰光一座城市,那时的缅甸,将是一个拥有双核的强国。

而作为新兴首都的内比都,必将绽放出它更加灿烂的辉煌。

参考资料

中国网,缅甸为何迁都·揭开缅甸新首都神秘面纱(组图)

外交部,缅甸国家概况

光明网,世界各国迁都往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4

标签:缅甸   军政府   缅甸人   仰光   殖民者   英国   首府   萧条   首都   独立   政治   政府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