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日历丨追“鲟”!3000多年前的长江白鲟长这样→

两条金带上刻画了四条怪鱼

怪鱼究竟是什么?

金带用来做什么?

今天,一起追“鲟”

带你认识

3000多年前的商周鱼纹金带

两条金带刻画着四条怪鱼
鱼纹竟是长江白鲟

2001年初,金沙遗址出土了两条金带

不同于其他出土文物的动物图案

比较容易辨认

两条金带大小相同、尺寸相等

刻画了四条难辨物种的“怪鱼”

鱼嘴和鱼眼长得尤其奇怪

鱼嘴长,且前端上翘、微微后勾

鱼眼呈棱形,前后有尖尖的眼角

这件文物,造型奇特,却作用不小

有专家认为

它是一种祭祀法器

在祭祀活动中有镇压水怪的作用

△图自网友@动脉影

起初,有学者认为

金带上刻画的四条怪鱼

其实是鸟的喙(huì)部和鱼的组合

(注:鸟的喙部,即鸟的嘴)

是在古史文献中出现的

一种鸟首鱼身的动物——鱼凫(fú)

但随着研究的深入

发现《诗经》《礼记》《本草纲目》等

古代典籍中

对于白鲟特征的描述

与金带上的鱼纹高度吻合

更多学者认为

鱼纹应该是长江特有物种——白鲟

(注:2022年7月21日,白鲟被宣布已经灭绝)

因此,这件商周鱼纹金带

又称为“双鲟金带”

驰骋长江上亿年的白鲟
为何能镇压水怪?

商周鱼纹金带,出土于成都金沙遗址

对于金沙时期的古蜀先民来说

白鲟,就是神通一样的存在

白鲟出现的时间可以追溯到

距今1.5亿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

在“长江食物链”中

白鲟处于顶层

号称“中国淡水鱼之王”“水中老虎”

“武力值”相当高

大多数水生动物,见了它都得绕着走

体格大

白鲟是中国最大的淡水鱼类

通常体长为2~3米,体重200~300千克

最长可以长至7.5米,最重可达1吨

△白鲟标本,现藏于水生生物博物馆。

游泳技术一流

春天,白鲟自长江上游而下

夏季,到达出海口,在大海转一圈

秋季,返回长江上游,产卵生子

孵出的幼鱼成长发育很快

次年春天,又自发地奔向大海

周而复始,一点都不累

战斗力强

白鲟性情凶猛、食量惊人

鱼嘴特别长

是刺杀小鱼的有力武器

生活在长江上游的古蜀先民

对白鲟的习性非常熟悉

古蜀先民以捕鱼为生、却饱受水患

因此,他们将所向披靡的白鲟刻在金带上

并以最高的礼仪祭祀

用于镇压水怪

神秘的古蜀文明
有了更多物证

除了白鲟,古蜀先民

还将好几种动物刻在了礼器上

四只“太阳神鸟”表达了

他们对于太阳、太阳神、鸟图腾的崇拜

旅游时经常遇见的“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太阳神鸟金饰↓↓

蜀人崇虎,由来已久

商周石刻圆雕艺术精品商周石虎↓↓

老虎栩栩如生、充满力量

金沙遗址出土的诸多虎造型文物都是实证

古时,蛙象征生殖崇拜、月亮崇拜

祭蛙求雨也是一种古老的祭祀习俗

金沙遗址独有的青蛙造型金器蛙形金箔

为研究古蜀先民的宗教信仰提供重要实物资料

除此之外

金沙遗址与三星堆遗址都出土了金面具

两件文物甚至有点“撞脸”

△左为金沙遗址出土的商周大面具,右为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金面具残片。

两处遗址仅相距38公里

经常被拿来比较

经专家研究

古蜀文明发源于

距今4500~3700年的宝墩文化

金沙遗址的年代大致在商末至春秋早期

衔接于三星堆文明之后

曾参与周王朝讨伐商王朝的战争

是灭商联军中最有战斗力的部队之一

金沙遗址的出现

为研究消逝的古蜀文明提供了物证

也把成都的城市史向前推进到了3000年前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李白诗中神秘的古蜀文明

正在逐步被认识

一起去金沙遗址博物馆看看

开启一场跨文明对话

监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武慧锋

文案丨王丹妮

视觉丨喻偌洢 林琦

技术丨汤沛

审校丨朱冬梅

统筹丨刘莹 武贺

特别鸣谢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总台四川总站 中国文物报社

责任编辑:贾宏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长江   太阳神   金沙   王朝   水怪   先民   祭祀   遗址   文物   日历   动物   文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