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之王龚来发,终身未娶活到133岁,生前唯一的爱好不太健康

前言:

有人说,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很大程度上是他自己决定的。

那么,这个在同治年间出生,跨三代人最终长寿133岁的仡佬族老人,他的一生究竟经历了什么?是什么支撑他活了那么久?


家境贫寒被迫离家

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龚来发出生在贵州省北部山区的一个小村子里。

这里住着仡佬族,一支古老的少数民族。

龚来发是这个家族的长子,父母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扶持家里。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龚来发出生后半年,他的母亲又生下了一个弟弟。

本就清贫的家境已经无法负担两个孩子的温饱了。


为了活下去,父亲忍痛决定将龚来发送给别人抚养。

离别的那一天,母亲抱着还在婴儿期的龚来发痛哭流涕。

小小的龚来发虽然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却也被母亲哭泣的样子吓坏了。

他红着一双眼睛,小小的手紧紧揪着母亲的衣襟,似乎再也不愿离开母亲的怀抱。

父亲将龚来发抱起,狠下心向村外走去。

母亲在后面不住地呼喊“龙哥,你要去哪里呀,把来发还给我!”然而父亲却一步步远去,最终消失在夕阳下的山路尽头。


从此,还在滴奶的龚来发不得不离开父母和弟弟,被一户村里较为富裕的人家收养。

这个养父母对龚来发很好,尽力保证他的温饱。

但是小小的龚来发还是非常想念自己的家人。

尤其是每每见到村里其他孩子被父母搂在怀中时,龚来发心中就像针扎一样的难过。

他想念母亲温暖的怀抱,想念父亲宽厚的手,想念和弟弟嬉戏玩耍的场景。

于是,龚来发便经常一个人跑到山上哭。

他苦苦哀求上天能让一家人团聚,哪怕只是那么一次也好。


然而多年过去,这份哀愁也只能隐藏在心底,任凭时光流逝。

十岁流落山中四年

10岁那年,养父母相继去世,没有亲人的龚来发只能自生自灭。

为了填饱肚子,他不得不跑到山上摘野果充饥,找山洞过夜。

龚来发在山中流浪生活了4年,连鞋子都穿破了,只能赤足行走,被村民称为“小野人”。

十岁对于城里的孩子来说可能正是无忧无虑的年龄,然而对生长在清贫山区的龚来发却意味着立刻要独立面对世界的残酷。


养父母的离世无疑是又一个巨大的打击。

短短时间内经历两次生死离别,龚来发的内心世界已经不复存在天真烂漫的童年。

为了活下去,龚来发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过上了山野生活。

白天在林中寻找果实、捕捉鸟雀充饥,晚上便睡在山洞中。

那一年冬天森林中积雪很深,龚来发整日在风雪中行走,常常冻得浑身发抖。

好在仡佬族世代生活在这片山林中,已适应了严寒的气候。

小小的龚来发也凭着顽强的毅力撑过了最艰难的日子。


大自然似乎也怜悯这不堪命运的孩子,时常会派遣小动物前来作伴。

那时的龚来发经常一边嚼着山间果实,一边自言自语地与森林交谈。

他请求大山能继续眷顾自己,平安活到足以自食其力的年龄。

仿佛是听懂了孩子的心声,四年间山林总是在关键时刻施以援手,龚来发也渐渐长大成人。

14岁开始定居生活

14岁那年,村中一户大家族的老板找到龚来发,要他到自己家里帮工并提供吃住。

对于龚来发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重回文明社会的机会。


在山中独自生存了4年后,龚来发已经完全褪去了孩童的天真,而是展现出超过同龄人的沉稳老练。

他欣然答应老板的要求,开始在老板家打工。

起初,龚来发努力工作以感激老板一家的知遇之恩。

干活勤快的他很快赢得老板的信任和称赞。

老板更把龚来发当成自己的养子,龚来发也渐渐融入这个大家庭,找到了久违的归属感。

在老板家的日子,对于龚来发来说是神来之喜。


他白天和老板的儿子们一起下田插秧种地,晚上能睡在温暖的大房子里;他重新拥有了衣食无忧的生活,也学会了许多农活手艺。

这一切在过去的14年都是奢望。

和老板一家人团聚的时刻,会让龚来发想起自己那已经难以寻觅的家人。

幸福来得太突然,转瞬即逝的痛楚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龚来发命运的无常。

“来发,快把这些竹子扎起来晾干!赶紧的,一会儿得把猪食煮上!”老板大嗓门的呼唤将龚来发的思绪拉回现实。


他微微一笑,迈开脚步奔向田间修筑的简陋谷仓。

多少个清晨如此,老板的一家人在田间忙碌劳作的场景成为龚来发的归宿。

老板家百年恩赡

老板临终时嘱咐子孙后代要永远供养龚来发直至他去世。

死后的一百多年间,老板的后人们世代相传这一嘱托,真正做到了“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每当家道中落时,总有人挺身而出,继续照顾龚来发的起居。


老板这一番嘱咐,无疑给当时还年轻的龚来发带来了极大安慰。

他原以为自己终其一生注定无根之人,没想到老板视他如己出,不仅给他立下万世香火,还余下巨额财产供养自己。

这份恩情,让龚来发倍感亏欠和感激。

在老老少少的七代人中,龚来发渐渐成了这个家族的象征与共同记忆。

新生儿一出生便听闻有一位百岁老祖仍在世,长大后的孩子也会争相向龚老讨要糖果或听他诉说古代的故事。

村里的人更是亲切地称他为“老祖”。


然而一代又一代,这些孩子的父母也相继变老、去世。

留在原地的只有龚来发,牢牢记住曾经的点点滴滴。

这大家族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故事,都深深烙印在他的记忆里。

当自己也成为这份记忆的守护者时,龚来发不禁感叹,原来他早已内心深处结下不解之缘的,就是眼前这一大家人。

百岁之后仍自强不息

龚来发在这个大家庭中安度晚年,享年100岁之后,他的身体机能也在不可避免的衰老。


然而龚来发的意志和生活方式似乎毫无改变。

1993年,时年131岁高龄的龚来发被评为“中国长寿王”。

媒体纷纷来访,希望揭开这位长寿老人的秘密。

然而龚来发给出的回答却十分质朴:“我一生最爱劳动,苦中作乐,保持乐观心态,这就是我的长寿秘诀。”

的确,百岁老人还能下地干农活,遇到病痛也极少服药,全部依靠身体自我调节。

这种顽强的生命力,只能来源于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或许是从小历经坎坷,龚来发积累的顺其自然的生活哲学。

他不强求任何事物,也不指望命运眷顾。

唯有自己双手劳作,方能实实在在地得到温饱。

又或许,经年累月的劳作让龚来发与土地建立了深厚的情感。

这片承载他整个人生的土地是他精神上的寄托,只要它还在,自己也就有活下去的动力。

抽烟与独身 寂寞中等待他人

对于一个普通老年人来说,戒烟和家庭生活是必要的。


然而龚来发却有着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他喜爱抽土烟,且终身未娶,独自一人度过此生。

龚来发终身未娶或许是他这个年代的男性所具有的一种传统气质。

他笃信一生只能有一个知己,若找不到,宁可孤独。

这么多年来,烟杆是他唯一的知音。

一口烟圈吐向天空,仿佛要把内心的情感传达得很远很远。

独自在院中吞云吐雾的老人,脸上总是带着淡淡的寂寞。

村里每个人都很尊敬龚老祖。



村妇经常会煮些豆腐丝面送到他家中,小孩子们则争相给他剥糖吃。

然而这些温暖都无法融化老人心中那一丝孤独寂寞。

夜深人静时,烛火将龚来发脸上的皱纹映照得更加清晰。

他独自坐在竹椅上发呆,不知在想些什么,似乎整个人都融入了夜色之中。

这一生注定是要独自走完的。

可心底深处,他也期待有那样一个知心人,能一直陪伴左右。


结语:

所以,我们先入为主的猜测不攻自破。

这个一生飘零的仡佬老人,并没有特别的祛寿或养生之术,甚至连最小的家庭幸福都未曾拥有。

然而,正是他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和乐观心态,支持他历经人生巨变,跨越了三个朝代,最终长寿133岁。

这也许才是他独一无二的长寿秘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长寿   仡佬族   养父母   温饱   生前   村里   家人   老人   母亲   老板   孩子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