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以前没棉花,古人穿纸衣、盖纸被,为何照样不受冻?

前言

随着秋冬季节的临近,北方已经感受到了十几度的降温,南方也逐渐感到了凉意。为了御寒,现代人有着各种各样的方式,尤其是北方拥有24小时供暖设备,相较于南方更显得幸福。南方人在湿冷的气候中,掌握了许多有效的御寒方式,例如棉衣、羽绒服、羊毛衫等。

然而,如果回溯到古代,情况就截然不同。据说在宋朝之前,中国并没有引入棉花,这意味着古代人在寒冷的季节里,只能依靠其他方式来御寒。与现代人所拥有的各类防寒技术相比,古代人是如何抵御严寒的呢?

一、富贵者的御寒之道

在古代,富有的贵族阶层有各种方法御寒。他们会穿戴稀有的纳木衣或者绫罗衫。这些衣料不仅美观华贵,同时材质结实保暖。

贵重纳木锦衣

纳木是高山名贵树皮,经过精心制作的纳木锦衣耐穿不受潮,阻隔严寒。山民们将心爱的布料染上纳木的颜色,制作成美丽的衣裳。杨柳枝头绿色初现,正是春意盎然之时,贵妇们穿上鲜亮的纳木锦衣游春赏花,洋溢着无尽的欢乐。

纳木衣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融合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美学。山民们发现某些树皮可以提取出富有弹性的纤维,这种纤维既轻盈柔顺,又保暖耐用。他们用心编织,变树皮为锦,这种天然环保材料深得贵族们的喜爱。

于是,匠人们根据不同地域的特征和气候变化,调制出多种纳木布料。北方的纳木衣厚实保暖,南方的纳木衣轻薄透气,女子穿着纤巧多姿的纳木裙子翩翩起舞。这些衣料在丝绸未进入中原前一度盛行,成为贵族阶级必备的正装。

绫罗羽绒御寒衣

绫罗是一种丝绸与羽绒的完美结合。这种御寒衣采用多层设计,既考究美感,又注重实用性。令人惊叹的是,其间精致的针脚将细腻的丝绸和蓬松的羽毛连接起来,既不会脱落,又保证通风透气。于是,富人们得以在严寒中穿上轻薄的绫罗衣衫,享受冬日的温暖。

绫罗御寒衣是古代奢侈品的典型代表,它融合了丝绸的细腻、羽绒的轻盈与暖和,再加上精湛的制衣技艺,可谓是奢华与实用的极致呈现。

据说最初来自西域的商人们带来了异域的丝绸与羽绒,吸引了汉人匠人的注目。他们反复试验比对,终于发明了这种新型面料。时人争相模仿,甚至在绫罗之间缝制金银丝线,显得更加华美高贵。

一些高级绫罗衣衫制作成两件套的样式,外面是精致的丝绸马甲与罩袍,里面是保暖暖和的羽绒里衣,可谓奢华非凡。在皇宫深宅和达官显贵的家中随处可见,成为显摆财富地位的重要象征。

二、平民的御寒生活

相对而言,普通百姓的御寒方法则更加朴实无华。他们主要依靠动物皮毛、麻布、药物和食物来对抗严寒。

厚实毛皮鞋袜御寒

尽管衣服单薄简陋,但是古人十分重视鞋子的保暖性。他们将兽皮和羊毛制作成软和厚实的鞋底和鞋垫,冬天穿上毛皮长靴,脚上暖和得很。少女们还在鞋中放上香料,既避免异味,又可消除疲劳。

由于古人大多以农业为生,必须长时间在户外劳作,脚的保暖尤为重要。于是,人们想方设法让双脚免受冻伤。最初使用简单的草鞋,后来逐渐演变为皮革制鞋。

人们将毛皮剪裁缝制成鞋面,鞋底缝制厚实的布袋,内填充羊毛,由于空气层隔绝和毛皮本身的保暖效果,这种鞋子既轻便又防寒。随着社会的发展,鞋类也日趋多样。富人穿戴貂皮狐皮制成的软毛鞋,颜色鲜艳;而普通人的鞋子则以牛皮马皮为主,鞋底厚实耐磨。

此外,妇女们还发明了木屐这样方便脱穿的鞋类,她们挑选香木制作轻便的鞋底,搭配羊毛鞋袜,即使在严寒的雪地里劳作,也不觉得寒冷。

糖浆和面罩保护脸部

老人和孩子的脸部最容易受冻。于是,人们在脸上抹上浓稠的糖浆,形成一层保护膜。贫困者还制作厚实的面罩,裹住头部和颈部,防止冷风刺骨。虽然不太舒适,但是很实用。

古人发现面部和头颈最易受寒,这与人体解剖结构有关。于是他们主动采取措施保护这些致命部位。

最初他们发现涂抹动物油脂虽然有黏性,但是能短时间内避免皮肤冻伤。后来随着制糖技术的进步,浓稠甜蜜的糖浆成为更好的选择。尤其是在北方,人们会在面部涂上一层厚厚的糖浆,等它干涸结壳后,便形成隔热界面,有效阻隔严寒。

此外,老年人和儿童的鼻子、耳朵也经常受冻,于是古人开始设计缝制带肥厚软垫的帽子和面罩。它们多采用皮革或毛皮制成,可以全方位覆盖头部。这类保暖装置不仅在平民中流行,连士兵们去邻国征战时,也会佩戴全面型的护具以防严寒伤人。

三、“纸裘”妙用无穷

在古代社会,纸张被广泛应用于衣物和被褥之中,被称为“纸裘”。它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在当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树皮纸带来温暖

早在唐宋时期,人们就利用特殊加工的树皮纸制作衣服。这种纸张柔软细腻、品质优良。穷苦人家将树皮纸和粗布麻衣叠加穿用,既有保暖效果,又不必花费高价购买布匹。

在纸张尚未普及时,人们便开始尝试使用树皮制作简易衣物。他们发现某些树皮经过晾干碾磨后会形成纤维质地,既柔软又有韧性。

贫困的老百姓们便收集树皮,通过浸泡压制的方法使其增厚变软,然后编织成粗糙的布料。这成为唐代以前最主要的衣着材料之一。而在造纸术兴起后,人们将树皮经过更精细的加工,制作成质优异的树皮纸。

它既柔软且富有弹性,更适合用于制作衣物。一些村镇的妇女们便收集这种树皮纸,与普通粗布麻布缝制叠加做成保暖内衣。这种简易纸衣在普通百姓家中盛行开来,使他们节省大量棉布支出,也得以渡过严冬。

千层纸衣温暖有加

后来,手工艺人们总结出多种技巧,进一步增强纸衣的保暖性。富裕者在纸衣内加一层丝绸,既柔软舒适又保暖透气;普通老百姓则选择肥厚的粗布麻布,质感更佳。此外,纸衣内还可添加羽绒、柳絮等天然材料,形成多个温暖的填充层。

随着纸衣的普及,人们根据不同需求,设计出多种花色品种。一些普通百姓喜爱单调朴实的白色或棕褐色调,而富人和文人墨客则偏爱绘有菊花翎尾的彩色描金纸衣。

此外,精细的针工也成为衡量纸衣质量的标准之一。熟练的裁缝可以将数十层不同材质的布纸准确对齐缝制,既考究美感又实用耐穿。最精湛的手工艺人甚至可以将薄如蝉翼的丝绸与柔软细腻的桐皮纸完美衔接,每一针每一线都精雕细琢,让人叹为观止。

这些千层纸衣轻如无物,却意外保暖。在北方寒冷的冬日,很多达官贵人们便最青睐这种丝滑温暖的服饰内衣。

四、古人取暖妙法

古人发明了许多取暖方式来对抗严寒,这些方法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繁多。

最原始的取暖法是生火。古人学会使用火种后,开始在室外和屋内生火取暖。他们用石块和泥巴砌出简易的火坑,在其中燃烧木柴草料,一家老少便可围坐其旁。这种简单的取暖方式一直沿用至今。

在古代,取火极为不易,所以火对人们来说既是珍贵的财富,也是赖以生存的必需品。他们围坐火堆不仅仅是为了取暖这么简单。烤火能驱散野兽,火星照亮黑夜,灰烬可以清洁饮食器具,烟熏可以腌制保存食物。

于是乎,一旦有人得火种,便小心翼翼地馈赠舍友。而当夜幕降临,人们也会自觉聚集到村中的空地,一同搭建简易的火塘取暖。这不仅增强了集体归属感,也使穷苦家庭可以节省取暖开支。

这种古老的烤火习俗一直沿袭至今,在现代许多村镇的公共场所也可见到这类历史印记。

人类文明的进程是伴随着火的发明与运用而不断进步。感谢古人的聪明睿智,给我们带来文明与温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古人   糖浆   树皮   宋朝   毛皮   严寒   厚实   保暖   羽绒   棉花   丝绸   温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