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差几岁最合适?不是3岁,不是5岁,而是……


01


我当初怀我闺女时,

儿子已经7岁了。

身边一个妈妈很认真地告诉我:

两胎间隔最好在3岁左右,

差太多了,两个孩子不亲的!


有好长时间,

我都为了渺茫的未来心怀忐忑。


俩孩子相差3岁才是最佳年龄?

差了7年,相处起来就会有问题?


最后我发现,

真相跟我们所了解的,其实很不一样。


02

年龄差,跟幸福度没有直接关联


发展心理学家布雷泽尔顿

在《读懂二孩心理》一书中,

对孩子们的年龄差做了分类,

列出了以下三种情况——


【当孩子们的年龄差小于3岁】


意味着老大、老二都还是小宝宝。

他们的认知水平接近,

喜欢的事物也基本相同。

他们更容易玩到一起,

但彼此的 竞争和冲突 也会更激烈。

可能你刚抱起其中一个,

另外一个的醋劲儿就上来了。

短时间内对父母是很大的考验,

⭐优势在于,

两个孩子几乎能在同一时间段带大。


【当孩子们的年龄差在4、5岁左右】


因老大此前充分享受了父母的关注,

且准备好了走向独立自主的心理阶段,

所以他会倾向于配合父母,

照顾弟弟妹妹。

当然,这不代表,

当你忽略他时他不会跟你闹。

一旦缠人起来,

还可能退回小宝宝的状态。

而且,带大两个孩子的时间拉长,

同样需要父母投入很大的养育精力。



【当孩子们的年龄差在7、8岁往上】


老大基本迈入青春期的门槛,

不缠人了,喜欢有自己的空间,

看起来跟小宝宝的互动较少,

但这不代表他不喜欢家里的新成员,

同时也不代表他不会产生对弟弟妹妹的嫉妒心理。


⭐好处是,父母不必每天当裁判,

解决俩孩的“纠纷”。

但是,仅仅是老大的青春期“叛逆”问题,

可能都够不少父母头大的。


能清楚看到,无论哪个年龄差,

孩子们相处起来都是有优势、也有难处的。


不是年龄差这样,家庭才能幸福美满,

或者年龄差那样,就沦入不幸了。

不管年岁相差几何,

也不管他们平日有多么爱吵闹,

孩子们都有同样的机会相亲相爱。


03

父母的不当干预,

会恶化孩子们的关系


二孩家庭和睦与否,

跟孩子们的年龄差没有直接关联,

但跟父母的养育方式息息相关。


心理学家布雷泽尔顿大量观察后发现:


当父母一方就在旁边时,

兄弟姐妹之间的冲突更有可能会加剧。

当父母不在场的情况下,

大量冲突都会很快烟消云散。


太认同这个观点了。


亲戚家一个堂哥,

曾红着眼眶,委屈地说:

“讨厌弟弟!每次妈妈都会袒护他。

错全都是我的……”


他后来跟弟弟关系的寡淡,

就跟父母总站队弟弟有直接关系。


如果我们能够放下成见和偏袒之心,

会发现,兄弟姐妹之间的冲突,

往往没有太分明的对错。

每个人都对冲突负有责任。

父母克制评判,

不轻易干预、不随意站队很重要。


拿我家俩娃为例:


就在我坐下来写稿子之前,

家里11岁的哥哥和4岁的妹妹小吵了一架。


哥哥正在拼乐高。

妹妹也在边上模仿哥哥拼着玩。

但很快,她就失去了耐心。

尤其是看到哥哥面带得意的神色

向自己展示作品时,

妹妹干脆丢掉自己的积木,

直接小手伸到哥哥面前,

将哥哥刚拼好的作品打落在地。


妹妹在做什么呢?

不管是一开始的模仿哥哥,

还是后面的情绪崩溃、干扰哥哥,

其实都因她把自己放在了跟哥哥竞争的位置上。

她崇拜他,想要跟上他。

哥哥也很享受碾压妹妹的优越感。


但是真切感受到挫折的妹妹不干了。

她转而开始对哥哥生气,表达愤怒。

这就是自然而然发生在孩子们之间的情绪情感。

不用管,自己就会消散。


果然,过没多久,

我就瞅见妹妹又凑到哥哥身边去了。

哥哥则轻轻摸了一把妹妹的头发,算是和解。

俩人重新开始拼积木。

而且,哥哥开始放慢自己的动作,

耐心地帮妹妹拼好她手里的积木块。


在这样的互动中,

妹妹通过哥哥学到了搭建的技巧,

而哥哥则通过妹妹学会了关怀和耐心。

他们都从这样的同胞关系中,

得到了自己的满足和收获。


老实说,我觉得真的挺好。


04

上一辈父母未解的心结,

会影响这一辈孩子们的关系


第二个因素,

则是父母自己的心结。


纪录片《零零后》中,

有这么一个二孩之家。


姐姐名叫萌萌,马上13岁了。

妹妹名叫柚柚,路还走不稳。

看起来很幸福的一家。

但是夫妻俩却被两个女儿的“不睦”深深困扰着。


为促进两姐妹关系,

父母的心思无处不在:

姐姐过生日,妈妈抱着妹妹,

急急地引导,“快祝姐姐生日快乐”,

连催几遍。


姐姐想要买一个耳机,

妈妈答应买的同时,增加了一个附加条件:

姐姐每天得要抽出时间,陪妹妹玩一会儿。


当姐姐躲在自己的房间里,

妈妈屡屡上前提醒,“该跟妹妹玩了。”

于是姐姐不情愿地走出自己的房间。

一边跟妹妹玩,一边嘴里嘟囔:

”大好时光,我却在这里陪你。“


俩人各玩各玩地,全程无互动。


为两个孩子制造一些相处机会,

帮助他们建立亲密关系,

初衷是好的,方向是对的。

但父母明显用力过度了。


他们没法接受,

青春期的孩子就是会喜欢独处一些。

她爱独处,不代表她不爱妹妹。

当父母反复在孩子面前忧虑地强调,

你们一定要好好相处呀,

背后的潜台词是:

我不太相信,

没有我的帮助你俩真能够处得好。


这导致两个孩子不仅没有真的互动起来,

做姐姐的平白被施加了过多的期待和压力,

并且下意识地逆反父母、逃避姐姐的责任。


那,为什么这个家庭里的父母

会在两个孩子的关系上这么努力?


原来,父母都是有兄弟姐妹的人。

妈妈小时候就跟哥哥的关系不好。

做爸爸的也是跟自己的兄弟打架打过来的。

长大后才算关系好转。

说到自己的童年,

妈妈甚至会忍不住抹眼泪。


养育两个女儿的经验,

让这双父母内心的一些陈年体验被唤起。

因为自己的姐妹弟兄当年跟自己的关系不好,

所以,如今又开始担心两个女儿的关系会不好。


儿童心理学家塞尔玛·弗雷伯格

将这种体验称为婴儿室里的幽灵


由于那份陈年体验过于强烈,

以至于他们在养育多个孩子时,

往日再次重现。


兄弟姐妹之间有摩擦和磨合的过程,

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但因为父母过往的回忆,

导致他们很容易夸大孩子们之间的冲突。


只有父母做好自我成长和觉察,

孩子们之间的互动,

才会逐渐呈现出他们该有的面目:

既有竞争,也有互助互爱。

既有哭闹、争吵,也会有彼此的依恋和成全。


05


我的一位好朋友是学发展心理学的,二孩妈

谈及这些年的育儿体悟,只说了一句:

“永远都不要指望孩子们之间再也不会出现冲突。”


冲突是所有多子女家庭的必修课。


或许更多父母需要想明白的是:

绝大多数时候,

冲突就是冲突而已,

绝对不代表不幸。


看过韩剧《请回答1988》的,

应该还记得姐姐宝拉和妹妹德善的恩怨。


德善但凡做了一丁点得罪到自己的小事,

宝拉就会一把揪住德善的头发,捶打一番。

坚决不允许德善动自己的化妆品,

穿自己的衣服....


德善面对姐姐,都是敢怒不敢言。


然而,就是这对活宝般的姐妹,

关键时刻,心里却深深装着对方。

而宝拉结婚时,也只有德善哭成狗,

妆都花了,还舍不得放开姐姐的手。

这样的姐妹情,看得人真的心中暖暖的。


没有完美长大的独生子女,

也没有完美长大的同胞手足。

父母精力有限,难免有疏漏。


或许你还能列出很多影响二孩家庭幸福度的因素。

或许你还在二孩养育的路上独自摸索。


都不要紧。

给够孩子们陪伴和爱以后

就试着去信任他们吧。


小时候总是争抢、打闹

让我们恨得牙痒痒的那俩熊孩子,

长大了多半会成为彼此的依靠。

剪不断的手足情深,割不裂的血脉相连。


愿每一家的小鬼们,都相杀又相爱。

愿每个二孩家庭,都有和谐幸福相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弟弟   冲突   哥哥   年龄   姐姐   父母   妹妹   妈妈   关系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