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童木会流泪吗?

在近期网飞推出的动画剧集《PLUTO冥王》中,观众又见到了童年时熟悉的机器人铁臂阿童木。这部动画作品描绘了中亚战争之后人类与机器人的存亡危机,信息密度大、工整而紧凑,其中的轻盈与沉重一样令人印象深刻。

游戏制作人、著名的科幻迷和动画迷小岛秀夫说,“这部作品跟只会战斗的机器人动画、英雄动画完全不同。这才是日本manga(漫画),这才是动画。”

ChatGPT的诞生让人类意识到新技术环境下可能被取代的物种危机,巴以冲突造成了惨痛的伤亡,在这样的现实中,《PLUTO冥王》出现了:战后的阴影笼罩着整个地球,失去国家的波斯制造了巨型机器人布鲁托,想让他消灭包括阿童木在内的七位世界上最强的机器人。在虚构的故事中,“战争机器人危机”取代了“核危机”,国际政治中的“机器人制裁”取代了“核制裁”。

1964年,日本漫画家手冢治虫推出了《铁臂阿童木》特别篇《地上最强机器人》。在日本漫画崛起的20世纪50到70年代,因为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手冢那一代漫画家大多呈现出政治左倾的立场,在作品中反战、尊重生命、主张平等。

2003年,获得手冢治虫之子的许可后,漫画家浦泽直树在《地上最强机器人》的基础上,创作了《PLUTO冥王》。2023年诞生的《PLUTO冥王》是网飞在此基础上创作的动画剧集。从1964年的反战思想,到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再到2023年的巴以冲突,《PLUTO冥王》经历的三次创作对应着不同时代的战争背景。

日本早已让世界接受了漫画这一艺术语言,以手冢治虫为首的常盘庄漫画家重新定义了漫画的深度与广度,他们对情感的描画和探索让他们的作品跨越了受众的藩篱。尽管《PLUTO冥王》发生在宏大的机器人战争背景下,但其设定依然古典:一个机器人,要如何更像人呢?人类一方面害怕被机器取代,另一方面又对仿生人充满歧视——人类拥有情感,机器人只是劣等物种。

机器人,真的不会伤心吗?当机器人流泪时,连它们自己也要为此惊讶,我是谁?我真的悲痛吗?这些反应是出于情感,还是一组代码?

看这部动画的过程中,好几次我需要按暂停键,停下缓一会儿,它对情感的感知和描绘,非常天真优美,忧伤以极轻盈的方式到来。当阿童木毁坏后,会被允许宣布“死亡”吗?还是只能被宣告“损坏报废”。浦泽直树延续着手冢对“人与他者关系”的探索,在充满割裂和纷争的世上,依然近乎固执地描绘“理解”的可能。比如机器人诺斯2号到执拗艺术家的故乡,寻找艺术家梦中的钢琴曲;机器人阿童木与天马博士的晚餐;失去阿童木的乌兰无法面对自己的感知,这位慌了神的小机器人一直跑来跑去,想帮助伤心的人类。

我已经很久没有看过这样的动画作品了,上一次带给我这样情感体验的还是动画电影《攻壳机动队》,它的英文名是“Ghost in the Shell”,那些机器躯壳里的低语,或许都只是难以定义的幽灵,但毕竟发生了,不是吗?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欧阳诗蕾

责编 杨静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剧集   漫画家   日本   机器人   人类   战争   漫画   动画   情感   作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