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从广州到北京需要多长时间?结果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

文|鲸探所

编辑|鲸探所

“从前车马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想要外出旅行,不管是开车、火车、高铁还是飞机都可以自由选择。

然而对于古时的人们来说,想要外出一趟却是十分不容易的。

就单说从广州到北京的距离吧,如果放在古代的话,古人又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走完这条路呢?

一日千里只是传说?

在古代,交通条件和现代相比有着天壤之别。

“一日千里”的说法在古代就已经存在,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历史书籍都多次提到过。

然而,人们常常对古代的交通效率抱有好奇之心,其中的“一日千里”这个成语更是引发了诸多猜想,这个神话般的速度是否真的能够被实现呢?

我们需要明确一点,“一日千里”并非是对现实情况的真实反映,而更多的是一种诗意化的表达或者夸张的手法。

根据史书记载,《庄子·秋水》中有“骏马一日而驰千里”的记载,这里的“千里”指的是中国古代的一里(约300米),因此骏马“一日而驰千里”也就意味着它可以在24小时内跑完约600公里的距离。

然而,在实际情况下,即使是最优秀的马也无法做到这一点。

因为动物的体力有限,而且马儿还需要休息和补充食物水分,再说了,古代的道路状况并不理想,道路狭窄且崎岖不平,这也限制了马车的最大行驶速度。

除了“一日千里”之外,还有一个常见的说法是“八百里加急”。

许多人认为这意味着快马加鞭,日行八百里。

然而,真正的含义并非如此。

“八百里加急”其实是一种传递紧急信息的方式,通过驿站系统更换马匹和信使,确保信息能够以最快的速度送达目的地。

不过这个也并不代表一匹马一天就能跑八百里,而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前往驿站进行更换马匹,因此,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例如战争时期,才会采用这种方法传递信息。

在日常生活中,一般的通信需求并不需要这么高的传递速度。

所以说,至于“八百里加急”,这种说法其实是对古代通信方式的误解。

虽然古代的交通运输工具和通信方式相对现代来说比较落后,但是古代的人们还是能够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实现一定程度的快速运输和信息传递。

然而,像“一日千里”和“八百里加急”这样的神话般的速度,其实只是人们对理想状态的想象,实际是无法实现的。

那么,古代的人们如果想要从广州到北京的话,又需要多长时间呢?

这其实需要按照他们的出行方式来判断了。

古代步行出行的挑战与实际距离

当我们想象古时候人们的旅行方式时,通常想到的是骑着驴或者马拉的大车。

然而,这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方法。

事实上,对于许多人来说,走路才是古代人们最为常见的出行方式。

在古代,尤其是中国古代,走路是一种非常普遍且相对便宜的交通方式。

这是因为当时的车辆和动物都非常稀缺和昂贵,并且大多数人都没有足够的财富购买它们,所以走路成为了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出行方式之一。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目的地都可以通过步行轻松到达。

例如,从广州到北京的距离大约为2000多公里。

按照正常人的平均步速来估计,如果想从广州走到北京,即使是不眠不休,也要走上将近一个月。

但是要知道的是,人的体力是有限制的,步行的速度也是非常缓慢的。

一般来说,一个人每小时只能走约4-7公里,要是一天走12个小时的话,那么也就是48-84公里。

这样算下来的话,那么走2000公里的话,也就需要23-42天。

这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不可能接受的。

再说了,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有时候还会遇到自然灾害等恶劣天气,那么自然而然,这个时间就又一下被拉长了。

所以说,如果步行前去的话,理想状态下最起码也得四十多天。

但是到下雨、下雪等天气,肯定是需要停下来休息的。

还有就是粮食与水的补给、不能走直线时需要绕路前行、山贼强盗猛兽的侵扰等等,保守计算下来,采用步行从广州到北京,最快也要花费4个月的时间。

在这种情况下,古代中国人发明了许多不同的工具和技巧来帮助自己加快行走速度并减少疲劳感。

例如,他们使用扁担、竹篮和其他物品搬运货物,又或者是在陡峭的山坡上安装滑轮系统以便轻松攀爬。

可尽管如此,走路仍然是古代人们主要的出行方式之一,而在古代的文学作品和历史记载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许多关于步行旅行的故事和描述。

不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步行旅行仍然是一种非常艰苦的出行方式。

例如,古代的商人为了运输货物,常常需要步行数千里,他们不仅要承受身体的劳累,还要面对各种自然和人为的威胁。

因此,对于他们来说,步行旅行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骑行

骑马作为一种古老的出行方式,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随着人们对马的驯化,它逐渐成为了战争、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交通工具。

而马匹的速度和耐力使其成为了古代最快捷的长途出行方式之一。

相比其他传统的出行方式,骑马具有明显的优势。

要知道,马匹的速度是比较快的,在良好的路况下,它的速度甚至可以达到30至40公里/小时,这使得骑马成为了短途旅行的理想选择。

但是它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要知道,一匹优秀的马匹需要花费大量金钱购买,而且还需购置马鞍、缰绳等装备,以及支付马匹的日常养护费用。

再说了,马匹的寿命相对较短,一般为20年左右,这意味着骑手需要定期更换马匹。

根据文献记载,古代马匹的速度和体力要比人类强很多,一匹好马每天最多可以奔跑200多公里。

不过马匹也有体力极限,需要合理安排行程,适当调配速度并休整恢复体力。

如果从广州骑马前往北京,即便骑术高超,至少也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依靠人力出行

古代的交通方式并不像现代这样便捷,陆路、水路和空路的选择并不多。

然而,在这些有限的出行方式中,古人依然找到了一些依靠人力出行的交通工具。

轿子和步辇是古代皇室和达官显贵的主要出行工具,它们都有顶盖遮阳,步辇开放些,轿子封闭些。

当然了,还有古人发明出来的滑竿,也是非常方便的。

滑竿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是一种简易的运输工具,用于搬运物资或行动不便的人。

农民们经常将滑竿作为一种农具使用,帮助完成田间劳作。

在古代宫廷里,太监们也时常使用滑竿运送皇帝的轿子或其他物品。

而步辇的设计灵感来自古代的马车,但是它没有轮子而是由两个木制框架支撑。

使用者坐在上面,前面有两个男人推着前进。

一般来说,步辇主要用于宫廷内的短距离行驶。

据《宫中档案》记载,步辇车厢采光良好,车顶镶嵌彩绘瓷砖,车上铺设有软垫,可让皇帝在小憩或欣赏景色。

《甄嬛传》中的嫔妃们坐的就是步辇,在后宫中来回穿梭的。

相比于步辇,轿子则更加豪华和舒适。

它是由一个覆盖顶部的小房间组成,内部装饰华丽,配有软垫座椅、窗帘和其他设施。

要知道,轿子通常是贵族和富人的象征,因为他们有足够的财富购买并雇佣所需的多名轿夫,而且轿子运送平稳,可以让人们免受外界干扰,所以也深受达官贵人喜爱。

除了陆地上的轿子和步辇,水路上也有依靠人力的交通工具,例如,小船可以由人划动前行。

然而,这种出行方式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为航线上可能有海盗出没,他们持有武器,人多势众。

还有就是变幻莫测的海上天气,稍有不慎就可能碰到飓风,小船在狂风巨浪中可能会翻覆,所以说尽管水路可能会比陆路更容易一些,但是它仍然充满了风险。

虽然说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限制了人们的流动性,但是他们仍然设法找到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广州   北京   滑竿   古代   轿子   马匹   体力   速度   方式   旅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