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多年过去,红军长征时踏过的那片“吃人”草原,如今还危险吗?

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1934年,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陷入了国军的重重包围,面对这艰难的处境,红军不得不寻找新的出口—走上长征路。

长征路有多么艰险我们都是知道的,雪山、沼泽、草原等无数的困难数之不尽,在粮草、装备的缺乏,与严酷的自然环境下,红军战士们可以说是九死一生。

而如今80多年过去,长征途中那一片“吃人”的草原,如今还是那么危险吗?

一.会“吃人”的软泥

红军长征虽然是在紧急情况下做出的决定,但是在选择了这条路之后,红军还是提前做了许多的准备,其中根据一位曾经走过长征的红军机枪手王邦忠描述,在他们出发前,其实是做过多重准备的,无论是寻找向导,还是准备食物。

但是当他们真的进入长征路,尤其是在1935年8月抵达若尔盖草原的时候,才真正意识到,什么叫死亡之地!

从远处看,若尔盖草原一片辽阔景象,当一阵风吹过的时候,草地的绿叶缓缓飘动,景色怡人。但是在这怡人的景色下,却全都是“吃人”的软泥,稍不留神就会陷入其中,严重的,则会永远的留在那里。

面对着不知道深浅的软泥,红军们只能两人一组,一个牵着一个往前走,最前面的那个人就用竹竿试验软泥的深浅。尽管如此,还是有中招的。

没办法,有的地方草长得比人还高,红军们相互间能听到呼救声,但是却难以看到人到底在哪里,而且即使看到了,等到赶过去的时候,大部分战友也消失了踪影。而这还不是最残酷的。

若尔盖草原太辽阔了,因为软泥的缘故,红军的行军速度又难以加快,并且所带的粮食也很有限。这就直接导致他们不仅要面对草原上忽冷忽热的温度,以及当面对没有粮食的时候,他们该怎么办?

身体素质差的,很有可能下一场雨雪,就永远留在了那里。而身体好的,还得继续面对粮食紧缺的问题。严重的时候,红军们就把裤腰上的牛皮皮带拿下来,一小段一小段切碎分着吃,以作充饥。

那一片草原见证了无数人的消亡,也见证了红军在革命道路上勇往无前的坚持。而如今,80年过去,曾经的“吃人”草原,却是模样大变。

二.“风吹草低见牛羊”

用“风吹草低见牛羊”来形容现在的若尔盖草原,可以说是再形象不过。

如今的若尔盖早已不复“吃人”草原的模样,放眼望去,就像是一颗镶嵌在川西北边境上的宝石,夺目不已。

在这里,不仅盛产各种名贵的草原,同时在草原上,草原狼、黑颈鹤、梅花鹿等各种动物都在这里栖息。

看上去与80年前区别很大吧!但又有多少人知道这改造过程中的艰辛与曲折呢?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全国工业化的发展加快,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其中就有让人头疼不已的“沙化”。

世纪之交的时候,若尔盖中的上百个湖泊已经干涸。而那些大一些的湖泊,像瓦延尔措湖、哈丘湖的面积也开始快速缩减。

到2007年的时候,土地的沙化已经占到了草原面积的13%。当时的检测人员白松曾说:“湖水干涸之后,许多河床也露了出来,而这无疑也让沙化变得越来越快。”

沙化固然使得曾经“吃人”的软泥减少,但是却带来了更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其实工业化发展是一个原因,而其他的像“过度放牧”也是导致沙化加速的原因之一。

当然,这个问题不仅仅发生在中国,环境问题是全球都非常关注的。而在一战与二战相继结束后,随着各国之间的快速发展,环境的破坏与保护几乎是每一个国家都经历过的事件。

而随着这么多年以来,我国对若尔盖草原在沙化上的治理,若尔盖草原也开始慢慢的焕发出了一些新的生机。

在2022年,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方案获得了批准,这也就意味着,若尔盖草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无疑是一件好事,“吃人”软泥不再出现,同时沙化的问题也在慢慢的进行治理。

结语

如今我们看到的若尔盖草原,它原本的生态链已在慢慢的被激活,可喜的是,其中还发现了珍稀动物彩鹮,这无疑是若尔盖草原修复过程中一个很大的进步!

参考链接:

1. 墨珑甲—80多年过去,红军长征时踏过的那片“吃人”草原,如今还危险吗?

2. 360百科—若尔盖草原

3. 360百科—长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若尔盖   草原   风吹草低见牛羊   多年   软泥   深浅   湖泊   辽阔   红军   粮食   危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