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霸省”:历史上共592名状元,有三分之一都来自这一省份

| 瓜田李的猹

编辑 | 沐语纪史

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选贤任能的重要制度,在封建社会中,这也是相对比较公平的选拔人才的办法,起码没有把社会向上的通道封住,寒门学子也有机会去改变命运。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于大业元年,也就是公元605年开始实行,直到清朝灭亡才被彻底废除,这一制度是由隋炀帝杨广继位后一力推行的,也是这位皇帝的功勋之一。

历史上,隋炀帝往往被称作昏君,实际上,隋炀帝最大的问题就是好大喜功。

他不顾国力严重透支,一心想要达成自己的目的,最终不仅将国库掏空,也得罪了不少世家大族,同时对人民采取横征暴敛的暴政,致使民不聊生,才造成隋朝二世而亡的结果。

但如果从另一个方面来看,隋炀帝统一中国、修运河、兴科举、传佛经、固边疆,在文化交流、国家统一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政绩。

在隋朝之前,封建王朝的选贤制度,最初是通过禅让以及世袭来进行的,在秦朝以及之前的历史时期,基本上官员都是由一些家族把持,秦朝虽然有了以军功为依据的任命制度,但从根本上并未有改变。

后来出现了保举制,由有名望的人出面保举一些人当官,一旦官员出现问题,保举的人也要承担连带责任。

此后的察举制也大同小异,只不过是由地方官员对辖区内的人才进行举荐,经考核后符合要求才任命官职。

此外还有征辟制,皇帝公开选拔人才叫“征”,官员推荐则叫“辟”,一些在社会上有名望的人就会通过此种渠道成为官员。

凡此种种,其实都取决于人为的主观判断,极易造成一些世家门阀把握官员任命的渠道,不断将权力和财富收拢到一些家族手中,甚至对皇权造成威胁。

而科举制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世家对官员的垄断,使社会上众多的读书人都有了当官的机会。

也正因如此,隋朝之后,读书考取功名成为很多人的梦想,文教之风长久盛行,对我国的文化发展是起到了促进作用的。

科举制度真正成型是在唐朝,特别是武则天时代,为了瓦解拥护李唐的“保皇派”,女皇广开科举,从民间大量选拔人才为己所用,客观上促进了科举制度的发展完善。

到了宋朝时期,科举制度经历了一系列改革,特别是弥封誊录制度,不仅要将考生的姓名、籍贯等信息封起来,而且还要有专人将考生的试卷抄录一遍,以此来规避考官在阅卷时徇私舞弊。

同时宋朝加强了科举考试中策论的地位,废除诗赋、帖经墨义考试,一方面使考生更多的去研究古代典籍中的经学,对政治有更多的关注,另一方面也开启了经义、论、策为主导地位的教育体系。

至明清时期,科举制度达到鼎盛,形成了童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的五级考试体系。

“八股文”的出现和推行,则严重禁锢了古代读书人的思想,使整个社会的治学风气死气沉沉,难以有创新和发展。

所以科举制度虽然代表了封建社会倡导文教的趋势,但也在客观上限制了思想的进步。

但无论如何,这一制度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都成为社会上极为重要的体系,无数学子为此奋斗不息。

在漫长的科举历史当中,我国一共出过592名状元,如果加上金朝、西夏、太平天国等地方割据政权的状元,这一数字可以达到近700人

其中,盛产状元的地方有福州、杭州、吉安、苏州,可谓四大状元之乡。

而这四地的魁首是苏州,有过54位状元,高于其他三地,苏州府在古代隶属江苏省,历史上江苏一省有195名状元,占状元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为何江苏如此高产状元?

这是因为江苏在古代经济非常发达,读书学习是件很费银钱的事情,寒窗苦读不是随便一个家庭能够负担得起的。

每次参加考试,需要10至20两银子,大概折合1到2万元人民币,各种盘缠至少要30至50两,相当于如今的3到5万,更不要说经年累月读书的书本费、教育费。

而在读书的过程中,读书人基本上不从事生产劳动,只能靠家族养活,长期下来,这是一笔很大的费用。

早在唐朝末年,由于战乱,很多富有的世家举家南迁,使江苏的经济得到提升,到了宋朝,更是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素有“苏杭熟,天下足”的说法。

明朝初年,朱元璋定都南京,进一步使江苏得到长足发展,所以从经济基础上,江苏的学子要比全国很多地方都有优势。

同时,江苏长久以来形成的读书风气,使这里有很多世代相传的书香门第,读书出仕的观念深入人心。

唐朝时,江苏出过一个状元之家。

唐懿宗咸通十年,归仁绍中状元,五年后,他的弟弟归仁泽中状元。

又过了18年,归仁泽的儿子归黯也中了状元,9年之后,归仁绍的儿子归佾也中了状元,最后,归佾的弟弟归系再次中了状元,一个家族,五个状元。

有意思的是,江苏还出过一位武状元,这就是陈大猷,明神宗万历十四年,他凭借一身武艺中得武状元,也是江苏省在明朝唯一的一位武状元。

陈大猷曾被委任为福清知县,十六年后,升迁为四川按察司副使,成为封疆大吏,是江苏习武之人的榜样。

清朝时期,江苏的状元更多,其中官位最高的就是翁同龢。翁同龢在咸丰六年高中状元,成为同治皇帝和光绪皇帝的师傅。

他曾两次入阁军机处,在清末与外国列强的谈判中反复周旋,主张对外来侵略要“一战到底”,在政治理念上支持变法图强,更在书法上有很深的造诣,被称为“乾、嘉以后第一人”。

正是有了物质保障和精神鼓舞,江苏学风盛行,一代代的学子心中都有一个“状元梦”,也让这片土地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聚集地。

直至今日,江苏依然是“学霸省”,在如今的高考中,江苏也是改革的先锋,一些高考新的方案或试卷,也会在江苏进行试点,以至于有人调侃说江苏的卷子每年都要换花样。

总之,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打开了普通人走向上流阶层的道路,对打破世家门阀对政治经济的垄断起到了很大作用。

但在漫长的历史当中,科举制度缺乏自我发展、创新的驱动力,最终只能限制学术与思想的发展。

科举制度也塑造了中国“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在当今社会中,努力学习,报效祖国,或许是更多青年学子的追求。

如果喜欢本期节目,烦请点击“关注”,既方便浏览往期作品,也不错过下期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此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归仁   状元   武状元   隋朝   科举   江苏   中国   学子   世家   省份   官员   制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