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李卫作为一个回京述职的地方官,为何敢带兵闯入考场?

“小爷我十一岁就跟皇上,现任江苏巡抚李卫。”李卫嚣张喊道。连诚亲王胤祉不敢干的事、不敢说的话,一个乞丐出身的李卫全都干了。

《雍正王朝》中,李卫原是逃饥荒来到江南,曾以要饭为生:他大字不识,却为人诙谐幽默,风趣可爱,是一个机灵鬼。

当年,雍正还是皇子的时候,下江南赈灾途中,遇到了狗儿、坎儿和翠儿,胤禛这时候刚好刚萌出干一番大事业的想法,正是他招贤纳士的阶段,于是将他们三人带回了府邸当跑腿小老弟。李卫改头换面,从一个不起眼的早饭乞丐成了胤禛府邸最看重,最得力的奴才。

期间,替胤禛办了不少棘手的事,他的机灵和办事能力得到胤禛和邬思道的认可。胤禛为了“未雨绸缪”,将年羹尧这个杀伐果断的将才拽在手里,于是设计将李卫派去四川监视年羹尧,就这样,李卫正式踏进官场之路,一步一步成为了封疆大吏。

李卫从11岁就跟雍正,他清楚的知道,没有四爷就没有他今天,就如他所说:我是树叶,四爷是我的根,没有四爷,我就会枯死。所以李卫对雍正忠心不二,有谁对雍正使啥花花肠子,他第一个为雍正打抱不平。

李卫是个机灵鬼,当李绂发现科考有问题的时候,第一时间找诚亲王胤祉帮忙时,结果胤祉以你不了解皇上这个人为由,让他速去找李卫帮忙,所以李卫带着雍正御批的五百亲兵赶到考场围起来,搅乱考试。

要知道,在京城科考场动用500百兵俑, 都可以按谋反论处了,李卫不怕死吗?区区一个巡抚为什么敢派兵去考场抓现行呢?

究竟是谁给李卫的“胆”

雍正继位之初,虽说他坐上了皇位,是大清的最高统治者,但由于皇子的时候,一直走的是“孤臣”路线,使得上位后,无人可用,十三爷胤祥建议雍正在首场开科取士。

但在科考过程中,时任监考考官李绂发现了徇私舞弊的现场,于是让主考官张廷璐终止考试,可张廷璐并没有听取,还与李绂发生了冲突,李绂气急败坏去找清流界的首脑诚亲王胤祉帮助,可胤祉自从退出夺嫡事件后,一心投入搞学问,不想再掺和其中。

一是他太了解雍正的秉性,管不好,可能会触怒雍正;二管得好,有可能对他有忌惮,搞不好夺嫡没栽进去,反因这事搭进去呢。

但李绂是他的最为看好的读书领袖成员,虽说抱怨李绂没事惹麻烦,但又不能袖手旁观。凭胤祉多年的政治生涯和敏锐地判断,他让李绂放下身段去求李卫帮忙,李绂一听,就不愿意了:我李绂是科班出身,让我放下“名士”派头求他一个泥腿子?

老三胤祉都急上眼了,说:你就别拿什么“名士”派头说事了,这事除了李卫,没人敢干。

那同样是从阿哥府邸出来的,李绂为何瞧不上李卫呢?

在清朝,不是正途考取的官员,向来都不被科班出身的官员放在眼里,李绂和李卫仕途不同,一个有毕业证的,一个没有毕业证的,李绂瞧不上李卫也是情有可原的。

不过,李卫可是个机灵鬼,向来以平常心态面对,你科班出身的给我李卫,那我李卫就对你客客气气的。

所以,当从没有交集过的李绂找上门时,李卫似乎很惊讶地问:这是谁啊,不是读书人的领袖代表吗,这是大官啊,今怎么给我李卫面子,来府邸做客。

而且三王爷胤祉还特意交代李绂放下“名士”派头,拿着拜帖来求见李卫,这足以说明,李卫在朝野地位、雍正心中的位置,要不胤祉怎么会说只有李卫敢接这事呢。

而且李绂来李卫府邸就感受到了,李卫下人对李绂这样的名士连正都不看,就将他拒之门外了,这样更是显出李卫的“嚣张”。

李绂上府拜访后,建议李卫派兵去伯乐楼搜查,可李卫直接带兵去考场搜查证据。

讲到这里,大家都有一个疑问,难道李绂真不懂去考场拿人?他要不懂这个道理还去找什么老三胤祉?去伯伦楼拿人李绂找地方官就行了吧。何必去找李卫呢?

其实,李绂是故意用错误的答案让李卫说出正确的答案,然后出事后去考场拿人是李卫的主意,他只是吹哨人。如果事成了,他是最大政治获利者。这步棋李绂走的看似凶险,其实滴水不漏。

不过,李卫能想到这一层,这让李绂这个读书人对这个乞丐出身的李卫很是敬佩。要知道李卫只是刚刚升迁的巡抚,一个外放官员,没有皇帝的允许下,是没有跨省办事的权力,在京城科考场动用500百兵俑,是要按谋反砍头的,可李卫才不管那么多。

其实,不光老三胤祉知道李卫有这个能力,连老八胤禩对李卫这个有特别的权力,也感慨不已:李卫一个小乞丐都能被雍正调教成心腹大臣。就知道李卫是个不简单的人。

当李卫带兵闯入考场时,张廷璐给李卫提出闯入考场的罪名警告:好大胆子,没有皇上的旨意,竟然带兵包围考场,无论是主从一律要砍头。

张廷璐见李卫不当回事,多次给李卫“普法”:擅自带兵、擅自包围考场、擅自搜查考场,无论犯哪一条,都应当被砍头。

张廷璐没有吓住李卫,反倒被李卫吓住了,李卫“嚣张”地说:你可别唬我,小爷11岁就跟着皇上主子,现任封疆大吏,你是吓不着我的。说完,下令搜查考棚。

从李卫此话中,就有两种暗示:一是我李卫背后靠山是当今皇上;二是我李卫不是被吓大的。从两个暗示就直接带出了上述问题,李卫作为一个放外官员,为何会敢派兵去考场抓现行了。

因为在李卫的心中,雍正主子才是他的天地,只要对主子不利的,对主子使花花肠子的,他都会挺身而出。比如诺敏事件,不是诺敏有欺上瞒下,对有损雍正统治根基,李卫怎么可能给田文镜借兵呢,要是田文镜查不出来诺敏欺上瞒下的事实,李卫也会遭到责罚的,换别人,他才不会冒这个险。

所以,只要雍正的事,李卫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辞。比如曾静事件,李卫为了替雍正出口气,暴揍曾静一事是一样的心情。

有人质疑,要是李卫搜不到徇私舞弊的证据,闯出大事了怎么办?当然,李卫这么做,绝非只凭“嚣张”而鲁莽行事,而他是有底气的。

李卫闯考场,绝非只凭“嚣张”,也是有底气的

李卫从一个小叫花子做到地方巡抚,不是只凭“嚣张”,还有他的聪明和眼界。比如跟他一块投靠雍正的坎儿,当他回京复述,得知坎儿死了,他在一旁伤心难过,邬思道看到了,特意提醒他,他一下就看透了。

还有诺敏事件,诺敏只用半年时间还上了三百万两官银,李卫马上就猜出里面有猫腻了,他对邬思道说:这事儿透着有点邪。

“科考舞弊”,李卫认为非同一般,一方面是李绂作为读书人的代表,不会冒着摘官帽的风险,开这种玩笑。李绂都放下身段那拜帖来府求帮忙,足以说明李绂对这件事相当的重视。所以李卫有什么惧怕的。

另一方面是李卫担心有人又使坏,欺瞒主子,“诺敏事件”已经让主子出一次丑了,“徇私舞弊”他绝不可能置之不理,毕竟他是从底层出来的,那些花花肠子,他怎么会不知道?况且又作为雍正最忠心的奴才,他必须第一个挺身而出,为主子查证、出手制止,以免再给主子闹出天大笑话。

除此之后,更关键的还是李卫手里有兵,又有胆识。前面也说了,李卫作为外放的巡抚,他的兵权是有限的,并且历朝历代以来,边外的士兵和地方官的兵俑是不能擅自带入京城的。但李卫,雍正不仅给他这个特权,在京城还给他配有独自的府邸,而且设备非常完善。

在清朝,巡抚、都统、总兵等,都配有几班戈什哈,就是随身侍卫。就比如图里琛与诺敏翻脸时,诺敏杖着自己有几班戈什哈,就要杀图里琛灭口,要不是机智,亮出“粘杆处”管带身份,恐怕他们就要死在诺敏几班戈什哈刀下了。

讲诺敏这个例子,就是想告诉大家,李卫作为江苏巡抚,他手里同样也有几班戈什哈的,而且雍正给他的标配是非常完善的。

要不,李卫和邬思道在山西遇到田文镜的时候,邬思道让田文镜带兵封藩库,田文镜说自己就带几个随从,封藩库谈何容易,邬思道微微一笑:哎,你没有兵,李卫没有吗?

田文镜一听,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毕竟,李卫不仅有一兵一卒,还有皇上这个大靠山。

其实,借兵给田文镜封山西藩库和他带兵封考场,本质其实是一样的,如果换别人肯定会掂量掂量,绝对不会轻易冒这个险。但李卫不同,他确实有这个权力,即便雍正没有给他这个权力,只要对雍正不利的,他也绝不会袖手旁观。

李卫做事,从不蹑手蹑脚,就如他要出发前,向他的一群戈什哈喊:抄家伙,跟小爷我拿人去。由此可见,雍正对李卫的百般容忍和恩宠,确实给足了李卫“嚣张”的底气。

写到最后

其实,李卫自从离外放任职,他就再也不是府邸替主子跑腿的“狗儿”了。李卫十来岁就跟随雍正,他对雍正忠心,雍正对他信任,两个人关系早已超越君臣,更像是父子关系。所以作为一个外当官,他敢擅自带兵封考场,确实是雍正给了他“嚣张”的底气,但也有他的果断、理性判断。李绂虽科班出身,但靠山比不上李卫强,而且李卫不按常理出牌,心里只有主子和百姓利益,所以他就敢派兵去考场抓现行,他的做事风格,也得到雍正的青睐!




#看见人间百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5

标签:雍正   考场   班戈   王朝   京城   地方官   巡抚   府邸   科考   主子   皇上   嚣张   李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