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最高境界:心死,欲灭

王阳明说:“心不死则道不生,欲不灭则道不存。”

人的所有烦恼,都源于内心反应和欲望折腾。

不管遇到什么,发生什么,心不动,内心强大,坚若磐石,则没有任何事情可以伤害你。

不管世界上充满多少诱惑,若能清心寡欲,无欲无求,则没有任何事可以制约你。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心死,欲灭。

心死,万事不扰

日本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村上春树说:

“如果有一天,让你心动的再也感动不了你,让你愤怒的再也激怒不了你,让你悲伤的再也不能让你流泪,你便知道这时光、这生活给了你什么,你为了成长,付出了什么。心一旦消失,也就没有失落感,没有失望,没有失去归宿的爱。剩下的只有生活,只有安安静静无风无浪的生活。”

如果可以沉得下心,静水流深,不起波澜,万事不扰,从容淡定,那么,你眼中的世界必然宁静祥和,和谐美好。

心死,不是消极,更不是悲观失落,不管不顾,置身事外,而是以空灵虚寂的心态,换一个维度打量这个世界。

在自己的世界里独善其身,在别人的世界里顺其自然。修炼一个积极乐观,独立强大的内心世界,不要让烂人烂事影响你,不要让一切人和事伤害你。心若不动,什么也奈何不了你。

欲灭,心魔消失

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说:“存天理,灭人欲。”

这句话一直受到误解,广受诟病。其实,“灭人欲”,不是消灭一切欲望,而是有所节制,不让自己的欲望泛滥,伤人害己。

朱熹认为,人的本心受到欲望的利诱,人对外物的追求超越了本身的需求,光明的天性,就会被无边无际的贪婪所遮掩。

严格控制自己的欲望,消除不正当不合理的欲望,才能保持内心的清明透亮,天性的善良纯洁,愉悦自己,利益他人。

人就是一团欲望。当欲望得不到满足,我们就躁动不安,内心痛苦。当欲望得到满足,我们就会感到无聊和空虚,进入追求更多更深的欲望。

人就像一个钟摆,在欲望满足的空虚和欲望饥渴的痛苦之间徘徊,不得安宁。

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心不足吃月亮。太贪的人,一生都要为外物所累,还会因为欲望迷失自己,丧失理性,逾越底线,最后走入深渊,万劫不复。

学会清心寡欲,朴素生活,才是健康快乐,延年益寿之道。

心死,欲灭,即证菩提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静修六年,跏趺而坐,岿然不动,心如止水。

他内心世界一片清寂,光风霁月,不染纤尘,任何俗心杂念,人事纠葛,都不能惊动他一分一毫。

他的欲望全部平息,不管魔王和各种妖魔鬼怪如何诱惑,使尽各种办法,都无济于事,只好偃旗息鼓。

心死,欲灭,即证菩提。

正如《金刚经》所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经历的一切,不过恍如大梦。所有的悲欢喜乐,都是内心的感受和欲望作祟。

心不动,烦恼即消。

欲不起,痛苦则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村上春树   释迦牟尼   磐石   清心寡欲   朱熹   菩提   内心   痛苦   欲望   人生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