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朝代只存在了38年,却留下4个雄伟建筑,现在仍然在使用中

前言

在中华文明漫长的历史长河里,隋朝这个只存在过38年的短命朝代,常常被后人所忽略。提起隋朝,许多人脑海中先出现的印象就是暴君杨广及其横征暴敛、民不聊生的统治。但是,如果我们抛开成见、客观审视历史,就会发现这个仅仅持续了30多年的王朝,恰恰完成了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历史使命,对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那么,隋朝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它又做了哪些事为后人所称颂?最后,这么一个似乎前途一片大好的王朝,为何还是在建立后短短38年就走向了失败覆灭的命运?

北周宰相杨坚称帝,隋朝横空出世

581年,在北周武帝死后,北周国内杀戮和混乱不断。此时,身为北周开国功臣宇文泰嫡系后裔的大丞相杨坚眼看天下已乱,猛然起意,在魏州称帝,建国号“隋”,史称隋文帝。

当时的历史环境可以说是动荡不堪。自三国时期魏国完成“实力统一”后,中国北方经历了长达300多年的分裂混战。期间先后出现的政权有十六国、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互相吞并混战、坐大壮大。与此同时,南方也出现了东晋、宋齐梁陈等朝代,同样也是混战频仍、乱世不堪。

面对这样长时间的分裂混乱局面,百姓们早已深受其害、多灾多难。人丁减少,田地荒芜,民不聊生的景象随处可见。杨坚明确意识到,这个局面必须结束。他心系天下人民,决心要尽早统一北方各个割据政权,从而完成统一大业,开创太平盛世。为此,杨坚在即位之初便开始部署收复河北之地,准备实行北伐。

由于多年战乱和统治者奢靡,各政权内忧外患、积弱不振。杨坚乘机北伐,接连攻占邺城、鄴城等北方政权重镇。到604年,隋军最终攻克陈朝都城建康(今南京),彻底灭亡陈朝。此时,隋朝基本统一南北,完全结束了自三国魏晋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完成了统一大业。

迁都大兴城,奠定长安和洛阳的方向

成为天下共主的杨坚早在建国之初就考虑过未来的都城之所在。旧都长安城破旧不堪、面临洪水侵袭的隐患,已然不再适合担当都城重任。杨坚想起自己的封地大兴,便立即下达命令修建新都。

大兴城位于旧长安城东南方向,由杰出建筑大师宇文恺负责规划设计。在他的精心部署下,这座新都城仅用了短短9个月时间就基本建成,远远超过了杨坚和朝中大臣们的预期。大兴城面积是旧长安的2.4倍,规模宏大空前,被誉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壮丽宏大的都城。

从此,大兴城成为隋朝的首都。到了唐朝时期,又被改名为长安城,用了长达1000多年的时间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兴衰。这就是后人耳熟能详的唐长安城。可以说,杨坚当年建造大兴城,为日后长安的荣景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与此同时,杨坚还建造洛阳城作为东道都城。隋炀帝杨广继位后,考虑到东西两都呼应的重要性,选择迁都洛阳。此后数百年间,洛阳几乎都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在,杨坚的远见卓识可见一斑。

开凿大运河,其利真乃利于千秋

605年,隋炀帝杨广继位。两年后,他下令修建大运河,这是当时举国上下、动员数十万人力修建的惊世工程。大运河东起浙江杭州,经苏州、扬州,西至河南洛阳,再北上通济水(大清河),全长1900多公里。

开凿大运河当时对劳动人民影响很大,杨广也因此饱受争议和非议。然而,放眼后世,大运河的贡献和价值是无可估量的。它沟通了中国南北重要的两个河流系统,改善了中国南北的交通和运输,也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互动与共荣。

在大运河沿线和汴水、济水等河流交汇处,隋朝还修建了大量的粮仓,以储存和转运粮食物资。这些粮仓存储能力足以应对战争等紧急情况,为隋唐时期的鼎盛繁荣积累了财力基础。据传,20世纪60年代,考古人员曾在一处隋代粮仓中,发现仍完好无损的50万斤古谷,这更加证明了当年粮仓建设的先进性。

可以说,大运河的开凿及其辅助设施的建设,是杨广治世期间最重要的政绩。正是因为有了这条大运河,中国南北才得以水运畅通,文明得以交流;物产得以流通,经济得以腾飞。大运河促成了中国南方和北方之间的经济一体化,也因此被后人称为“利于千秋”的工程。

驰道的修建,改善了交通带动北方经济

除了以农业水利为重点的民生工程外,隋朝在交通建设上也有卓越贡献。據史书记载,公元607年前后,隋炀帝下令修建一条南起陕西,北达北京,横贯中国北方的驰道。这条线路全长高达3000里,堪称中国历史上修建里程最长的陆路交通要道。

修建驰道对改善北方交通起到了重大作用。它连接了关中、河北、山东等北方主要粮食产区,加快了物资人员的流通。同时,这条线路也加强了中央政权对北方地区的管控,使隋朝国家体系更加巩固。在一定程度上,驰道的建设也带动了北方地区手工业的发展。

据说,隋炀帝从很小的时候就对东北亚局势比较关注,甚至专门学习高丽语以备不时之需。在他看来,高丽一直边疆屏障,既要防范其袭击,也要묶缚其发展。为了更好实施高丽政策,修建穿越北方的驰道就成为必然选择。驰道的建成为日后隋军三征高丽做了充分准备。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隋朝统治者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确实下了很大功夫。大兴城、洛阳城的规划,大运河和驰道的修建,都对中国北方乃至整个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没有隋朝这些前期工程的积累,也就没有后来的盛世繁荣。

好大喜功的隋炀帝和农民起义,导致这个朝代的覆灭

然而,隋朝最终还是在建立后的短短38年内覆灭了。视野短浅的隋炀帝要为这个朝代的灭亡承担主要责任。

在大运河和驰道建成之后,隋炀帝的政策逐步走向极端。他是一个典型的好大喜功之君,数次发动规模巨大的征伐,不惜摧榨人民的财力。比如他曾三次率大军伐高丽,均告失败;也曾出兵攻打林邑(今越南北部)和占城(今柬埔寨),均无功而返。这些军事行动给边疆穷乡僻壤的老百姓带来沉重负担。

与此同时,隋炀帝本人生活奢靡,大兴土木,修建宫殿楼阁。这同样是需要消耗巨大财力和人力的。为了筹措资金,隋朝朝廷不断加重税收和徭役。结果导致民不聊生,起义频发。有史书记载,全国篡位称帝的起义军多达数十支。

李密、童贯、王薄寇、胡贺禄、刘黑闼等人发动的起义,最终直接导致隋朝的崩溃。617年春,宇文化及杀隋炀帝,后又派人杀其子顷王杨浩。至此,存在了仅仅38年的隋朝正式走进历史,成为一个短暂辉煌却最终覆灭的王朝。

结语

隋朝的覆灭,一方面是炀帝昏庸穷兵黩武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正好说明了封建王朝崩溃的一个普遍规律。当统治阶级仅顾眼前利益,不再关心百姓疾苦的时候,这个朝代也就走到了它的末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2

标签:朝代   兴城   都城   北周   隋朝   洛阳   粮仓   大运河   雄伟   中国   政权   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