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一个“新大庆”-黑龙江省大庆油田加快转型发展一瞥

来源:学习军团·中国军号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星火水面光伏电站局部。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初冬,走进黑龙江省大庆油田,一台台“磕头机”前后摇摆、昼夜不歇,一座座石油钻机迎风矗立、轰轰低鸣。

作为我国陆上最大油田,大庆油田已累计为国家贡献原油超25亿吨,目前油气当量仍保持在4000万吨以上,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支撑国民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回看大庆油田的勘探开发史,就是一部科技创新史。”在勘探开发研究院实验中心,首席技术专家伍晓林向记者介绍。开发建设60余年来,大庆油田先后经历一次采油、二次采油、三次采油3个阶段,发展形成一整套非均质多油层大型陆相砂岩油田勘探开发地质理论和技术。

20世纪90年代末,伍晓林带领团队历经5600余次试验,攻克三次采油技术“卡脖子”难关,大庆油田采收率在二次采油技术基础上提高14至20个百分点。“这相当于利用地下资源枯竭油田再造一个新大庆。”伍晓林说。

超越权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在“三超”精神的引领下,科研人员创新发展的脚步始终不停歇。目前,更加智能、高效、精准的四次采油技术在大庆油田已实现多方面突破,向采收率80%的目标发起攻关。

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如今,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手段,大庆油田走上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发展的快车道。

在大庆油田第一采油厂,“数字孪生油藏系统”通过综合海量勘察物探数据,借助三维描述等现代化手段,将千米地下看不见的油藏立体清晰地搬上大屏幕。借助这套系统,科研人员能够清楚掌握石油在油层中的分布位置,从而科学制定开采方案,预测开采结果。

在第三采油厂第八作业区指挥大厅,巨幅电子屏动态显示各个油井的压力、温度、流量等参数。屏幕前方,工作人员正在认真比对分析,下达远程控制指令。“井间安装的数字化设备可以自动采集18项数据,让我们真正做到实时监控、实时调节。”第三采油厂总工程师王群介绍。

就在此时,指挥大厅外响起一阵螺旋桨轰鸣声。操作手吴凡遥控无人机起飞,沿规定路线展开巡检。“以‘天眼’代替人眼,巡检的范围更广、用时更短、频次更高。”吴凡告诉记者,有了无人机,巡线时工人们不再需要爬到数米高的传动杆查看设备情况。依靠热成像技术,以往人力难以进入的芦苇荡和沼泽地也能够一览无余,油气泄漏的平均发现时间由12小时缩短至2小时以内。

大庆被誉为天然百湖之城、绿色油化之都。面对资源逐渐枯竭、经济结构失衡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利用现有优势转型升级,是老油田实现再突围、再突破的关键。为此,大庆油田积极响应国家“双碳”号召,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布局和发展新能源业务,不断提升发展质量效益。

记者登上位于萨尔图区的巡检平台,放眼望去,粼粼碧波之上,一排排整齐的光伏板迎光而立,星火水面光伏电站的全貌一览无余。

星火一次变电所所长李超告诉记者,星火水面光伏电站是打造“大庆油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示范基地”的先导示范工程。电站充分利用当地湖泊资源,年平均发电量可达2750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2万吨。

“电站发电量全部由油田负荷自行消纳,发电效果超出设计预期。”李超说,“由于建在水中,光伏板背面接收反射光,每年可以提高2%到10%的发电效率。此外,由于积雪的反射能力比水面更强,所以冬季的发电量比夏季还高。”

东北振兴,未来可期。一批大国重器领军企业积极抢抓机遇、奋发有为,步伐坚定迈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不断闯新路、开新局。

作者丨解放军报记者 郭潇宁


(学习军团·中国军号出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黑龙江省   收率   星火   油藏   大庆油田   军号   油田   电站   水面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