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鼻窦炎中医有妙招


邱美和/文



鼻窦炎虽是西医的名称,但该病自古有之,只是古人对人体组织器官的认识还未能深入到鼻窦这些深一层的解剖结构。实际上中医对鼻窦炎的认识和治疗还是很早的,如《黄帝内经·素问》气厥论篇云:“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往后医家还有更多论述,更加完善了中医对该病的认识,中医所讲的“鼻渊”就是鼻窦炎,虽名称不同,但并不影响今天我们运用中医理法方药去诊治鼻窦炎。



  中医认为鼻渊是外因风寒热邪侵袭,内因肺、胃、肝胆诸经之热上扰窦窍,或久病肺脾气虚,耗气伤津,正不胜邪、邪滞窦窍,灼腐肌膜,导致鼻流浊涕(脓鼻涕)。浊涕难出,郁阻清窍又致气机不宣、清阳不升而出现鼻塞、头痛、不闻香臭。鼻窦炎有急慢性之分,中医认为急性为实证,治以祛邪为主,虽易治但要及时,慢性多虚、实夹杂且难治,需祛邪扶正并兼,但祛邪、扶正之主次、先后要因人而异。我们说中医治病的核心是辨证,疗效则更取决于辨证的精准度。对鼻渊之辨证,方法有二,就是局部辨证(据局部检查所见)与全身辨证相结合;要领有三,一辨鼻内粘膜之色泽,二辨鼻内分泌物之性状,三辨头痛之部位。治疗以清泄为主,疏风清热、通窍排脓,或佐以扶正是基本原则,药可根据寒热、虚实之辨证结果酌情选用,其要领是在一张处方中如何将疏散药、通窍药、排脓药、补益药恰当配伍以协同增效。在这里推荐一张上海中医药大学已故著名耳鼻喉科老中医张赞臣教授的经验方“辛前甘桔汤”:由辛荑花、防风名6g,前胡、天花粉各9g,薏苡仁12g,桔梗4.5g,甘草3g组成。全方药性平和,通调兼施,宜于慢性者长期服用。


对鼻窦炎的中医治疗我曾作过一些理论和临床上的探究,并提出过一些个人见解。如根据《黄帝内经.素问》“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清阳不升,则浊阴不降”之经旨,认为鼻渊之浊涕不降是清阳不升之故,清阳不升乃浊涕不降之理,治疗重点是降浊涕(通窍排脓),而升清阳则浊涕易降,降浊涕则清阳得升,如此升降并举,相反相成,疗效提高(原文详见《新中医》杂志1991年7期)。尔后又根据鼻窦炎之流脓鼻涕,鼻窦积脓难出之特征,首次创新性地提出该病的病理机制颇似中医外科之“痈”,可借鉴中医外科治痈以“消、托、补”三大法去论治,即早期以消散外邪,中期以托毒排脓,末期以扶正祛邪去论治鼻窦炎,更加直观形象地揭示了鼻窦炎的内在本质、规律,较之别的脏腑分型论治在临床上更好掌握,切合实际(原文详见《新中医》杂志1993年9期)。升清降浊治鼻渊与鼻窦炎从痈论治的学术创见也许有一定启示、参考作用,常获同行学者引用。



  我临证诊治鼻窦炎时,常效法并谨守以上所述,并体会到:中医治病之要,首重识病和立法之准确,方从法出,经方、时方、验方、单方各自灵活选用,只要方向不错,虽方药不同,也只是疗效大小、快慢问题,不至误诊误治。最忌临证茫然,心无定见,立法不准,杂乱凑药,疗效也就可想而知了,能做到有条不紊,胸中有数,疗效常可期待。再说二句题外话,当下国人尽管对求医现状颇有怨言,如从专业技术角度看又是幸运的,因为我们防病治病时不但有先进完整的西医体系,更具中国独有的国粹——中医,西方不亮东方亮,岂不快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鼻窦炎   时方   黄帝内经   中医   素问   方药   鼻窦   西医   妙招   要领   疗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