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不熬夜不加班,吃的也是有机食品,为什么寿命还是那么短呢?

阅读此文之前,请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麒阁史观

编辑/麒阁史观

古时候的人的寿命都很短,在汉代来老百姓的平均寿命为42岁,就算到了“康乾盛世”时期中国百姓的平均寿命也只有35岁。

古代的老百姓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不用熬夜也没有996,吃的都是农民家种的有机蔬菜,可为什么他们的寿命还那么短呢?

古代粮食供应不足

人的寿命通常是根据遗传因素、生活条件以及个体精神条件来决定的,《中国古代人口史专题研究》的报告资料中我们就能看出,生活在乱世中,古人的寿命会很短

而生活在盛世中古人的寿命就会很长,比如汉朝的老百姓生活在没有战乱的年代,他们的寿命就会比三国时期的要长,这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战乱时期人们的衣食住行得不到保障

对于普通老百姓们而言,他们最看中的就是一顿饱饭,由于古代的生产力比较落后,因此古代的粮食也一直都出现于较低的生产状态。

即便辛苦一年收获了粮食也不能全部都自己,还有给地主、政府缴纳粮食

古代农民是非常辛苦的,在春秋末年,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打破了“井田制”的公有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的格局,可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和地主的手中。

每天早上农民听见鸡鸣声后就起床了,然后一直忙碌到了日落才回家,白天消耗了大量的体力,但吃的却非常的简陋,当时的农民,一大早就起床去田地里工作。

男人负责种地插秧,而女人则是在家中烧火做饭,家里的小孩去放牛放羊,一家人一直忙碌到天黑才敢休息。

古代社会地广人稀,比如在东晋时期,人口大约700万左右,这个如今很多城市的人口一样,人数虽然少,但劳作却不少,晋朝规定男子要种50亩地,女子也要种20亩地。

古代农民在忙碌的时候,种植如此广阔的土地,农忙任务是非常繁重的,即便是在热带太难圆生活中的诗人陶渊明,也是“晨兴理荒秽,荷月带锄归”

这句话也是形容他早上的时候去整理荒地,到了晚上带着锄头回家,陶渊明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从中也能看出古代农民虽然已经辛苦劳作了,但还是收获的粮食很少。

粮食少了并且还要缴纳各种税收,农民还有留种子来年种植,剩下留给农民吃的食物就更少的,所以古人吃的大多都是粗茶淡饭,这就会导致他们没有更好的体力进行补充。

古人吃饭和我们不一样,我们是一日三餐,而古人则是一日两餐,如果一日三餐的话留给家里的粮食根本就不够吃,这其实也是无奈之举。

古代还经常会出现旱涝、蝗灾、霜冻、狂风等自然灾害,农作物也是少的可怜,如果再遇到农民军阀混战或者是战争年代,农民的房屋和田地都会遭到破坏,他们的生活怎么可能过的好。

和平年代的时候每年还会有两三个月的时间,农民要为朝廷造桥修路、修建城墙、治理河渠,这些都是官府强制的,并且还没有工钱,等于无偿给政府干活。

到了战争年代时,政府的服役是两年,这两年的时间里无论生死家人一概不知,再加上古代的医疗水平非常落后,高强度的劳作让很多人都落下了病根,同时古代还会时不时发生瘟疫,更加降低了人们的寿命。

古代爆发的瘟疫

瘟疫在古代的几千年的历史中是经常发生的,最早出现在殷墟的甲骨文中,在山海经、尚书和左传中,就曾出现过这种情况,自从周朝以来,瘟疫也是经常发生的。

在3000年间,有记载的瘟疫就曾发生过500次,由于古代的医疗水平非常落后,因此瘟疫一旦发生就会造成很多人的死亡。

曹植曾在文章中写过这一样一句话:“建安22年,血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世事有豪气之哀,或阖门而立,或富足而丧”,这种凄惨的场景是影视作品拍不出来的。

古代的医疗水平很差,古人感冒发生有可能会要人生命,很多农民家庭中都请不起大夫看病,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亲人病死,而无能为力

一个家庭中最容易病死的就是儿童,古代儿童的夭折率很高,体质稍微弱一点的孩子很容易夭折,古代女子在生孩子难产的时候,大夫经常回问“保大还是保小”的问题。

那个年代没有剖腹产,死去的女子不在少数,即便婴儿安全生利下来,可这并不代表着他就能平安长大,现代社会中会给婴儿注射疫苗,而古代没有疫苗,体质弱一点或许一场大病就会夺走他们的生命。

这也是古代人为何平均寿命短的原因,然而还有一点原因不能忽略,那就是战争

古代战争导致的寿命短

古代经常发生战争,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对人口的损害巨大,动不动就会出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曾这样感概:“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东汉末年由于战乱频发,导致人口数从5600万一度锐减到1000万人左右,人口数量遭到极大的破坏,到了西晋时期人口数量恢复到3000万

可在五胡乱华时期,人口遭到了大量的死亡,唐朝时期由于安史之乱的原因,使得唐朝前期的人口恢复急剧下降,直到宋朝时期人口才得以恢复。

到了明朝时期人口出现了快速增长,由于生产力的提高以及美洲粮食作物的引用,使得人口数量急剧增加,到了明朝弘治年间人口有5200万人左右,到万历年间人口增长到6000万人。

不过也有人认为6000万人指的是男子,加上女子的话人口应该在1亿以上,然而到了清朝的太平天国起义中,人口由原来的4.32亿人锐减到了2.37亿,几乎腰斩。

连绵不断的战争,对于古人的寿命有着巨大的打击,如果能够少一些战争,想必古人的寿命也不会那么短。

古人寿命的短,原因是因为粮食短缺、医疗水平差、经常发生战争的原因,可皇帝作为一国的统治者,他们的寿命为什么也很短?

古代皇帝的寿命

古代帝王的平均年龄在三十九岁,有些甚至不到二十岁就去世了,导致他们年纪轻轻就去世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是工作上的压力,皇帝代表这一个国家,他背负了成百上千万人的期望,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就比如清朝的雍正皇帝

雍正每天早上五点就起床,一直工作到晚上12点才休息,每天看的奏章更是超过了二十到三十件,有时候奏章的数量更是高达五十多件。

每份奏章雍正都是一字一句的看,还会批注自己的想法,他写的每个字都是工工整整的,有学者统计雍正在位十三年的时间里,一共批阅了41600余件,其中汉文35000件。

雍正在批阅奏章时写了1千万的字,平均每天写4000字,要知道这可是毛笔字,都是一笔一划的写出来的,雍正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勤劳的皇帝之一,他在驾崩的前两天仍旧在工作岗位上。

这种精神绝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最终雍正活了五十八岁,虽然这在皇帝中寿命较长的,可和他的儿子乾隆比却是寿命短的,乾隆皇帝一生非常会享受,他更是活到了89岁,是中国最长寿的皇帝。

不过乾隆只能算是我国众多皇帝中寿命较长的,古代许多皇帝的寿命都很低,这主要是因为古代的医疗水平差,患病后很容易导致死亡,最大的原因就是医疗水平达不到,很多人因为得个感冒就丢了性命,朱元璋的太子朱标就是感染风寒过世的。

并且古代皇帝经常会遭到各种暗杀,被暗杀皇帝的寿命自然就会很低,而且皇帝的妃子很高,后宫内经常会出现各种阴谋诡计、勾心斗角,君臣之间也会发生各种纷争,常常让皇帝心情不安,并且后宫人数众多经常会出现瘟疫疾病

这在很大程度上,更容易让帝王生病,还有的皇帝比较迷信,他们为了延年益寿便会吃一些药物,而这些药物中,有许多都的配置不当或者计量过剩的,这会损害帝王的健康。

古代虽然有很多的名医,但和现代的医疗技术相比,古代的医学水平实在是太落后了,一旦皇帝吃“长寿药”而中毒,这些神医便没有办法进行医治。

还有导致皇上寿命短的原因是居住环境的原因,皇帝虽然都是生活再富丽堂皇的皇宫中,但事实上皇宫都是封闭潮湿的,没有清新的空气,也没有自然光。

这些都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对于皇帝的作息生活有着很大的约束。

现代医疗条件发达,还更加注重养生之道,除非是意外去世,人们自然就能活得更长久一些,八九十岁的老人很多,活到100岁的老人也能看到,尽管现代社会的医疗水平很发达,但还是要保持身体的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雍正   寿命   瘟疫   古人   皇帝   人口   古代   农民   战争   原因   食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