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人性:认清人性,方利于余生

曾国藩说,“择友乃人生第一要义,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乎,不可不慎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没有人能做到不犯错,人与人的区别就在于犯错之后又将如何去做,有的人坦诚洒脱,知错改错。有的人却唯唯诺诺,万般推脱。我们的眼睛只能看到一个人的样貌却看不清对方的心,人在犯错之后的表现,最是能体现他内心的想法。

有的人口中对道,理讲得头头是道,真到了自己身上却什么都变了,生活中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甩锅者自有他的一套独特逻辑。太多人习惯性地陶醉于对别人所犯下的错口诛笔伐,将自己放在极高的位置以彰显自身的高尚,却又在旁人看不到的地方,悄悄往人性的低劣处靠拢。

有一种人,口头上谴责黑暗,只是伪装的手段,为自己开脱才是真正的目的。认清人性,方利于余生之行,百善孝为先,人类所有的德行,都是从孝敬父母拓展开来的,孝道是德行修养的基础。


《孝经》上讲“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尊敬,反而去尊敬和自己不相干的人,那就很不正常了。所以说一个人无论外面表现得多么好,也不要轻易相信,还要观察一下他对父母的态度。如果对父母都不孝敬,那这些外在表现就都是假的了,一定要小心相处。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重义轻利,凡事义字当先,重利轻义,凡事利字当头。在平时,小人表面上看起来往往比君子还君子,因为他们善于伪装,乐于表现,工于心计,但在利益面前,他们就会扯下伪装,不择手段,什么道德、人伦、良心,他们都不管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利”字。所以说,在平时小人很难分辨,但在利益面前,小人就原形毕露了。

晋文公有一次派兵围攻“原”这个地方行前宣布,如果三天攻城不下,即刻退兵。三天后,眼看对方援绝粮尽,只要再过一天就会投降,晋文公却坚持退兵,他觉得对人民信守承诺比攻占城池重要,结果就因为晋文公的诚信,反而感动对方,主动献城投降。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做人的基础,是立世之本,有的人“一诺千金”只要承诺过的事情,就算历尽千难万险也一定要做到,绝不会失信于人,这种人无疑是最靠谱的人,是值得让人信任和尊重的人。还有的人拿承诺当儿戏,信口开河,张口就来,非常随意,等承诺兑现不了的时候,他又装出一脸不屑的样子,找出各种各样的,借口为自己推脱,让别人干着急,这种人跟无赖差不多,不值得信任和尊重,要尽量远离。

曾子原名曾参,是孔子的学生,是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懦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

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妻子看到曾参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曾参说“今天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 ”

很多人都会在教育孩子上,出现这种问题,经常出尔反尔,殊不知,孩子也是有思想的,你的行为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俗语云“进山不怕虎伤人,只怕人情两面刀”老虎虽凶猛,我们能看到,还能够防范,人却难懂,若不细心体察,可能引来祸患,所以,我们要学会通过一个人的行为、神态等来判定他的好坏,从而使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更加游刃有余。


#洞察人性##为人处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孝经   孔子   人性   余生   德行   君子   小人   妻子   面前   父母   孩子   方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