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那个揭露“三鹿奶粉”的上海记者简光洲,如今怎么样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2008年,一则有关“三鹿奶粉”的新闻瞬间引爆舆论,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关注。

同时被置于风口浪尖的,除了“三鹿”品牌方之外,还有这篇新闻的作者——上海《东方早报》记者简光洲

随着这一新闻的后续影响甚嚣尘上,人们也不禁为这位正义记者的人身安全捏一把汗,生怕他遭人记恨,甚至受到报复

后来,简光洲在网络上几乎销声匿迹,许多网友因此猜想他是“被迫消失”又或者是不堪忍受压力选择轻生了。

时光荏苒,转眼已经过去了整整15年,简光洲当年是否真像传言所说的那样,走上了悲情的结局?倘若事实并非如此,他的现状又是如何呢?

出身寒门,热血难凉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简光洲几乎就是“勇气”的代名词。可是却很少有人能够想象的出,一个如此天不怕、地不怕,为了伸张正义不计得失进退的人,打小的出身竟然这样贫寒无助。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简光洲出生在位于江西省的一处小村落,家中世世代代土里刨食,日子过的相当清苦。好在,简光洲和哥哥都很争气,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可惜的是,家徒四壁的生活供不起两名优秀学子的“大学梦”。

为了让简光洲能有个好前程,他的哥哥主动放弃了升学的机会,提前进入了社会工作,这才让家里的担子变轻了不少。

简光洲也没有辜负哥哥的牺牲,他一路过关斩将,不但读完了大学,还考入了南昌大学继续攻读新闻学硕士的学位。

当时,身边许多亲朋好友都对简光洲的选择感到不解,大家觉得一个如此聪明的学生,大可以选择一份时下更热门也更容易赚到钱的专业。

学新闻,毕业后只能做记者,不光收入不高,而且还十分辛苦,实在不适合他这样寒门出身的孩子。

简光洲并没有理会这样的偏见,他虽然出身寒微,骨子里却是一个有些固执的理想主义者

他渴望用自己的才情去真实记录历史进程里的每一件大事,也希望以笔为刀,去揭露每一处社会小角落里的不公与罪恶。

或许,也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初心、性格和梦想,才让他与《东方早报》一拍即合。当时的《东方早报》也是刚刚创刊不久,正如刚刚走出校园的简光洲一样,青涩却又热血

知人善任的报社领导特意安排给了简光洲“调查记者”的职务,让他来到了最适合自己的“战场”。

于是简光洲也大着胆子放开了手脚,多次用辛辣的笔锋带领读者直击重大的社会事件。

比如江苏南通某福利院曾被曝出一则丑闻——两名痴呆女孩,被院内工作人员强制送到医院摘除了子宫。

简光洲主动要求参与到了报道工作当中,勇敢完成了调查记者的职责,为这次事件被彻底揭露尽了自己的一份力。

他的名字,从此开始在业内小有名气。

不过,对于简光洲而言,这次的报道只是牛刀小试。

真正的“成名战”,还是“三鹿奶粉”事件。那么,这次报道对于他的人生又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呢?

揭露“毒奶粉”,引发人生巨大转折

当时,有一位来自浙江的网友在网络上发文,对“三鹿品牌”提出了血泪控诉

据他在文中所说,自己的女儿在喝了三鹿奶粉之后身体出现了严重的不适症状,经过医生诊断后,发现是肾脏产生了结石。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这篇文章引发关注后,陆续又有几十名家长发声,称他们的孩子也在饮用三鹿奶粉之后患上了不同程度的肾脏疾病,有些孩子甚至变成了奇形怪状的“大头娃娃”。

奇怪的是,当时虽然有已经有不少媒体报道了相关的新闻,但提到奶粉品牌的时候,他们都不约而同的用“某奶粉”代替,没有一家媒体敢于点名“三鹿”

这些新闻工作者之所以这么做大概是出于两个考量。

一是因为当时“三鹿”几乎是国内销量最高的奶粉品牌,几乎每一个家庭都给孩子购买过这种奶粉,如果事情还没有完全确认就直指其名,很可能引发不必要的恐慌。

另外,当时的“三鹿品牌”家大业大,在经济和社会层面上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大小小的媒体都不敢贸然招惹这样的“庞然大物”,以免引来不可估量的不良后果。

但是这样万马齐喑的场面总要有人站出来打破的,而这个人就是简光洲。

已经在《东方早报》工作了五个年头的他,仿佛还是当年那个热血冲动的毛头小孩一样,不管不顾的就要揭破这层滑稽可悲的“皇帝的新装”。

不过,虽然热血上涌,但简光洲还没有失去理智,他事先还是遵循了自己的职业操守——要亲眼所见才能亲笔报道

为此,简光洲独自走访了多个受害者家庭,并且也到“三鹿”的厂区明察暗访,期间经历的坎坷磨难用“九死一生”来形容也并不过分。

等到收集的材料十分完善,简光洲才提笔写下了《甘肃十四名婴儿疑喝三鹿奶粉致肾病》的惊天新闻,一时间引发了业内的“大地震”。

有人惊叹他的勇气和正直,也有人贬低他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还有些好事者,则是讥笑着说:“简光洲和《东方早报》都有的受了”。

果然,在新闻曝光后不久,质疑声也是铺天盖地的传来。

许多不明白前因后果的网民,受到了“三鹿”公关的误导,盲目站队,并且斥责简光洲有失客观,甚至恶意揣度他是“想出名想疯了”。

在事情发生后不久,凤凰卫视特意就采访了《东方早报》编辑部。《早报》的媒体人心酸的表示,在报道“三鹿奶粉事件”之后,同事们一同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对于这个后果,想必简光洲和《东方早报》事先也都已经有所预料。也许简光洲也有过那么一瞬间的迟疑和忐忑,毕竟这可是一件赌上自己职业生涯的大事

可是,在亲眼看到那些无助的父母、饱受病痛折磨得孩子之后,他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初心,并且把真相揭露给全国人民去看。

即便最后付出的代价,是人生的急转直下,他也已经在所不惜。

那么,事情最终会如何发展,简光洲现在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尘埃落定,他却称“梦想已死”

在报道了“三鹿奶粉事件”之后,简光洲面临着来自外界的巨大压力,因此身心俱疲。他更有无数次,绝望的以为自己作为媒体人的职业生涯就此结束了。

好在,无边的黑暗中慢慢出现了一缕温暖的曙光——国家质检总局亲自出手,对“三鹿奶粉事件”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三鹿奶粉”当时的确使用了三聚氰胺作为原料。而这种物质属于一种化工原料,本身具有毒性,是绝对不能放在食品中的。

可是,“三鹿”品牌方却为了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在奶粉中偷工减料,用三聚氰胺代替了某些营养成分,最终生产出了一种价格仅为18元的“低价位营养奶粉”。

不明就里的家长们出于对三鹿的信任,放心的购买给自己家的孩子,最终导致超过三十万名儿童出现健康问题

在正义的审判之下,酿成这一悲剧的“三鹿集团”迎来了自己的惩罚。

董事长田文华以及几位高管均被判刑,患病儿童们也大多得到了及时的治疗,事件的恶劣影响被尽力降到了最低。

简光洲和同事们的名声也得以逆转,从妄图博眼球的无良小人,一下子成为了有口皆碑的良心媒体人。

不过,简光洲的生活倒并没有因此发生太大的改变,他依然面临着普通人的生活压力,在成家之后更是时常感到力不从心。

尤其是喜得千金之后,简光洲也不得不为了家人的生计辞去了记者工作,选择下海经商,这一年也是他来到《今日早报》的第十个年头。

在辞职前夕,他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心酸的写道:“理想已死,我先撤了,兄弟们珍重!”

好在,转换赛道的简光洲迎来了自己的收获。他创建了一家叫做“环智传媒”的品牌咨询公司,做的有声有色,自己和家人的物质生活条件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脱下“良心记者”的光环,出来创业打拼。

简光洲的回答释怀而通透,他说道:“我是悲观的理想主义者,但理想终究还是输给了现实。人到中年,给家人更好一点的生活,或者也是最好的责任担当。”

结语

简光洲曾经是一位有理想、有操守的新闻工作者,他用自己笔端驱散黑暗、报道不公,还大众一个真相。

同时,他也用自己的勇敢、正直让整个行业的风气为之一振。这样的优秀记者,因为生活的压力跳槽,不得不说是新闻界的损失。

不过,正如他所说的那样,人不仅有社会责任,同时也有必须要承担的家庭责任。牺牲了自己的理想,却让家人衣食无忧,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勇敢?

有人说他的选择不值得,可是在这个社会,有几个人又能真正脱俗呢?



本文由“趣知史馆”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奶粉   记者   上海   早报   年前   压力   事件   孩子   媒体   社会   品牌   新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