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给上联:灯明月明,大明一统,无人敢对,6岁神童却出口成章

前言

彭印山出生于一个普通官员家庭,父亲彭某任海州同知,母亲也来自书香门第。彭印山从小就聪慧过人,不到一岁时就已经能说话,两岁时就能认字,三岁开始就接受启蒙教育。父母发现他超常的才能,就倾力培养他。

一个天才的诞生

彭印山有着超凡的记忆力与领悟力,三岁便能背诵三字经、百家姓等书,五岁的时候,他已经对句读和文学造诣都十分深厚。他还特别喜爱对对联,无论遇到多难的对联题目,都能应对自如。没多久,这位神童的名声就传遍了沭阳地区,许多文人学士都前来拜访,并出题考他,但都被他的聪敏和应变能力折服。

彭印山的父亲彭某本是一介布衣,通过功名得以任官,在当地虽有一定声望,但远不如那些世代相传的大族。彭某对儿子有着满腔期望,想通过彭印山在科举中出人头地,功成名就。为此,他从彭印山3岁开始就聘请先生教他读书识字。

起初,彭印山并不太适应静坐读书的生活,总想出去玩耍。父亲彭某担心他走上歧路,便在家中设置了读书室,从不允许他外出,一天到晚盯着他读书。

彭印山聪明过人,很快就记住了《三字经》、《百家姓》等基础书籍。5岁的时候,他已经能够背诵《唐诗三百首》,并能写出 首诗词,显示出惊人的文学天赋。

彭印山的母亲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就受过良好教育。她发现儿子有写诗的兴趣,就经常引导彭印山欣赏唐诗宋词,开导他的文学兴趣。在母亲的悉心教导下,彭印山对文学造诣越发深厚,并对曲赋诗词产生浓厚兴趣。他还特别喜爱对对联,可以说是对联的“奇才”。母亲见他有此天分,也不断出题考他,终于练就了他过人的应对能力。

明成祖举办灯会 出难题

当时正值明朝成祖朱棣称帝之后,为了稳定人心,明成祖举办了一次隆重的灯会,并亲自参与其中。在灯会上,成祖与大臣们在一个灯谜摊前嬉戏,大臣解缙提议写作对对联以助兴。成祖心血来潮,说:“我出一个上联,你们谁能对出下联,就重重有赏。”

于是,成祖语出惊人,说出一个极难的上联:“灯明月明,大明一统。”一个显然在表达自己统一天下的政治含义。在场的文臣武将立刻哑口无言,焦头烂额却无法对出下联。成祖看他们狼狈的样子,心里十分得意。

其实,这个时期的明成祖面临着来自各方的压力。他通过靖难之变夺得帝位,许多忠于建文帝的大臣仍怀有异心,而他又要面对北方蒙古的威胁。因此举办灯会除了庆祝之外,也有稳定人心的考量。

成祖希望通过亲民的灯会来博取人心,同时也想借此检验朝中的大臣们对自己的忠诚度。所以他出的这个对联极难,包含复杂的政治含义。能对出的人,证明对他忠心耿耿;对不出的人,就可能有异心。

可是让成祖没想到的是,无论文臣武将还是名士大儒,竟无一人能对出下联。现场一时鸦雀无声,所有人面面相觑。成祖看到这样的场面,心里就十分得意了。他意识到大臣们的学识水平不高,自己始终占着上风。

彭印山一语惊天动地 让成祖叫绝

几年后,明成祖巡游到沭阳,听说这里有个6岁的神童彭印山,擅长对对联。成祖便兴致勃勃地前去拜访,想考考这位神童的真本事。

彭印山虽然只有6岁,但已颇有大志,见到皇帝也丝毫不惧,从容问好。成祖先是闲谈了几句,很快便提出了当年灯会上的难题上联,想试探一下彭印山。

谁知,这难题对彭印山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他理直气壮地对出下联:“君乐臣乐,永乐万年。”一语惊天动地,让成祖直呼妙哉。

彭印山的下联不卑不亢,既表达了对君主的忠诚,也表达出人民的心声与期盼,可谓妙语连珠、深得要领。成祖非常欣赏彭印山的才华与胆识,大加赞赏,并对这位神童赠送厚礼。在场的众臣也无不对彭印山刮目相看,称奇不已。

彭印山能当着成祖的面对出下联,不简单是文学才能,而是胸有成竹的气度。他并不因面对君主而畏惧,也不谄媚奉承,而是从国家民生的高度对应上联。这显示出他过人的学识和胆识。

而成祖也确实被彭印山的人品和才能折服了。要知道,成祖面前的大臣无人敢对出下联,可见他们只是谄媚之徒;而彭印山却敢于对应,是个真正有胆识和见解的人才。这也增加了成祖对彭印山的欣赏程度。

从这个小插曲可以看出,成祖其实也希望能招揽到真正的人才辅佐自己。彭印山的出现正好填补了大臣们的不足,成为他理想中的护国忠义之才。这也奠定了彭印山在成祖心中的地位。

可惜英才早逝 寸草春晖

彭印山能在6岁就达到这样的高度,可见他的才华无限,如果能够成长,必将大有作为。但是好景不长,彭印山在14岁的时候因病去世,英年早逝,实在可惜。

彭印山的传奇经历成为一个佳话流传下来,也预示着这个天才儿童本该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如果不是夭折的话,他一定能在学术或政治上有更大的建树,为国家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彭印山去世时,成祖也深感痛惜。他亲自祭奠彭印山,追思这位天才儿童,认为天妒英才,才华横溢的彭印山实在是天之骄子。成祖也曾设法想延请名医为彭印山治病,奈何终究没能救回他的生命。

对于彭印山的早逝,成祖也 , 觉得这是天意弄人。他原以为找到了一个可以辅佐自己的人才,却在14岁的时候就夭折了。成祖也曾想过如果彭印山活下来,说不定会成就一番大业,对明朝帮助很大。

成祖还想过,等彭印山长大成人后,就把他选入翰林院,好好培养他的才学。日后指不定会成为明朝的重要之臣,为朝政出谋划策。但是现在一切都成为空想了,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彭印山的早逝也显示出明朝的文臣队伍的匮乏。像彭印山这样的天才儿童本可以成长为一代良臣,但是却英年早逝。可以看出明朝的教育存在很大问题,无法识别和栽培人才,这也是明朝日后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启示:重视和培养人才

彭印山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要重视和培养天才,给他们创造充分施展抱负的舞台。一个民族的希望在于后代的成长,而天才孩子是民族进步的种子与希望所在。我们应该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使他们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才。

同时,彭印山的例子也说明,一个朝代的盛衰,与人才的选择、培养和使用息息相关。明朝在开国之初,广纳人才,国力达到鼎盛;而到了中晚期,好的人才凋零,国力也随之衰退。这值得我们深思。

结语

今天,国家更需要拥有远见卓识和献身国家的人才。我们必须重视教育,发现人才,把他们培养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同时,也要提供广阔的发展舞台,让人才充分施展抱负。一个国家和民族,最宝贵的财富就是人才资源。我们应该为后来者储备人才,这关系着国家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上联   神童   大明   明朝   出口成章   灯会   下联   对联   大臣   明月   皇帝   天才   国家   人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