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医,大胆预测百年后的中国,鲁迅怒斥胡说八道,如今全应验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南山秋蝉

编辑|t


引言

晚清时期的中国,社会充满了动荡的同时,也涌现了大批的人才。这些人才分布在各个领域,其中的很多代表性人物,哪怕是到了今天,也依旧无人超越,足以称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而中国近代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家鲁迅就是这样一个存在。

(鲁迅先生画像)

作为一个用笔当武器的“民族战士”,他用自己犀利的文字,对五四运动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声誉影响世界文坛,对整个东亚的思想文化领域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被冠以了“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但饶是这样具有真知灼见、批判了无数社会毒瘤的文学斗士鲁迅,也有过“看走眼”的时候。而这个让他 “看走眼”人便是晚清名医陆士谔。

一、奇人陆士谔

说起这位晚清名医陆士谔,大家可能比较陌生,但要是提到陆士谔的祖先,那想必是人人都耳熟能详,因为他的祖先便是刘备、关羽的一生之敌——东吴名士陆逊陆伯言

(陆逊画像)

有陆逊这位才华横溢、满腹谋略的祖先在前,陆士谔的出身自然也不算差,世世代代都是江东一带出了名的书香世家,历代都出过一些比较有名气的人才,例如明代时官至礼部尚书的陆树声。

在这样的书香门第下,陆士谔从小就很有文学天赋,同时还兼具头脑灵活、好学上进的优点,简直是一个当国家栋梁的好材料。

只可惜,他生不逢时。此时的陆家在晚清的历次动乱,尤其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下,早就已经家道中落,陆士谔的父亲刻苦一辈子也只混了个秀才,家中穷得几乎要吃不起饭。

(陆士谔)

那么在这种落魄条件下的他,又是怎么成了后来的名医,并且还“招惹”来了鲁迅先生的批评的呢?

这个过程说起来可就曲折了,限于篇幅,这里就用一句万能的话来概括,那便是:

不想当小说作家的风水先生,成不了一位好医生。

这总结是不是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放在陆士谔这个晚清奇人身上可是半点毛病都没有。

(晚清时期老照片)

早年的陆士谔为了生计学过不少技能,从吹拉弹唱到算命诊脉,什么都干过一点,学的最久的是医术,但喜欢读书的他最想干的还是写小说。以至于后来开了个小诊所后,也“不务正业”,每天不是看各种志怪奇谈,就是自己创作只怪奇谈,因此小诊所没开多久就倒闭了。

学医的背景搞文学的心,你别说这和鲁迅先生还是一路人,也难怪他们两后来会产生交集了。

而奇人陆士谔人生的转折发生在他成家之后。

陆士谔与妻子相识于微末,也就是他开小诊所的时期,妻子被他写作的才华所吸引,两人互生好感后结为了夫妻,婚后十分恩爱。

(陆士谔照片)

然而好景不长,1915年时,陆士谔的妻子得了重病不幸离世,身为大夫的陆士谔为自己学艺不精,未能拯救爱人而痛心疾首,此后便开始专研医术。

潜心学习之后,陆士谔成功逆袭并出版了医学专著《医学南针》,从此在医学界一举成名,在成功救治了不少重病患者后,渐渐就成了名医。

二、小说《新中国》引来争议

晚清名医虽然是陆士谔最大的名号,但是严格来说,陆士谔成绩最多的领域,还是在写小说上,因为他不仅志向在此,还确实是有着过人的写作天赋。

(网络图片)

他年轻时创作的不少小说,例如《精禽填海记》、《鬼国史》等,都在民间广受好评,其中《清史演义》更是被上海《神州日报》刊登连载,收获了书粉无数。

不过他以上的那些作品,主要都围绕着神话故事与历史典故展开,与同时期的其他小说作家相比也没什么特异之处。

陆士谔最具有影响力的作品,还要数1910年间创作的幻想小说《新中国》,并且也正是这部作品引来了鲁迅对他的批评,以及后世人对他的关注。

(当年出版的《新中国》)

在这本书中,他描写了一个比工业时代的西方还要繁华发达的中国,黄浦江上架起了横跨两岸的巨大铁桥,上海举办了规模盛大的万国博览会,浦东到处都是华丽高大的建筑,而电车则直接开进了地下的隧道……。

这些描写,简直是对当今中国上海的完美复刻,甚至连那场万国博览会都分毫不差。很难想象身处晚清乱世的陆士谔,是如何想象出这些场景的,以至于不少现代人看了他的《新中国》后都开始怀疑他是一个“穿越者”。

只不过,在当时的年代,陆士谔的《新中国》却没有得到多少赞扬和认可,传统的文学家们都认为这是一本大放厥词的狂书,显出了陆士谔这个人的无知和天真。

(上海举办世博会场景)

而非传统派的鲁迅先生,则是在完全没看过原著的情况下,就给出了“胡说八道”的评价,认为这本书纯粹是天马行空的幻想,毫无现实参考性。

连鲁迅这样的名人都带头表达不屑了,当时的文学界自然对这本书没什么好评,许多读者甚至对《新中国》表达了抵制。

如今看来,陆士谔还真是挺冤的。

(《新中国》一书的扉页)

三、鲁迅表示:我反悔了

虽然陆士谔一度因为《新中国》一书而饱受争议,但是这种情况也没有继续恶化下去,因为后来没过多久,鲁迅先生就意识到自己看走眼了。

在批评了陆士谔的书之后,本来不屑于看《新中国》的鲁迅先生还是意外得到了这本书,虽然之前他曾立下了flag表示不会看,但众所周知flag立了就是用来推倒的。

或许是冥冥之中,这两个先学医又从文的文学创作者,真产生了些许共鸣,鲁迅最终还是没忍住好奇打开了这本书,然后很快就“真香”了,抱着书看得津津有味。

(鲁迅先生)

而读完整本书之后,意犹未尽的他,第一时间就对自己当初的言论感到了后悔。换作其他人可能就只是偷着后悔一下就完了,然后装作无事发生。

但鲁迅不一样,他虽然名声大,但却没有“偶像包袱”,主打的就是一个“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所以读完之后就立马发表了一篇文章,不仅收回自己的批评还鼓励大家多去看一看《新中国》这样的先进作品,不能局限于当下。

这件事到了如今,自然也就传成了一段佳话。

我们也相信,假如鲁迅先生和陆士谔先生能亲眼看到今天这比书中还要繁荣的新中国,一定会倍感欣慰。

(如今的上海)

参考资料

施晔.时代焦虑与都市憧憬——陆士谔小说的上海书写与想象[J].社会科学, 2009(9):10.

李莉.陆士谔小说与近代上海元素[J].华东师范大学, 2010.

观察网.陆士谔的百年世博梦.[OL].2021.07.30.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鲁迅   晚清   名医   看走眼   奇人   胡说   新中国   上海   中国   大胆   批评   时期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