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把魏忠贤一杀,为何大明就垮台了?王承恩说了一句很中肯的话

前言

杨涟描述的是明朝时期的历史,特别是涉及明朝末年的政治混乱和奸臣魏忠贤的统治。魏忠贤被认为是明朝的奸臣之一,他在巅峰时期滥用权力,干预朝政,陷害正直的官员,以谋取自己的私利。

崇祯皇帝即位后,采取了将魏忠贤驱逐出朝廷的措施,然后在半途中,魏忠贤被迫自杀,以结束自己的生命。然而,崇祯皇帝的治理并未改善明朝政局,天下依然混乱。临死前,崇祯皇帝大呼“诸臣误朕也”,也就在此时他身边的太监王承恩回应“忠贤在何至于此”。为何王承恩会说这样的话呢?

一、他从市井无赖蜕变成“九千岁”

魏忠贤,本是河北一介市井无赖,嗜赌成性,背负巨债。为躲避债主,他落荒而逃,最终进入宫中充当太监。

万历朝,魏忠贤得到宦官孙暹赏识,在甲子库任职,开始积累财富。孙暹看中了魏忠贤灵活圆滑和进取心,将他提拔为自己的心腹。魏忠贤也不负伯乐的一番良苦用心,凭借自己的机智和手腕,很快在甲子库小有作为。

通过捐资爬上太子宫太监王安的班子,他得以接近当时的皇储朱由校。王安貌似温和,内心其实极为刻毒阴险。魏忠贤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遂每每送上厚礼,讨好王安。王安见魏忠贤毕恭毕敬,喜欢他这样谄媚的作态,便将其引荐给朱由校认识。

天启登基后,魏忠贤凭借与朱由校的私交,迅速晋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成为传达圣旨的紫禁城心腹。他深谙权术,善于捉摸皇帝喜好,又不遗余力讨好宠妃客氏,逐渐取得朱由校的信任。

魏忠贤洞悉人心,他观察朱由校喜好机械制作,便假意表示自己也对这些很有兴趣。他时常陪天启帝制作机械,朱由校对他这种迎合很是受用。渐渐地,天启帝沉迷于机械制作,开始将许多政事都交给魏忠贤处置。魏忠贤权势大增,但始终丝毫不敢怠慢天启帝的兴趣爱好。

到后期,魏忠贤已权倾朝野,驾驭文武百官,甚至连待嗣朱由检也要给他三分薄面。当时有句话这样描述魏忠贤的权势:“三司五衙,民间事务,咸决于忠贤;文武大臣,朝廷政事,无不由忠贤。”

二、铲除魏忠贤的崇祯重掌大权

朱由检继位后,魏忠贤意图控制新君,想依然搅乱朝政。但他低估了这个早有准备的诸弟的决心。崇祯帝朱由检性格坚毅刚烈,继位后第一时间就明确表态,要夺回皇权,重用忠良之士治国。

朱由检深知魏忠贤久居高位,藩篱已经牢固筑起,想一举将他打倒难度很大。于是他选择渐进推进的策略,一步步削弱魏忠贤的势力。

为了铲除魏忠贤这个心腹大患,崇祯耐心布局。天启七年十月,崇祯帝让一个小太监向他递上弹劾魏忠贤的奏折。此举看似无心,却是崇祯针对魏忠贤的试探性进攻。

借此契机,崇祯先谨慎试探,撤去魏忠贤官职,发配他到凤阳张家祖坟附近封邑“反省”。崇祯希望以温和的手段先“解除武装”,避免激起魏党的反扑。

见这一招没有引起朝野震动,崇祯果断出重手,直接命锦衣卫擒拿魏忠贤赴京问罪。他意识到时机已到,可以彻底铲除这个奸佞了。

消息传来,魏忠贤意识到大势已去,再无翻身余地。他不愿被锦衣卫凌迟处死,遂在前往凤阳的途中自缢身亡。时年59岁。

魏忠贤死后,崇祯帝正式掌控大明王朝政权。他下定决心要实现中兴大业,重振明朝国力。为了争取士大夫支持,崇祯提出“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号召,试图联合文官集团一起治国理政。

然而他低估了东林党人的政治野心。这些文官威胁到了士大夫的既得利益,不愿真诚与皇帝合作。在接下来的17年里,崇祯帝将付出惨痛代价。

三、他死后,大明还能撑17年的原因

魏忠贤死后,崇祯帝一心想中兴明朝,却在接二连三的内忧外患中备受折磨。这17年里,川峡大旱、瘟疫横行,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李自成、张献忠等人也正是在这时崛起,最终推翻了大明王朝。

分析历史,崇祯能撑过17年的动荡,一个重要原因是魏忠贤生前为明廷留下的财力基础。具体来看,魏忠贤在位期间做了以下两件大事:

第一,抓住商业税这个财政大头。明朝中后期,南方海洋贸易萌芽资本主义,成为财政收入新来源。

但是,许多官员将自己的商业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与商人内外勾结,设法减免商业税,导致国库税收减少。魏忠贤看到这种局面,横加干预,强力征收南方海洋贸易的商业税。这为明廷财政增加可观收入,也减轻了农业税在百姓身上的负担。

第二,维持关宁铁骑的战力。魏忠贤增加财政收入后,明朝能够继续向关外驻军提供军费。这支精锐骑兵于天启年间屡败后金八旗,保卫著明朝北方疆土。若无商业税这笔钱撑场面,关宁铁骑很难继续维持战斗力。铁骑军是明朝北方边防的坚固盾牌,失去了它的战力,北方疆土必定难保。

可以说,正是魏忠贤留下的这笔,撑起了崇祯初期明朝的财力军力。等到崇祯中期,连年荒政和裁军节流造成国库空虚、军力削弱时,明朝国运已经日薄西山。所以王承恩才会在崇祯末年感叹,若非魏忠贤早死,大明怎会沦落到这步田地。

四、历史的启示永恒流传

血腥和暴力不能换来永恒的稳定,魏忠贤的所作所为终究是治标不治本。但历史仍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他的作为。

崇祯帝想一步登天实现中兴大业,却因为急功近利而自掘墓穴。政治斗争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唯有正视民生疾苦、与民众真正和解,国家才能获得长治久安。

魏忠贤不避嫌疑,大刀阔斧地推行政策,确实在一定时期为明廷增加了财力军力。但他几乎没有顾及百姓疾苦,缺乏仁政思想,因此难逃失败的命运。崇祯则一味讨好士大夫,却忽视民变酿成的危机,最后亦未能避免覆灭。

无论贤或不贤,最关键的是要体恤民情,理解民心。因为国家兴亡,民心为本。唯有满足人民期盼,让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文明才能绵延发展。这是中华民族通过数千年沧桑得出的政治智慧结晶,也是我们立足现在不断向未来前进的力量所在。

结语:

大明王朝从鼎盛到衰落,历经宦官专政和党争频繁的内忧外患。魏忠贤死后,崇祯帝也无法扭转大明的命运。归根结底,德政才是自强之基,理顺君民关系、惠养民生,一个朝代才能常保长青。近视的政治斗争止步于利益,只有回归正道、顺应民心,国家兴旺之基才能牢固。明朝的历史警示后人,也启迪着中华民族不断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崇祯   大明   王安   战力   明朝   王朝   天启   士大夫   中肯   太监   皇帝   魏忠贤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