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不跟中国合作了:C929开始详细设计,俄宽体客机抢先一步首飞

中国C929大客机,去掉了代表俄罗斯的字母R,在南昌第一次公开亮相。

仅仅三天之后,11月1日,俄罗斯伊尔-96-400M宽体客机首飞成功。


俄罗斯Il-96-400M宽体客机首飞


刚跟中国宽体客机“分手”,俄罗斯自己的宽体客机就成功首飞了,俄方在跟中国合作的时候,是不是留了一手,脚踏两只船?

俄罗斯退出项目之后,如今中国方面可以说是轻装上阵,取得了开门红。

在11月初举办的CATA航空大会上,中国商飞副总经理戚学锋透露了C929的最新进展,已经进入了详细设计阶段。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飞机的总体方案已经设计完成了,开始设计机翼、动力、飞控等各个子系统了。

其实这里我觉得就透露了一个信息,从2017年成立了中俄商飞合资公司开始算,六年多了,现在才进入详细设计阶段,说明中国跟俄罗斯合作的时候,一直卡在初步设计阶段。

两边对于这个飞机的技术细节,可能产生了比较大的分歧。

比如说这次戚学锋还提到,C929的碳排放比老款机型降低60%,这就要大量减重,大量采用复合材料,充分调动国内外的供应商厂家,拿出最新的技术,打造一整条高端供应链。


10月27日南昌飞行大会,去掉了R之后的C929首次展出

确实很困难,挑战巨大,但是为了有市场竞争力,我们必须瞄准未来的技术标准。

但是如果让俄方来主导研制,他们会提出这么高的要求吗?

简单梳理一下CR929的研制资料,其实在战略合作的大背景下,中俄联合研制宽体客机一开始也挺顺利的。

曾经的CR929

2018年CR929的前机身样机,就在珠海航展上展出了,15米长的复合材料前机身也总装下线。

2020年,CR929已经基本确定总体技术方案,开始初步设计。

但是两年之后,2022年,就传出了俄罗斯退出的消息。

CR929,变成了完全由中国自己主导的项目,俄方将只作为供应商,继续参与合作,但是不再负责核心的技术整合。

C919机队

两个人在一起合不合适,也要尝试磨合一下才知道;两个国家最后发现,对于929这个级别的大飞机,双方技术上的目标是不太一样的。

我们中国搞大客机的目标,是要打破美国和欧洲在干线客机领域的垄断,强势打入这个市场,让波音空客的“南北朝”,变成“ABC”(Airbus Boeing COMAC)“三国鼎立”的格局。

虽然谁都知道这条路很难,特别难,面临欧美打压的力度是空前的;我们也能看到,有不少人是抱着质疑、甚至嘲笑的态度。

但是这条路,我们必须去走,必须去实现中国制造的产业升级。

而俄罗斯的目标不是这样的,他们加入CR929的研发,最主要的原因,是想借鸡下蛋,借助这个项目的资金和市场,为俄罗斯大飞机产业打一针强心剂。

至于这款飞机是不是能比肩波音787和A350,是不是能挖走一块欧美的传统市场,俄方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兴趣。


伊尔-96专机


为了这个目标,俄罗斯一开始是选择跟欧美深度合作,但是下场很惨。

就以最近首飞的伊尔-96-400M为例子,其实它也算不上新型客机了,它的原型机1988年就首飞了,92年底交付客户。

但是35年过去了,伊尔-96总共只生产了32架,销量还没有年纪大。最大的客户是俄罗斯政府,作为领导人专机来用。

市场上卖不出去,先不谈制裁的因素,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这飞机采用4台PS-90A发动机的设计,油耗比较大,经济上不划算。


制造中的伊尔-96机头,最大年产量才3架


PS-90A发动机本身性能还是可以的,最大推力171千牛,比CFM-56高了不少。图204、伊尔76改进型,都是采用它作为动力。

它也曾经让中国方面心动,国内引进这款发动机的呼声一直不低。

但是上世纪90年代,当时远程宽体客机已经进入了双发时代,波音767、A330都是双发设计,伊尔-96在市场竞争力上全面落后;就算跟同样是4台发动机的空客A340比起来,也没有任何技术优势。

但凡能买到波音空客,就都不会买这个飞机,就算有财政补贴又怎么样,俄罗斯自己的航空公司也消化不了几架。


打压俄罗斯航空工业


所以俄罗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提出了伊尔-96M的改进计划,一开始是跟美国合作,换成美国柯林斯公司的航电设备,普惠公司的PW2000发动机。

美国政府一开始很积极,甚至还提供了贷款。

但是,这一切都是幌子,美国压根没想过给自己培养一个竞争对手,就像休克疗法一样,给点甜头是为了让你彻底“休克”。

看到俄罗斯陷进去了,美国掐准时机就撤资了,并且对俄罗斯航空工业发起制裁。

伊尔-96M项目告吹,俄罗斯的大飞机产业,在美国的玩弄下,被搅得稀碎,再也没能站起来。

说到底,还是当时俄罗斯大飞机产业对西方抱有幻想,与其说俄罗斯大飞机是想跟欧美竞争,不如说是想加入他们而已。


伊尔-96座舱,俄味十足


现在我们也看到了,北约是不可能让俄罗斯军队加入的,西方把持的高端制造业也是不可能让俄罗斯加进来的。

抱有幻想就只能半死不活。

随着国际风云变幻,俄罗斯又陷入了俄乌战争,在各种外因和内因的作用下,俄罗斯不再适合作为C929项目的决策者,更适合作为技术供应商。

在CR929项目上,俄罗斯确实比中国有更多的大飞机设计经验,气动和发动机方面也更厉害一些。

但是光有这些,远远不够。


苏-35虽好,但歼16才是最强四代半


左边是歼20,右边是F22


苏35战斗机很可靠,但是比不了歼-16;苏-57很有特色,但是也比不了歼-20。

商业客机的核心,不光是气动和发动机,而是包括了一整套市场化的技术标准,也就是适航认证,这个才是决定项目生死的事情。

伊尔-96是俄罗斯的空中门面,确实已经不错了,但是我们可不是只希望搞个“门面”而已。因为客机是商品,是要算经济账的,要比拼用户体验,那就必须符合市场化的规则。

我们是希望搞出“空中高铁”,让大飞机也成为中国商品走向全球的一张高端名片。

两亿条牛仔裤,换一架波音飞机,这样的日子,中国人早就不想再过了。

我们的决心,俄罗斯理解不了;他们想要的,中国也给不了。


C919,远处是一架波音737


中国花了十多年的时间,砸了大把的钱,用ARJ-21支线客机全球到处试飞,给C919开路,在2017年取得了跟美国FAA的适航互认协议,这才算迈出了第一步。

说来也巧,30年前跟俄罗斯伊尔-96M合作的柯林斯公司、普惠公司,现在也都是中国C919的供应商。

以后美国会不会对C919断供?我觉得很有可能。

之所以到现在还没翻脸,不是因为美国人大发善心,而是因为中国有自己的航电供应商,有自己的长江1000A发动机,一旦遭遇西方断供,我们随时准备换成自己的。

对于C929,我们的长江2000发动机也已经在研制了。或许性能很难一下子就追上罗罗和普惠,但是自家的东西,再差也是好东西。


C919极寒条件试飞


就像华为mate60那样,国产麒麟芯片,可能熬个几年,一开始性能也不行,但是早晚都能搞出来。

高铁、特高压、芯片、大飞机……什么工业皇冠上的明珠,等着吧,早晚都让中国人串在手上把玩。

自强自立,是包容合作的前提。祝福C929项目披荆斩棘,早日首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客机   中国   波音   俄罗斯   美国   发动机   伊尔   飞机   供应商   项目   详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