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放弃合作,中国刚准备单干C929项目,俄就试飞大飞机,抢生意?

近日,在中国宣布C929客机进入详细设计阶段后,俄罗斯也宣布成功实施了其研制的大型远程宽体客机伊尔-96-400M的首飞。有意思的是,中方的这个项目原本名称叫做CR929,代表着原来是与俄方共同研制的,可是此前俄方放弃了这个项目的合作,转而自己研制伊尔-96-400M客机。这不禁让人联想,是否预示着俄方想要抢中国的生意?

据财联社11月6日消息,中国商飞副总经理戚学锋表示,民航业高质量发展是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中国商飞作为国产大飞机主制造商,C919飞机已顺利取证交付,平稳顺利运营突破1000小时;此外,C929飞机已进入详细设计。C919总设计师吴光辉院士此前曾表示,C929采用低油耗、低噪声、低排放的绿色设计理念,将采取一系列手段降低碳排放。

据相关资料介绍,C929客机原名CR929,是中俄联合研发的双通道远程宽体客机,但因为某些原因,俄罗斯已经退出,成为中国自己的项目,名字自然也就变成了C929,全面对标波音等。

有意思的是,中国刚准备在没有俄方参与的情况下独自研制C929客机,俄方就试飞了自研的国产大飞机,似乎在跟中国“叫板”。根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援引俄罗斯工贸部部长曼图罗夫消息,11月1日,俄罗斯在位于沃罗涅日的俄罗斯航空工业联合体沃罗涅日飞机制造厂,成功实施了大型远程宽体客机伊尔-96-400M的首飞。

据悉,俄方的这次首飞持续了26分钟,最大飞行高度2000米,最大速度390千米,试飞员检查了飞机操纵性,机载各分系统性能,校验了配套的航空发动机,精密进近系统的性能等,效果令人满意。

试飞结束后,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公司总经理斯柳萨里对伊尔-96-400M型宽体客机提出了很高的期待,他指出,未来俄罗斯将形成由SSJ-100、MC-21再加伊尔-96-400M组成的飞机家族,这些飞机可全面替代国外制造的民用客机型号,执飞俄罗斯全国乃至飞往全球各地的航线。

可以看出,俄方雄心满满,希望将自己的国产大飞机推广开来,这样就能更好地提升航空工业的总体水平以及维护国家安全。就在俄方的伊尔-96-400M型宽体客机首飞之前,中国在南昌的飞行大会上才首次公开了中国商飞正式立项开始研制的C929宽体客机。在解除了和俄罗斯的合作关系、把CR929又改回C929之后,C929整体性能应该是对标波音787-8,打算在2030年左右首飞,2035年之前交付首发用户。

结果我们这边刚刚拿出自己的宽体客机研发计划,那边俄罗斯就首飞了自己的伊尔-96-400M,大有“抢生意”的意味在里面,虽然这也只是句玩笑话,但俄方为何要退出CR929项目呢?俄方的这款自研大飞机在性能、商业前景等方面究竟如何呢?

俄方退出CR929项目,原因有四,第一就是俄方投入资金不足。在2022年就有消息爆出:俄罗斯在CR929项目上几年都没有提供相关的资金了,俄乌冲突也让俄方力有不逮,所以根本就没有办法提供相匹配的资源与中国共同研制CR929项目,从中也不难看出西方国家在其中“作祟”,就是不想让中俄之间进行商业科技合作。

第二就是整体研制项目对发动机的要求高。中俄两国共同研制CR929大飞机之时,就已经分配好了工作,中国负责制造机身、尾翼和航电设备等,俄罗斯则是负责制造机翼、助推器设备以及航发。双方本来打算使用俄方的PD-35发动机,可是现在它的研发工作却遇到了瓶颈,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只能推迟时间。

第三则是俄方对CR929大飞机的重视程度不高。俄方早已经有了自身的大飞机项目,这次的伊尔系列客机试飞就是明证,他们也更倾向于集中精力搞具有自主可控知识产权的项目,而参与中方合作项目也只是“两条腿走路”而已,退出也就表明他们不“上心”。其实,俄罗斯从一开始就留足了备份,没有把所有的宝都压在CR929身上,而是选择了国际合作的CR929和全国产伊尔-96-400M项目。

第四,则是中俄对大飞机的需求与定位不同。中俄之间的客机分级不一样,俄方要求应该是更接近于A330neo和A350,而中方则更倾向于研发一个类似于波音787-8的型号,双方的此类分歧就会直接影响到了飞机的盈利能力。

其实伊尔-96-400M从的设计整体来看确实不怎么样,但相比最早的伊尔-96-300/400已经有很大改进了:

一是改进了机体尺寸。伊尔-96-300颇遭人诟病的一点就是它的机体尺寸有点短,只有55米长,伊尔-96-400M相比最早的伊尔-96-300直接加长了10米多,机体长度达到了65米,典型载客数量也终于可以和空客A330对标一下了;

二是改进了航电系统。伊尔-96-400M使用了综合电子仪表的设计,驾驶舱内采用中置驾驶盘设计,机长和副驾的各两个下显和两个发动机显示器十分显眼,终于进步到了本世纪初主流民航飞机的航电系统水准。

但它的问题也是饱受诟病,离大型宽体载客飞机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一是设计落后,目前公开消息显示PS-90A使用的依然还是带凸肩的钛合金叶片,这一设计在西方发动机上早已落后,还是上世纪80年代的老设计;二是发动机推力比较小,目前公开消息指出的PS-90A1的推力在166kn左右,这个数据比波音-737上装机的CFM-56-5/7系列大,但是又比典型的双发宽体机推力小,几乎无法满足未来的大量载客需要。

总之,俄罗斯这次首飞成功的伊尔-96-400M型客机,技术上无论在动力、载客量、舒适度等方面都无法与国际领先水平望其项背,商业表现在未来必定也无法尽如人意,但是俄方就是想要一款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与可控的大型宽体客机,这对于俄航替代西方客机与国内国际航线来说,已经够用了。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伊尔-96-400M的研发工作是在2017年开始的,而中俄联合研发CR929型客机其实也是在2017年开始的。虽然在中方看来,好像是俄方在放弃合作之后转而试飞了自己的大飞机,但在俄方看来,在CR929折腾了好多年之后,没准还是发现自己的伊尔-96平台更香。因此,在国际科技合作领域,只要没有那种极端的背信弃义情况发生,就还是比较正常的合作存续,并没有说是谁“抢”谁的生意,况且俄方大飞机定位和性能都与C929不同,中俄还有着友好伙伴关系,并没有可比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中国   波音   项目   推力   俄罗斯   客机   中方   伊尔   生意   飞机   性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