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也不要?中企叫停4500亿进口芯片订单,日韩急了:拜登需负责

半导体产业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基础和核心,也是各国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里,美国为了遏制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崛起,不惜联合日本、韩国等国,对中国企业实施了多轮的芯片出口管制,试图从源头上切断中国的技术供应。但事与愿违,美国的打压不仅没有阻挡住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反而激发了中国企业加快自主研发的动力和能力。

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九个月,中国芯片进口量大幅下降,同比减少33.9%,进口金额也同比降低19.8%。

这意味着中国对于高性能芯片的进口依赖度在逐渐降低,而自主生产的芯片在市场上占据了更大的份额。这对于美国及其盟友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中芯国际(SMIC),这家中国最大的芯片代工厂,在美国多次升级对其的制裁之下,仍然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绩。今年上半年,中芯国际实现了营收155.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3%,净利润达到22.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5.6%。

中芯国际还成功突破了14纳米制程技术,并开始批量生产7纳米以下的“N+1”工艺芯片,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实现先进制程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芯国际的成功,并不是个例。在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投身于半导体产业,涌现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芯片设计和制造公司,如紫光展锐、华为海思、长江存储、紫光国微等。

这些公司不仅为中国市场提供了高质量、低成本、多样化的芯片产品,也为全球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和选择。

与此同时,美国及其盟友却因为对华芯片管制而陷入了外贸困境。由于失去了中国这个庞大且快速增长的市场,美国、日本、韩国等国的芯片制造商和设备供应商都遭受了严重的损失。

据统计,今年前九个月,这些国家向中国出口的芯片和设备总额减少了约45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国家一年的GDP。

这些国家原本依赖于中国市场的高利润和高需求来维持其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如今却面临着市场萎缩和竞争加剧的困境。

更讽刺的是,美国对华芯片管制还引发了其盟友的不满和反抗。

一方面,美国自身并没有完全遵守其制裁规则,而是通过降低芯片参数、更改设备名称等方式,继续向中国出口一些“阉割版”的芯片和设备,以图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和利润。

另一方面,美国却要求其盟友严格执行对华芯片管制,甚至威胁要对违反规则的国家实施制裁。这种双重标准和霸道行径,让日本、韩国等国感到不公平和愤怒,也让他们对美国的信任和合作意愿大打折扣。

事实上,美国对华芯片管制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遏制中国的科技发展,而是为了维持其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垄断地位和利益。美国不想看到中国或者其他任何国家在这一领域有所突破和超越,也不想看到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多元化和平衡化。

美国希望通过对华芯片管制,来打压中国的竞争力,同时也牵制其盟友的合作空间,从而确保自己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的绝对优势和话语权。

然而,美国的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市场规律和国际规则,也违背了科技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潮流。在当今这个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半导体产业已经成为各国共同的利益和需求,任何试图独占或者封锁这一领域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持续的。

美国应该意识到,对华芯片管制除了给自己和他国带来损失之外,不会起到任何其他效果。相反,美国应该放弃其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的思维方式,与中国和其他国家开展平等和合作的对话,共同推动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健康和稳定发展。

#在头条看见彼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芯片   韩国   盟友   中国企业   日本   美国   叫停   管制   中国   订单   半导体产业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