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的后代,改名换姓各自逃散,600年后以一首诗在四川重聚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丨易遥文化

编辑丨易遥文化

在历史的长河中,朝代更迭带来的战乱不仅摧毁了无数无辜的生命,也让一些皇室后裔流离失所。他们在无尽的流离中,改名换姓,隐姓埋名,寻找自己的归处。如今,他们的后人是否还在某个角落中默默生活?

他们是否还记得自己的身世,是否还在寻找那一份属于自己的历史?这是一篇关于元朝皇室后裔的故事,一段被历史尘封的记忆,它将带你走入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感受他们的悲喜与离合。

王朝覆灭,皇族流离

元朝皇室的后裔,他们的故事始于1368年,那一年,明朝取代了元朝,元顺帝妥欢帖木儿带着皇太子和一百多名大臣出逃,元朝正式灭亡。铁木真的后人,在元朝灭亡后,改姓换名,四处逃亡。其中,铁木真的重孙铁木健率领九个儿子南下,来到四川,安顿下来。

到达四川泸州的铁木健,已经年事已高,不久便病逝,没有领袖的族群面临抉择:是回头北上,还是继续南下。族中长者建议分头行动,以免引人注意,于是他们决定改姓“余”,意为“还有剩余”,以示族群未绝。

最后,铁木健的后人各自逃离,有的远走回草原,有的选择和汉人通婚隐姓埋名,其中的一支,来到四川乐山余家村,在这里落脚生根,繁衍生息,成为今天铁木真后裔中最庞大的一支。

一首诗,一份记忆

红巾军起义后,他们的安稳生活被打断,为了自保,数百人决定离开中原,踏上漂泊之路。在分离的时候,他们有了一个想法,创作了一首十句诗歌,作为日后相认的暗号。这首诗记录了他们的身世和离乱之痛,每人记诵一句作为铭记。

诗曰:“本是元朝宰相家,红巾作乱入西涯。泸阳岸上分携手,凤锦桥头插柳杈。否泰是天还是命,悲伤思我又思他。十人识别归何处,散时犹如浪卷沙。余字更无三两姓,一家分作万千家。”

诗作成后,他们南下各地,一部分人来到四川乐山余家湾,在此立足生根,并以地名为姓。一部分去了贵州,还有人向西北迁移,来到了青海湖畔。各小队之间分隔万里,在各自的新家园繁衍生息。

但这首诗,他们视为重要的传家宝,世代相传,它是他们的精神信物,也是日后相认的暗号。建国后,乐山的后裔多次在报纸上刊登启事,引用诗句寻找同胞。但一次次的尝试都未能找到他们的亲人,仿佛掷入了无边的大海。然而,他们没有放弃,一直在寻找,直到改革开放后,情况出现了转机。

寻找失散的亲人

在改革开放之后,信息的传播更为广泛,寻找失散的亲人也变得更加可能。余家的后裔们握着那首诗,带着希望和期待,再次启程,他们在报纸上刊登启事,引用诗句寻找同胞。经过多次尝试,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些失散多年的亲人。

这些亲人在各自的角落里默默生活,他们或在四川,或在贵州,或在青海湖畔,他们的生活各不相同,但他们都珍藏着那首诗,记住了自己的身世。

那些找到的亲人,他们在见到同胞的那一刻,眼中充满了惊喜和悲伤。惊喜是因为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悲伤则是因为思念和寄托的亲人已经离世。但他们也明白,自己的任务并没有结束,还有更多的亲人在等待着他们的寻找。

总结

元朝皇室后裔的故事,是一段由战乱、流离、寻找和重逢组成的历史记忆。他们在历史的风云中迷失,又在生活的琐碎中寻找,他们带着那首诗,寻找自己的身世,寻找那份属于自己的历史。

他们的故事,是一部被尘封的历史,是一部属于他们的史诗。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无论世界如何翻天覆地,我们都不能忘记我们的根,忘记我们的身世,忘记我们的历史。

以上就是元朝皇室后裔的故事,他们的历史如同一部长篇小说,充满了战争、流离、寻找和重逢的情感和经历。他们的故事,是他们的历史,也是我们所有人的历史,因为它反映了人性的坚韧和生活的真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2

标签:成吉思汗   乐山   元朝   皇室   后裔   身世   后代   后人   同胞   亲人   年后   故事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